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金双歧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5):292-292,29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对早产儿早期应用是否能起到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入住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新生儿,符合早产儿诊断126例,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24 h内即加用双歧杆菌三联片(商品名:金双歧)口服或鼻饲,对照组只治疗原发病,观察2周内NEC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62例,发生NEC 8例,对照组64例,发生NEC 20例.结论及早对早产儿补充微生态制剂,使其占据肠黏膜表面,作为生物屏障构成肠道的定植阻力,阻止致病菌入侵,或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chronic 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 ,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疾病 ,病情轻重不等 ,多反复发作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多见于青壮年 ,亦可见于儿童或中年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涉及免疫异常 ,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和变态反应及遗传、感染、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神经内分泌肽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在微生物学研究方面 ,近几年取得的成绩非常喜人。现就有关 UC微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1 微生物学研究现状1.1 细菌学  U…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比较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腹泻粪便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测情况。方法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临床收治的腹泻患者中选取368例,均使用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粪便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展开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率为77.17%,比分离培养法的51.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致病菌株检出率为83.10%,高于分离培养法的5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时,相较于分离培养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检出率更高,可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性腹泻诊断准确率提升。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作用。方法:将DAPI标记的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到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体内(模型组),以尾静脉注射等量PBS的UC大鼠作为对照组。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变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DAPI的BM-MNCs在结肠组织中的定植及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检测BM-MNCs中CK19、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新生黏膜上皮及腺体,黏膜下有新鲜至成熟肉芽组织生成,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14天,大鼠结肠组织中可观察到DAPI标记的BM-MNCs细胞;DAPI标记的细胞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D34或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CK19。结论:BM-MNCs可向受损病变部位结肠组织迁移和定植,且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选择5-8岁的无龋齿和有龋齿的儿童各45例,进行牙齿表面的菌群分布与龋齿关系的研究,结果在有龋组中分离到变形链球菌8株,放线菌6株及拟杆菌26株,而在无龋组中未分离到变形链球菌,分离到放线菌1株,拟杆菌14株,两组比较,以上三种菌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05)。说明除变形链球菌是主要的致龋菌外〔1,2〕,还应考虑放线菌和拟杆菌在龋齿发生上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两组的兼性厌氧菌的分布也有所不同,无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29株,而有龋组中分离到棒状杆菌1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7株,两组也有明显差异,故我们认为龋齿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就病原菌来说,也可能是多种细菌的混合作用,从两组兼性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的分布不同来看,亦应考虑龋齿的发生与口腔内生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辅助治疗对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苓白术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较低,IL-10水平更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改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伴脓血便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Yang X  Han JQ  Liu R 《生理学报》2008,60(1):143-148
本文旨在探讨肠道局部炎症对脊髓肠道感觉传入神经通路的近期及远期效应,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建立大鼠结肠炎动物模型,用DiI(3)逆行神经标记法识别支配肠道炎症部位的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a,DRG)神经元,通过肉眼观察、平均组织损伤评分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评价肠道组织的炎症反应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香草酸受体l(vanilloid receptor 1,VRl)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在支配结肠炎症部位的DRG神经元中的表达,比较炎症不同阶段(给予TNBS后7、21、42 d)CGRP和VRI阳性神经元的数目.结果显示,炎症急性期(即给予TNBS后7 d)结肠黏膜肉眼可见明显损伤,同时相应DRG中表达CGRP及VRl的神经元增加近2倍[(95.38±9.45)%VS(42.86±5.02)%,(89.23±8.21)%VS(32.54±4.58)%].给予TNBS后21、42 d,肠道炎症反应已完全消退,但表达CGRP及VRl的DRG神经元数目仍明显高于对照组[(86.25±8.21)%,(68.28±7.12)%VS(42.86±5.02)%;(67.22±6.52)%,(56.25±4.86)%VS(32.54±4.58)%].结果提示,肠道局部炎症可以上调支配肠道的脊髓传入神经元中CGRP和VRl的表达,这种异常表达可以持续至肠道炎症反应消退后的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厌氧菌菌群失调简便检查方法,寻找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合剂。方法用冰乙酸诱发大鼠结肠炎模型,用复方树舌中药治疗,在治疗期间分别检测每组大鼠厌氧菌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了解肠厌氧菌群改变,一般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挥发性脂肪酸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H从第2天起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自然恢复组与各用药组间的炎症评分比较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树舌加丽珠肠乐组组织损伤评分小(P〈0.05)。结论(1)测定厌氧菌的代谢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即可对肠内厌氧菌菌群失调做出判断。(2)实验证明,复方树舌中药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及黏膜的修复,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植物乳杆菌YXCC-1和嗜酸乳杆菌YXCC-2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这两株菌进行体外模拟胃肠环境抗性研究,并进行动物实验。采用DS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DSS模型组、YXCC-1组和YXCC-2组,每组15只,观察小鼠治疗前后一般情况,计算小鼠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结果菌株YXCC-1、YXCC-2有一定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人工肠液环境下能较好存活;灌胃菌株发酵液可显著降低UC小鼠DAI水平,明显改善结肠组织损伤。结论植物乳杆菌YXCC-1、嗜酸乳杆菌YXCC-2发酵液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且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