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77篇
  免费   2366篇
  国内免费   5910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665篇
  2022年   752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779篇
  2019年   817篇
  2018年   611篇
  2017年   735篇
  2016年   687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1042篇
  2013年   845篇
  2012年   1094篇
  2011年   1258篇
  2010年   1107篇
  2009年   1027篇
  2008年   1212篇
  2007年   940篇
  2006年   874篇
  2005年   832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752篇
  2002年   744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495篇
  1999年   431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活性物质ET-1、IL-6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对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23例)、B级(22例)和C级(25例)三组,并采用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RIA)方法检测ET-1和IL-6水平,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ET-1和IL-6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且A、B、C三组中的ET-1和IL-6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1和IL-6水平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肝脏损害程度,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本试验以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针刺早期干预高血脂症在脑血管病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预防高质血症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FeCl3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法,将高脂血症大鼠造成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电针术前干预及脑缺血后全程治疗,通过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脑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下降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晚期电针治疗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早期电针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值有下降。结论:电针治疗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过度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减轻脑缺血损伤后炎症反应,尤其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晚期治疗组。  相似文献   
993.
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或低分子糖蛋白,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作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局部或全身发挥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它们的代谢异常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细胞因子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学治疗,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故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多种效应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是造成ARDS的"中心环节",其中TNF-α、IL-1、IL-8、IL-10、CXC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就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对THP-1巨噬细胞TGF-β1、SR-A1和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处理THP-1巨噬细胞24h,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其TGF-β1、SR-A1和CD36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Westem-blotting检测SR-A1蛋白的表达。结果:100nmol/L及1μmol/L的肾上腺素作用THP-1巨噬细胞,引起TGF-β1 mR- 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SR-A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1pmol/L~1μmol/L的肾上腺素处理后,各组CD36 mRNA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应激浓度的肾上腺素可能通过影响TGF-β1和SR-A1的表达而参与和/或促进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酶活性和理化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潮  冯玉龙  田耀华 《植物研究》2007,27(6):729-735
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为探明其入侵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比较研究了紫茎泽兰、云南菅、狗尾草群落和撂荒地下0~30 cm的4层土壤中6种酶活性和12种理化因子。结果表明群落类型和土壤深度对测定的各参数均有显著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钙、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均降低。总的看来,紫茎泽兰群落下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钙、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以及pH值均较高,全钾含量较低,但速效钾含量并不低,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多年后土壤肥力水平提高,形成了对其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996.
β-连环素(β-catenin)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是近年来研究异常活跃的蛋白。多项研究结果显示β-连环素是Wn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调控点并是构成粘附连接的E-cd/cat复合体的胞内重要组份,并通过与多种蛋白的结合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增殖分化、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过程。本文阐述了β-cat基因、蛋白结构、表达调控、其降解与其丝/苏氨酸磷酸化的关系、及其在细胞内转运与APC基因的调控机制的联系、其出入细胞核及核内活化转录的分子机制、β-cat作为E-cd/cat复合体重要组分如何参与肿瘤浸润、转移过程;探讨了β-cat同时参与Wnt信号转导通路及E-cd/cat复合体构成的双重功能之间的辩证联系,对β-cat研究和应用前景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1号染色体基因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临床DLBCL病人淋巴结标本中的淋巴细胞,提取淋巴细胞的mRNA并与表达谱芯片杂交,通过信号扫描、处理后获得表达基因杂交信号强度。每基因设11-20对探针。杂交信号与错配探针对比,扣除背景值后,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选取与错配杂交信号有显著差异的基因作为分析结果(P=0.05)。然后随机选取四个检测到的基因,使用PCR方法检验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成功地从快速冷冻保存的DLBCL标本中提取RNA。使用表达谱芯片进行研究,发现了共316条1号染色体编码的基因在DLBCL细胞中表达。根据胞内定位,基因功能和基因所属的代谢通路三种分类方法对所得基因进行分类分析。基因表达密度分析显示DLBCL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与编码基因分布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表达谱芯片研究了DLBCL中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优化PCR扩增条件,建立一种有效检测脆性X综合征的方法。方法:在常规PCR的基础上,采用耐高温酶替代法、碱基替代法,同时加入有机溶剂DMSO等,对表型正常的人群进行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检测。结果:改良PCR法可以提高G C富集区扩增效率,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建立了一种扩增FMR-1基因中CGG重复序列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LMP1对鼻咽癌中转录因子c-Jun和Etsl表达的影响,以及对Etsl和AP-1间相互作用的调控,为LMP1的致瘤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用可调控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pTet-on-LMP1 HNE2(L7细胞),通过针对c-Jun、Ets1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进行阻断,观察LMP1对c-Jun、Ets1表达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ts-1、c-Jun蛋白质表达。免疫共沉淀(IP)结合Western blot研究c-Jun和Ets1相互结合的情况。结果:在不同浓度Dox诱导24 h后,Dox为0.6μg/mL时的c-Jun和Ets1表达均最强。随着Dox诱导时间的延长,L7细胞中c-Jun和Ets1的表达上调,至4 h达到最高。阻断c-Jun表达后,Ets1表达显著降低;阻断Ets1表达后,c-Jun表达显著降低。在Dox诱导的L7细胞总蛋白中,在IP沉淀的Ets1中存在c-Jun表达,并且在Dox 0.6μ/mL时最强;在IP沉淀的c-Jun中存在Ets1表达,同样在Dox 0.6μg/mL时最强。结论:EBV-LMP1可以调控转录因子c-Jun和Ets1表达,且在调控过程中可能存在c-Jun和Ets1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张勇  吴炜  孙勇  吕尚军  彭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1484-1487,1516
目的:获得肠三叶因子(ITF)的原核表达产物及抗rITF抗体,为深入研究ITF的作用机制及其受体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提取人小肠组织总RNA,用RT-PCR获得ITF编码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ET32a获得原核表达栽体,双酶切和测序后转化至Origami B(DE3)用IPTG诱导表达,优化条件获得最大表达产量;用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rITF皮下多点注射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此抗体进行大鼠肠组织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测序证实PCR扩增获得ITF全长基因序列与基因文库中的完全一致,将该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pET32a中、优化表达条件后,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达到50mg/L;Western blot证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通过Ni-NTA亲和层析、超滤离心后,得到90%纯度的蛋白;收集兔血清,纯化后获得特异性良好的ITF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肠组织显示ITF表达的部位定位于杯状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ITF,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rITF,并获得了生物活性较高的ITF抗体,ITF主要在肠道杯状细胞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