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温仁祝 《蛇志》2014,(3):328-329
<正>肺癌的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传统开胸手术存在创伤大、失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和住院时间长等缺点。自2006年起,《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对老年、体质较差及要求美观的肺癌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技术,因此,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癌根治术成了胸外科医师探讨的热点。作者对肺癌的不同外科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创伤性、安全性、根治性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胸腔镜下外科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70例结肠癌术后行辅助化疗发生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蒙脱石散、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温开水溶解后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DAO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χ2=5.29,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用于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腹泻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降低血清DAO和TNF-α水平,具有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功能。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miR-125a-3p在结肠癌细胞浸润与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qRT-PCR方法检测miR-125a-3p在结肠癌细胞及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过表达或沉默miR-125a-3p后,通过平板克隆实验、MTT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25a-3p过表达后相关标志分子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miR-125a-3p在结肠癌细胞及组织呈现异常低表达;过表达miR-125a-3p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及SW480的增殖能力;过表达或沉默miR-125a-3p分别抑制或增强结肠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过表达miR-125a-3p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能够显著抑制Snail、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而增加E-cadherin的表达。结论:miR-125a-3p参与调节结肠癌细胞浸润与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94.
抗结肠癌相关抗原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PCR扩增和酶切分别得到抗结肠癌相关抗原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序列、轻链可变区序列及连接肽序列,将它们构建成为VHlinkerVL形式的单链抗体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以pComb3为载体,在大肠肝菌JM83中,scFv未获得有效表达,而以pET22b(+)为载体的scFv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30℃诱导培养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水平占全菌蛋白的35.5%。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全麻方式进行术前麻醉。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水平、肝功能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低于术前,术后6 h、12 h、24 h对照组MMSE评分低于术前和观察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降低,CD8~+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直接胆红素(DBILI)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与对照组的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T淋巴细胞、肝功能指标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7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采集肺部感染患者深部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76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146例,感染率为19.11%;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培养获得病原菌1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6株,占62.70%,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最多,分别占18.38%和14.05%;革兰阳性菌40株,占21.6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占8.65%;真菌29株,占15.68%,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占9.19%。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美洛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占70.59%、73.08%、86.96%、62.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占5.88%、3.85%、26.09%、12.5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占81.25%、63.64%,溶血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均占71.43%,肠球菌对头孢唑林、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均占100.00%;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均为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主要对美洛西林、头孢唑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7.
研究双氢青蒿素(DHA)与奥沙利铂(L-OHP)联合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凋亡的作用机制。运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HA、L-OHP及DHA与L-OHP联合对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计算DHA与L-OHP是否发挥协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DHA与L-OHP均对HCT11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在一定浓度下发挥协同作用。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药物联用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联合组比DHA组和L-OHP组凋亡率提高(P <0. 01)。通过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含量及casepase-3、casepase-8活性发现,与单药组比较DHA、L-OHP联合组Bcl-2/Bax降低,casepase-3、casepase-8活性提高(P <0. 01)。研究结果表明DHA与奥沙利铂联合能够显著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在一定浓度下发挥协同作用,且能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加重DNA损伤,下调Bcl-2/Bax,激活casepase-3、casepase-8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培养后分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以腺病毒为载体将TGF-β1转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m RNA及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TGF-β1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波动较小,在低值区相对稳定,各时相点无明显变化,24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0%,其后在70%-80%之间;对照组细胞吸光度显著升高,与实验组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4 h、36 h、48 h、60 h、72 h的凋亡率分别为(7.55±0.03)%、(8.53±0.11)%、(13.47±0.23)%、(15.51±0.26)%、(16.59±0.26)%,与对照组细胞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能够显著地抑制HCT 116细胞的增值及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人类mut-s同系物6(hMSH6)和P53蛋白在散发性结肠癌(SCC)中的表达及与SC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二步法检测48例SCC癌组织、距癌灶3~9 cm的癌旁组织及≥10 cm的结肠组织以及4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hMSH6、P53的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距癌灶3~9 cm的癌旁组织中,hMSH6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距癌灶≥10 cm结肠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P5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距癌灶≥10 cm结肠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6阳性表达与癌灶部位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hMSH6与P53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03,P0.05)。结论:hMSH6、P53的异常表达参与了SCC发生及发展的过程,hMSH6、P53可作为评价SC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胃肠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5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8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90例。对照组患者麻醉选用依托咪酯,研究组患者麻醉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比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炎症反应、胃肠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同时记录两组围麻醉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插管即刻(T2)~拔管即刻(T4)时间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且研究组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进食时间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气管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简明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先下降后升高,且研究组的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方案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可减轻机体炎性应激,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还可减轻对机体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