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71.
陈亚平  唐军  韩娟  向小燕  王兴治 《生物磁学》2013,(34):6741-6744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31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就诊时期分为对照组(n=166)及观察组(n=153),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效果。结果: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费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致残19例,病死7例,致残、致死率分别为12.4%及4.6%,对照组致残35例,病死13例,致残、致死率分别为21.1%及7.8%,观察组致残、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出现30例并发症,并发症率19.6%,对照组出现55例并发症,并发症率33.1%,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急诊各环节消耗的时间,使患者得到最准确、最及时的干预、治疗,能够有效保证其治疗效果,从而保证其顸后,提高急救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24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转运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2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转运危重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转运危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转运时间、投诉率、转运意外发生率(包括病情变化、脱管、仪器故障等)及满意度(包括转运患者的满意度及接收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内危重患者转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转运患者的投诉率、及转运意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转运患者的满意度、接收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可缩短患者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接收科室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3.
韩志芳  陈莉 《蛇志》2011,23(3):332-334
目的探讨急诊护患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方法对26例急诊医疗纠纷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结果发生急诊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是护士业务水平不高、护患沟通不良、责任性不强、医疗费用问题、就医流程不合理、法律意识不强等。结论应加强急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增强服务意识和法律知识、合理收费、规范就医流程、实行人性化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防范急诊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对国外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要求及其应用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开展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检索国外相关机构官方网站和外文数据库,收集和分析各国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相关文献。结果 经过检索,共获得相关资料和文献1 740余篇,初筛后纳入文献136篇,复筛后最终纳入文献24篇。结论 胜任力研究已逐渐成为各国开展急诊专科医师培养的基础和关键,研究对于规范我国急诊医师培养和考核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黄翠青  黄霜霞  施梅芬  凌佳 《蛇志》2014,(4):452-453
目的探讨分区责任制护理应用于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将分区责任制护理应用于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根据能级对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抓住各区护理工作重点和难点,从细节和各环节确保护理安全。结果分区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护理纠纷,保证了急诊护理安全,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结论分区责任制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陈永钦 《蛇志》2014,(4):423-42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抢救中呼吸道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就诊的63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呼吸道急诊处理和相关治疗后,3例抢救无效死亡,42例经保守治疗康复出院,18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在抢救颅脑外伤患者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给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总结救治方法及护理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5%(74/80),死亡率为7.5%(6/8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接受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救治及护理,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4例,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17例及存活组77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存活组较死亡组BMI、血肌酐值、清蛋白、pH值、PaCO2、FT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较存活组在APACHEⅡ,CCS,有创通气率及合并肺心病率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合并肺心病率、APACHEⅡ评分、肌酐、清蛋白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如合并肺心病率,APACHEⅡ评分较高,血肌酐较高,清蛋白较低,这些因素提示我们患者预后较差,需及早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急诊创伤评分(ETS)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急诊抢救提供更加合适的临床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由抢救医师依照患者病史、症状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由抢救医师根据ETS评分进行记录判定,辅助其作出急救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情况、院内转运时间及抢救时间,分析影响患者抢救成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明确诊断及抢救成功方面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院内转运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未使用ETS评分及合并多处创伤均为影响患者抢救成功的危险因素。结论:ETS评分可较好的判定出急诊创伤患者的伤情,利于抢救治疗,有效增加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0.
<正>生与死是所有生物的共有现象,也是一切哲学的终极课题。一个人的生死观(conception of death)反映了这个人的知识水平与思想境界,而一个民族的生死观则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死观,是一个沉重话题,也是一个客观话题,人有生,便有死,生生死死,畏者不可苟免,贪者不可苟得,谁也不能例外。生与死,如同四季变化、日夜更迭,无法更改。而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特性,直接对人类种族生老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