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21.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2):110-110
因直肠癌而切除直肠和肛门以及息有严重痔疮肛门周围脓疡、肛门括约肌失去功能的患者。常常需要做人造肛门手术。但这种人造肛门不能受患者的意志控制。需随时更换粪袋。且污染严重,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最近。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两项人造肛门新技术。  相似文献   
922.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学已经成为众学者的研究热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尤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密切。许多CRC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在进入中晚期时才被确诊,因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亟需更新更优的CRC早期诊断方法。基于肠道微生态与CRC的密切关系,肠道微生态已成为CRC新诊断方法的主要选择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肠道中的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态对CRC诊断作用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概述,并展望肠道微生态在CRC诊断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预期进展,旨在为通过肠道微生态诊断CR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3.
为研究抗坏血酸(AsA)处理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和结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敲除结薯关键基因Solanum tuberosum self-prunning 6A(StSP6A)对AsA诱导马铃薯结薯的效应,利用不同浓度(0、1、5、10、20和50 mmol/L)外源AsA处理2个二倍体马铃薯CIP-149(Solanum phureja)、CIP-178(S.ajanhuiri)和四倍体C-88(S.tuberosum)。结果表明,1~5 mmol/L外源AsA处理可显著诱导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对10个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添加1 mmol/L AsA可显著影响块茎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总体上呈正调控基因表达增强或负调控因子表达被抑制的趋势,特别是StSP6A在AsA处理过程中的块茎形成早期表达量极显著上调,敲除StSP6A可消除外源AsA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诱导作用。这些结果表明,AsA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是通过调控与块茎形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来实现的,而StSP6A在AsA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2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肠道菌群失调作为潜在致病因素逐渐受到关注。大量的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 nucleatum)在CRC组织中丰度显著升高,与CRC的发生有关,目前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分子及细胞学研究表明F. nucleatum能够破坏肠道上皮屏障、损伤细胞DNA、影响肿瘤相关microRNAs的表达和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本文就F. nucleatum促进CRC发生发展的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5.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Kras、Nras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和效率。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存的100例结直肠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和Sanger测序检测,对比观察两种方法检测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基因总体突变率高达80%,而荧光定性PCR检测的准确率为91%,而Sanger检测准确率为96.35%。两组数据对比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对Kras和Nras基因突变进行临床检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26.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内镜(NBI)、染色内镜及常规内镜模式鉴别诊断非肿瘤性、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收治的结直肠增生性病变患者,均行NBI、染色内镜、常规内镜检查。比较三种模式图像清晰度以及鉴别诊断非肿瘤性、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效能。结果:NBI、染色内镜模式图像质量评分分布优于常规内镜(P<0.05),NBI图像质量评分分布优于染色内镜模式(P<0.05)。以病理结果为准,常规内镜结直肠增生性病变检出率73.13%,NBI 91.04%,染色内镜96.26%,NBI、染色内镜结直肠增生性病变检出率高于常规内镜(P<0.05),NBI、染色内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BI模式下检测NBI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01,P<0.05)。NBI、染色内镜诊断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染色内镜、NBI、常规内镜诊断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95%CI:0.812~0.956)、0.921(95%CI:0.860~0.982)、0.750(95%CI:0.651~0.848)。结论:NBI、染色内镜在鉴别非肿瘤性和肿瘤性结直肠增生性病变方面效能相似,均优于常规内镜,NBI分型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一致性高,更适合结直肠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27.
房室结多径路在临床中常见,其食道电生理有较典型特征,如多种频率心动过速。我们发现一例食道调搏存在两种频率心动过速患者,第一次在右延伸处成功慢径改良后较长时间不能发现另一条慢径存在,40分钟后另一条慢径才表现并于左延长处成功消融。提示如食道电生理发现存在多径路时心内电生理一定要多次重复检查,必要时延长观察时间,力争一次完整消融多条径路。  相似文献   
92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