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7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65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78.00%(39/50),高于B组的58.33%(28/48)(P<0.05)。两组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Ⅰ型、Ⅱ型的例数均多于B组,Ⅲ型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虽损伤较大,但其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海拔变化会引起气压、温度、降水、土壤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子发生急剧变化, 植物功能性状-海拔的相互关系对于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植物的适应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青海湖流域海拔3 400-4 200 m范围内布设了5个样地(海拔间隔约200 m), 通过植物群落调查, 测定植物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 结合气象数据, 探讨了海拔对青海湖流域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如下: (1)群落加权平均植株高度(H)、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碳氮比(C:N)和叶片氮磷比(N:P)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 比根表面积(SRA)随海拔升高波动下降, 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磷含量(LPC)随海拔升高显著升高, 叶片碳含量(LCC)比根长(SRL)和根组织密度(RTD)随海拔未发生显著变化。(2)所有性状的变异来源以物种组成变化为主, N:P和LPC的种内性状变异与物种组成变化呈现正的协变效应, 其余性状为负的协变效应。(3)降水和0- 1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对SLA变化的解释率较高, 温度和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对其余性状随海拔变化的解释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植物群落主要通过物种更替来适应随海拔升高而剧烈变化的环境, 且各群落中的非优势种倾向于占据与优势种相反的性状空间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随海拔变化的热量和深层土壤养分含量是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3.
豆科草本植物固氮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自然氮输入方式, 影响着草地生产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为探讨氮磷交互作用影响豆科草本植物生物固氮率的潜在生理生态机制, 该研究选取8种豆科草本植物分别种植在对照、氮肥添加、磷肥添加和氮磷耦合添加处理的土壤中, 进行野外盆栽实验。测定了初花期植物生物量和营养含量、根部碳水化合物含量、根际pH、根际柠檬酸含量、根际有效磷含量、植物根瘤生物量、磷含量及其生物固氮率。主要结果: 依赖于豆科物种, 氮添加显著促进了豆科草本植物根际磷的活化, 降低了根生物量分配以及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两种磷添加处理下, 氮添加导致8种豆科草本植物根瘤生物量平均下降27%-36%, 生物固氮率平均下降20%-33%。磷添加降低了根际的磷活化, 但促进了豆科草本植物根系发育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 磷添加分别使8种豆科草本植物的生物固氮率提高了45%-69%和0-47%。氮添加降低豆科草本植物生物固氮率, 其原因是氮添加提高了植物磷需求, 为活化更多磷, 豆科草本植物降低根系生物量和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导致根瘤发育受到限制。在氮添加的同时进行磷添加, 能够改善土壤氮磷平衡, 促进根系生长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 缓解了增氮对生物固氮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变化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门诊患者1 529例,进行阴道微生态和宫颈HPV检测,根据筛查结果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阴道微生态变化在HPV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差异以及对宫颈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 pH值4.6、白细胞计数增高、清洁度级别增高、乳杆菌消失、BV和滴虫感染能增加HPV感染(χ~2值分别为12.281、17.692、79.999、192.700、48.863和16.758,均P0.01);阴道微生态各指标改变与宫颈病变关系不密切。结论阴道微生态变化能增加HPV感染概率,但与HPV相关性宫颈病变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05.
高宇  史树森 《生物资源》2021,(3):276-283
从内禀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四个层次,总结和探讨了蜻蜓目昆虫资源价值。蜻蜓目昆虫是古老而进化成功的昆虫,遗传资源丰富,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消费者,也是优良的生态环境指示生物,适用于对水陆环境的评价;作为食用昆虫优质原料、中医动物药原材料、天敌昆虫生防资源和未来科技仿生对象,可为人类创造较好的经济价值;还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息息相关,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昆虫文化现象,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坚固内固定技术对颌骨骨折的治疗运用,为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科自2009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小型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纳入内固定组,并选取同期80例行颌间固定的颌骨骨折患者,纳入颌间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张口度及张口型均得到明显改善,内固定组改善程度较颌间固定组更为显著(P〈0.05);内固定组治疗周数、口臭及咬合错乱发生率均低于颌间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疗效评价优43例,良26例,有效率86.3%,颌间固定组分别为31例和17例,有效率60.0%,内固定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颌间固定组(P〈0.05)。结论:坚固内固定技术具有组织相容性高、口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是治疗颌骨骨折的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07.
李华哲  张捍军  赵承斌 《生物磁学》2013,(24):4723-4726
摘要目的: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r)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本文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对0VCF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作用机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PKP治疗的OVCF158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103例;患者年龄52--87岁,平均68.7岁。对患者术前、术后1日、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疼痛(VAs)及功能情况(ODD进行评价,并对以上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出现椎体间隙渗漏,5例渗漏至椎体周缘,2例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无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VAS评分评价,术前(7.60±0.95)分,术后1日(1.00±0.74)分,术后三个月(0.20±0.48)分,术后疼痛缓解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术前(84.94±4-36)%,术后1日(20.47±3.61)%,术后三个月(9.85±3.43m,术后功能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KP术后1日患者疼痛及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较术后1日亦有进一步的改观。术后后续应用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及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骨质,预防相邻椎体及其他部位骨质骨折,使疗效更加满意。PKP为治疗OVCF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熊娟  赵玲  江道龙  朱琳  杨霜 《生物磁学》2013,(30):5962-5964
目的:分析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提高对ICP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方法:选择ICP产妇58例,根据ICP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n=26例)和重度组(n=32例),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与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升高或增加,阴道分娩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新生儿早产、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上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不良影响,对ICP严重程度进行划分,有利于临床处理。对于重度ICP产妇,应尽早采取剖宫产分娩的方式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09.
闫永  徐耀增  耿德春  李荣群  邹俊  杨惠林 《生物磁学》2013,(9):1714-1717,169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加压钢板(DVR-Anatomic)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掌侧切口进行切开复位、DVR^TM-Anatomic内固定,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远期功能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3~2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5d(56~84 d),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脱出、伸指受限等并发症。运用DASH调查表和PRWE评分了解上肢的症状及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且在末次随访时两种评分系统的平均值分别为9.58±14.87和13.73±18.42。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DVR-Anatomic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卞敏凯  金永  徐志宏  陈东阳  蒋青 《生物磁学》2013,(34):6661-6664
目的:探讨采用膝关节后内和后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3例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后内和后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采用HSS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于16周内愈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18分,平均17.4分,其中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4.7%。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73~97分,平均91.4分,其中获优7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内和(或)后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显露清晰、直视下复位骨折及关节面、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