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1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414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325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467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95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滇蜀豹子花核型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详细报道了滇蜀豹子花的核型,发现居群中存在两种细胞型,即A型和B型。A型参考核型为2n = 24=2m(2SAT)+2sm+8st(4SAT)+12t(2SAT),其第3号两条同源染色体长臂均无居间随体:B型参考核型为2n=24=2m(2SAT)+2sm+8st(2SAT)+12t(3SAT)+0—1b,其第3号一条同源染色体长臂紧靠着丝点处有一大而明显的居间随体,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则无,构成明显的3号染色体的结构杂合性。统计表明,居群中二者的比例近似为1A;2B。研究还发现了大量的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核型,表明滇蜀豹子花核型尚未趋于稳定,还处于强烈分化之中,高频率的体细胞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其种内分化不可忽视的一种进化要素。  相似文献   
122.
用光学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野生与栽培偃松的次生木质部结构,研究表明,茎与要支条生长轮均呈现偏心生长、心;边材区明显,管胞具螺纹裂隙及径裂隙及径列条,胞间具明显的胞间隙。射线管胞分布于射线边缘或中间,或只由射线管胞组成低射线。横生树脂道位于纺锤形射线中,纵生树脂道的数目与生长轮宽度有负的相关性,交叉场纹孔式窗格状。野生的矮化偃松,表现出一定的应压木特征。  相似文献   
123.
触珠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珠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属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由于所含轻链类型的不同,触珠蛋白具有遗传多态性,触珠蛋白的合成和降解主要在肝脏进行,并受细胞因子、前列腺素、激素等的调节,触珠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蛋白.  相似文献   
124.
对蟾蜍的56个视顶盖神经元的视觉反应进行了定量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不仅对黑目标起反应,也对结构目标起反应.同相运动的结构背景使53.5%的神经元的反应完全抑制,而异相运动则只有10%的神经元完全被抑制,却有21.6%的神经元反应增强.遮盖感受野(RF)中心区,则同相运动使某些细胞脱抑制,而异相运动使其抑制强度稍有增强.遮盖RF的外周区,几乎全部研究过的神经元对结构背景运动本身也起反应。本研究还发现,如果预先将一目标放在兴奋性感受野(ERF)中央静止不动,并使结构背景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较长时间后突然停止运动,则被研究过的66个视盖神经元中有29个发放一串脉冲,即神经元的运动后放电.各个神经细胞放电的脉冲多寡不一。若在ERF中央不放置静止目标,仅是结构背景的水平运动不能诱发放电.此效应的出现,既与目标背景间反差符号(即目标为白色或黑色)无关,也与背景的运动方向无关。为诱发这一效应,不仅要求背景运动时间较长(至少在20秒以上),而且目标的面积要有足够大。  相似文献   
125.
给出了鸣鸣蝉发声肌肌原纤维的双阵列结构,其肌纤维中并存两种不同阵列的“快”和“慢”动肌原纤维(FSM和SSM).FSM和SSM虽然由粗肌丝构成相同的阵列骨架,但细肌丝对粗肌丝的比例(RTIF)不同,分别为3:1和5:1.明显区别于单音调鸣声的蝉类发声肌肌原纤维的RTIF为3:1的单阵列结构,即与鸣鸣蝉变音调声产生的原初机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6.
锌离子对氨基酰化酶构象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氨基酰化酶和脱谷氨基酰化酶无论在二级结构(用CD和FTIR监测)还是三级结构上(以荧光发射光谱监测)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了脱锌后酶的有序度降低;当比较天然和脱锌氨基酸化酶对去圬剂的稳定性时,结果表明脱锌后酶的构象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可以认为锌离子对维持酶分子活性部位的特定构象以及构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生孢噬纤维粘菌(Sporocytophaga)M229可产内切葡聚糖酶(CMCase),外切葡聚糖酶(Avicelase)和β-葡萄糖苷酶(pNPGase)。以质粒pUC8为载体,采用CMC-刚果红法从M229中分离到了一个CMCase基因,导入E.coli JM83中后,其表达CMCase的活力为1.2×10-2mU/mgpr,最适作用pH和温度分别为6—7和40—50℃。限制性图谱及亚克隆分析暗示,该CMCase结构基因内部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通过电镜扫描、石腊切片及用苏木精染色法和DAPI荧光染色,对榆耳子实体有性结构进行观察,证实榆耳子实体菌盖结构分三层:上表层为毛层,表面着生有排列较密集顶端游离的菌丝,它们相互粘连呈菌丝束;中间层为髓部,由较疏松而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薄壁菌丝组成,菌丝间充满胶质物质;下表层为子实层,表面起伏不平,呈不规则的疣状突起,上面着生担子和囊状体,担子无隔膜棍棒形,外表有不规则的网状纹饰,其顶部着生4个瓶梗状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1个椭圆形或腊肠形担孢子,大小为2.5—3.0×6.0—6.5μm,担孢子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状纹饰结构。在担子间的囊状体为长圆柱形或圆锥形,表面有较密的不规则的网状纹饰。 榆耳有性生殖为异宗配合。绝大多数担孢子含一个细胞核,很少数担孢子含两个细胞核。孢子萌发为一端萌发,也有少数为两端萌发。初生菌丝单核,不能形成子实体,当两种不同遗传性的交配型的初生菌丝结合后,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结构的双核菌丝,并可发育成子实体。榆耳具有典型减数分裂过程,不具有减数分裂后核分裂行为,四个子核分别进入四个担孢子内。 在初生菌丝或次生菌丝上,均可产生间生的或顶生的厚垣孢子。经过温度、光照和紫外线照射的诱发,均未发现有其它类型的无性孢子产生。因此,榆耳菌的生活史和大多数担子  相似文献   
129.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特异性抑制剂。对PAI-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有助于了解PAI-1作用的机理。本综述了近年来对PAI-1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的进展,介绍了PAI-1分子中一些区域的作用以及影响PAI-1抑制活性的一些因子。  相似文献   
130.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致病因子,与宿主细胞上特异性的脊灰病毒受体结合,是PV感染和致病的第一步。因此,PVR在PV感染的早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已克隆出PVRcDNA,并对PVR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很多研究。本对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