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31.
浮游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由于在水产上有着巨大的潜力,成为近年来各国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藻类化感作用的定义、研究方法、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化感作用的应用等,并对今后研究方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2.
《微生物学杂志》2009,(5):99-99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农业微生物研究室主要从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研究与应用。生物农药研究以农作物土传病害为主要研究方向,如:作物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等,针对这些病害进行拮抗菌种筛选,对具有明显抗病效果的菌种进行中试,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33.
蒋金炜  黄翠虹  闫凤鸣 《昆虫学报》2007,50(11):1162-1172
以丁布(2,4-dihydroxy-7-methoxy-1,4-benzoxazin-3-one,DIMBOA)为代表的苯并噁嗪嗪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禾本科作物中的次生物质,对植物病虫害具有广谱抗性,上世纪中叶开始即引起人们重视并开始了一系列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诱导抗性理论的发展,对这类物质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文综述这类化学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苯并噁嗪类化合物是从色氨酸合成途径分支出来的一类次生代谢物,其含量是随着植物组织和年龄而变化的; 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和病菌的感染能够引起苯并噁嗪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以及苯并噁嗪糖苷的水解。基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包括抗虫性、对植物的毒性、抗病性、化感作用等。  相似文献   
934.
2005年5月和8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北部典型草原调查了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种群的感染特征,分析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的感染率与其性别、年龄、体重及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肝毛细线虫对布氏田鼠感染率没有性别差异,雄鼠与雌鼠的感染率相当;但是与布氏田鼠体重/年龄密切相关:幼鼠的感染率较低,成鼠感染率较高,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布氏田鼠达到一定的年龄(或体重)后才可感染肝毛细线虫病,其最低感染体重为24.3 g。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对肝毛细线虫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一样地不同季节感染率不同,本次调查显示,2005年5月份感染率高于8月份群体感染率,同一样地的春季感染率与秋季感染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35.
山东寿光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砷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对山东省寿光市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砷的累积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寿光市农田土壤砷平均含量为9.63 mg·kg-1,最高值为15.15 mg·kg-1,以山东省当地的土壤背景值(9.3 mg·kg-1)为基准,有53.1%的样本出现了砷富集现象.所调查地区土壤砷含量的空间分布为西、东、北部较高,中部居中,南部最低.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砷含量呈现出明显差异,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为小麦/玉米地>棉花地>设施菜地>露天菜地,分析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发现,土壤砷含量的差异除了受当地土壤砷背景值影响外,还不同程度地受农业活动的影响.随着设施菜地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砷含量呈增加趋势.猪粪和鸡粪中的砷可能是设施菜地土壤砷累积的重要来源,施用豆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砷的累积.  相似文献   
936.
森林、草地和农田典型植被蒸散量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12个试验站1990—2003年的气象资料,基于大气-土壤-植被传输(SVAT)模型模拟植被的蒸散量,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森林、草地、农田3种植被类型蒸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年平均蒸散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热带森林、亚热带农田、温带森林、温带农田和草地;对农田生态系统而言,水稻的蒸散量最高,其次为小麦,玉米最低;3种生态系统月蒸散量峰值的年际变化差异显著,森林、草地的月蒸散量峰值年际变化较稳定,农田则较明显.  相似文献   
937.
在借鉴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城市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评价的指标体系.复合生态系统综合生态位包括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子系统生态位,而各子系统的生态位又包含若干单项评价指标.介绍了如何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方法计算4个子系统的生态位和复合生态系统综合生态位,并对200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做出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云南、海南、广西等省的资源生态位较高;海南、福建、湖北等省的环境生态位较高;上海、北京、浙江等省的经济生态位较高;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的社会生态位较高.综合生态位排在前三位的区域分别为广东、福建和海南.  相似文献   
938.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7,自引:7,他引:50  
肖国举  张强  王静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8):1877-1885
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农业水资源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特别是我国北方旱区农业造成重大影响,其中不少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本文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农作物生长发育、农作物病虫害与杂草、粮食安全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针对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探讨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39.
采用平衡振荡法和土柱淋洗法,研究了溶液pH及模拟酸雨对土壤中苄嘧磺隆和甲磺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苄嘧磺隆和甲磺隆的吸附等温线,水-土壤系统pH升高能明显地降低这两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促进其在土壤中的迁移,且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土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H呈负相关.pH值高的模拟酸雨对除草剂在土壤中淋溶贡献较大,且淋溶量随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淋溶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对除草剂的持留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40.
东湖围隔中菹草与藻类生化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营养物质的过剩会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衍,水体浑浊,水生植被衰退,从而使湖泊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控制藻类繁殖人们常采用化学方法治理,如用硫酸铜除藻。当然,这种方法能起到一定的净化效果,但效果短暂且易造成二次污染。通过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一种新的作用模式—生化他感被国内外学者看好,相关研究也迅速开展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