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01.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将60 mg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观察组联合将300 mg胸腺肽经引流管缓慢注入患者的胸腔内。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per minute,MVV)、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FEV1/FVC)、CD8~+、CD4~+及CD4~+/CD8`+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MVV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MVV和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介素-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胸腺肽可以改善减轻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的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介绍在猴头标本上听骨链固定或中断、鼓室内压力及温度变化、鼓室密封或通大气、鼓室积液等状态对耳声顺图的各种影响。听骨链固定时平均可使声顺图振幅减低约2/3,听骨链中断平均可使之增大3倍多。声顺图的峰位置有时可偏离鼓室与外耳道的压力平衡般不超出±20mmH_2O 的范围。鼓室声阻抗的大小对声顺图的振幅有重要影响。鼓室积液时声顺图的振幅和形状与积液的量、积液的粘稠度及积液与鼓膜的相对位置等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4.
覃海秀 《蛇志》1998,10(2):68-68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小儿肺外结核中最严重的常见病,也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多数病例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严重影响疗效及预后,病死率较高。我院1991~1996年收治50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50...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将每位患者随机进行编号,获得1~52个编号,按照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采用顺铂腔内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改善率以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3.08%高于对照组的42.31%(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率76.92%高于对照组46.15%(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以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6.
杨义民  张莉 《蛇志》2005,17(3):201-202
癌性胸腔积液是肺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积极治疗和控制癌性胸腔积液,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利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胸腔插管,在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IL-2)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病人20例,并与条件相似的常规穿刺18例作对照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中心静脉导管组30例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积液引流完后胸腔内注射顺铂和人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穿刺抽液术,积液抽吸净后于胸腔内注射药物的剂量同导管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有效率(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明确,操作简单、安全,可控性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8.
任兆强  邢维聪  孙勇  刘菲  林存智 《生物磁学》2014,(23):4471-447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及青岛胸科医院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差异及意义。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8、8.126、8.066、7.221;P=0.000、0.000、0.000、0.00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诊断临界值为201.45 pg/mL、41.91 pg/mL、21.55 pg/mL、33.78 U/L;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3%、93.5%、91.2%、89.1%;特异度分别为91.0%、92.1%、89.9%、90.1%。结论: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王辉  荣艳  凌敏  苟安栓  汪海涛 《生物磁学》2014,(24):4723-4726
目的:目前医学证实有很多疾病的分布与民族及种族有关,而维吾尔族是新疆特有的少数民族,本文探讨了2010~2012年入住我院的诊断明确的所有683例胸腔积液(PZ)患者与其中276例维吾尔族PE患者的病因分布的差异,从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入住我院的683例PE患者及其中276例维吾尔族P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维吾尔族PE患者与入我院总的PE患者二者之间病因分别的差异。结果:入我院总的PE患者与其中维吾尔族PE患者最常见的病因相同,均为结核性PE、恶性PE、心功能不全性PE、肺炎旁PE,但二者之间这四种病因的分布有差异,前者病因分布顺序为恶性PE、结核性PE、心功能不全性PE、肺炎旁PE,而后者病因的分布顺序为结核性PE、心功能不全性PE、恶性PE、肺炎旁PE;二者在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分布也具有差异,后者在≤40岁组与41-59岁组比较、≤40岁组与≥60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41~59岁组与≥60岁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前者在上述三个年龄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入我院总的PE患者与维吾尔族PE患者的最主要的病因相同,但二者这四个病因分布的顺序不同,且二者在不同年龄段的病因分布也存在差异,前者在三个年龄段的病因分布均存在差异,而后者仅在二个年龄段的病因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水患者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IL-22的表达特点,探索IL-22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Bioscience IL-22和IFN-γ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52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5例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上清、PFMCs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培养后上清中IL-22和IFN-γ的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IL-22在刺激后上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恶性胸水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IL-22与IFN-γ在刺激后上清中表达水平显著相关(r=0.3485,P=0.0320)。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反应性IL-22可作为鉴别诊断胸腔积液病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