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3篇
  免费   912篇
  国内免费   2853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41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71.
在11种溶原性细菌系统中,以双层琼脂平板-纸片法检测药用植物肿节枫对前噬菌体的诱导作用,表明温和性噬菌体φ52 Ⅰ溶原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009,对肿节枫的诱导反应最为敏感。其它溶原性菌株,包括曾用以筛选抗肿瘤药物的大肠杆菌K_(12)(λ)-K_(12)S系统都呈阴性反应。化学成分的进一步分析说明,仅肿节枫黄酮糖苷组分Ⅰ具有诱导活性。并与丝裂霉素C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就各种因素对糜子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其植株再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2,4-D是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所必须的;蒸糖浓度、酵母浸出汁和水解乳蛋白的含量、基本培养基组成、外植体来源和黑暗培养等因素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各种因素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比非胚性愈伤组织更大。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组成是MS+2,4-D(2mg/l)+BA(0.5mg/l)+蔗糖(3%)+YE(0.3%)+LH(1600mg/l)+盐酸硫胺素(0.4mg/l)。两种愈伤组织转移到无或含少量2,4-D的MS培养基上,只能从胚性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经移栽生长成熟并结了种子。  相似文献   
73.
杂交水稻及三系在发育过程中的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杂交水稻及三系亲本共50个组合的萌动胚、芽,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根、雄蕊等12个组织或器官的酯酶同工酶的结果。根据所测结果,可把杂交水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为5种类型:互补型、偏父型、偏母型、同型和“杂种”酶谱。强优势组合以互补型酶谱居多,弱优势组合都是同型酶谱,“杂种”酶谱仅见于V优64的幼穗分化期叶片和V优63、汕优63的三叶期叶片中。不同器官的互补酶谱都可作为预测杂种比势,鉴定杂交稻种子的纯度和真实性以及选配新杂交组合的一个手段或依据,但以对萌动胚或幼芽的测定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4.
在中国丰收11号大豆根瘤侵染细胞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电子密度很高,体积很大,形状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外面没有界膜,常位于胞间隙附近的特殊的细胞质内含物。高尔基体及其小泡,丰富的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常在它的附近,其中一些核糖体正沉积在它的表面。它主要是由核糖体凝聚而成,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在它的形成中也起了一定作用。它的内部含有颗粒状,纤维状,泡状和管状物质。它的出现似乎与侵染细胞固氮有关。  相似文献   
75.
莲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子灿  刘士佳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78-280,i006
关于莲胚组织培养国内外有过研究,但迄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莲胚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再生植株的成功例子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76.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草、丹参和甜叶菊愈伤组织在分化过程中一般都出现两个PAL活性高峰。第一高峰在培养第一、二、三天中出现;第二高峰在第十一天前后出现。前者在分化或不分化培养基中都存在,似与组织分化无关,后者只在分化条件下才有,似可作为组织启动分化的指示酶。分化程度不同的组织,PAL活性有很大差异,即将或刚分化的组织活性最高,随着分化的进程活性趋于降低,老化的组织甚至丧失活性。PAL活性、木质素合成和管状份子形成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CAM植物按其对环境的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专一CAM植物和兼性CAM植物。前者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CAM性质;后者的光合型可随季节和水分胁迫等而发生变化,也可因人工诱导作用而使其由C_3型转变为CAM型。  相似文献   
78.
2,4-D和6-BA对向日葵下胚轴愈伤组织生长及钙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Anderson和 Cormier(1979)从植物中分离提取钙调蛋白(简称 CaM)后,对它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 CaM在光合作用(Barr等 1980)、酶的激活(Matsumoto等 1983)、蛋白磷酸化(Gideon等1982)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还证明CaM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以及α-淀粉酶的分泌等有密切关系(Elliott 1983,Raghothama等1983;Saunders等1982)Elliott认为植物激素的促  相似文献   
79.
横断山区四种湍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C带(BSG技术)分析及一种简便的Ag-NORs带分析,对四川湍蛙、理县湍蛙、棕点湍蛙和棘皮湍蛙的种间关系、染色体的演化及其性染色体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四川湍蛙、理县湍蛙和棕点湍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棘皮湍蛙的亲缘关系较远;(2)在近缘种的分化中,染色体结构异染色质的变化和臂间倒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在小型染色体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四川湍蛙具有在形态上分化很明显的性染色体。C带分析表明,此性染色体主要由常染色质构成,但在其Y染色体的长臂上存在明显的中间C带,推测尚处于性染色体分化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80.
前人已证明人参和三七中富含的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通常酸性水解下甙元即发生变化,而在弱酸(如50%醋酸,0.1N盐酸)条件下则形成次级皂甙。本文报道人参甙(ginseno-sides)和三七甙(notoginsenosides)的水溶液在水浴上加热亦分别形成相应的C-20位去糖基的次级皂甙。联系到人参和三七均有在蒸煮加工后C-20位去糖基皂甙收率增大的趋势,似可认为人参和三七中的这类皂甙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生药的加工泡制以及提取过程中形成的次级皂甙,而不一定是植物体的原生成分。将人参甙Rb_1单体以酸水解,不仅得到主产物人参二醇(3),还分离到异去氢原人参二醇(5)、达马烷-20(22)-烯-3β,12β,26-三醇(6)、20(R)-达马烷-3β,12β,20,25-四醇(7)以及20(S)-和20(R)-原人参二醇(1、2)的混合物,从而认为这些微量成分与人参二醇一样均为达马烷型人参皂甙在酸性水解条件下C-20位糖基断裂后由真甙元的侧链转化形成的工作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