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04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8 毫秒
31.
本文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两种非冬眠草食性哺乳动物——高原鼠兔和根田鼠的褐色脂肪组织(BAT)的重量和显微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严寒季节BAT增多、BAT细胞中的脂肪滴小而多、线粒体增大及嵴数目增多,温暖季节较低,这些变化与产热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32.
郑生武  左青云 《兽类学报》1989,9(2):130-136
1987年8—10月,作者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研究了有蹄类动物栖息地类型、群落结构和数量等级。  相似文献   
33.
酞菁类光敏剂对肝癌细胞线粒体和微粒体的光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酞菁(Phthalocyanin,PC)化合物结构类似卟啉,是一种新的光敏剂。它的四个苯环上各取代一个磺酸基成为四磺酸酞菁(phthalocyanine tetrasulfonate, TSPC)。TSPC-30μg/ml合并照光30分钟,肝癌细胞线粒体ATP酶和微粒体G-6-P酶明显受抑,对线粒体单胺氧化酶(MAO)没有明显影响。在上述剂量和照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微粒体膜蛋白巯基含量显著减少,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线粒体肿胀。  相似文献   
34.
长耳鸮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耳鸮(Asio otus)是重要的森林益鸟,是鼠类的天敌。1988年和1989年两年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山地阔叶林中对其繁殖习性作了研究,简报如下。 一、数量变化及活动规律 长耳鸮为留鸟。我们在 30公顷和 10公顷的样地中,采用 50×50米的方格法(Holmes and Sturges,1975;Holmes et al.,1979a)对数量的年度变化作了调查。繁殖季节(3—7月),1988年为1.5只/公顷,1989年为2.0只/公顷;非繁殖季节(8—2月)由于样地内繁殖的长耳鸮雏鸟出飞,井活动分散而范围较广,因此数量较低,1988年为0.5只/公顷,1989年为0.75只/公  相似文献   
35.
白鹳冬季生态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隶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是大型涉禽。主要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繁殖,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越冬区向东南延伸至福建,广东等地。 白鹳冬季生态的研究,国外未见报道,国内仅有严凤涛(1987),对江苏盐城保护区内白鹳越冬生态作了初步观察。1986年11月—1989年3月,笔者在湖北沉湖地区对白鹳的冬季生态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36.
黄腹角雉的种群数量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3—1986年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应用标图法和线路统计法,对野生黄腹角雉种群、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群约50只。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动:繁殖后期数量增加,秋末冬初开始明显下降。黄腹角雉繁殖力低,卵的损失率高,使种群数量上升十分缓慢。成体性比接近1:1,在各样区之间略有差异。在性比偏离1:1较大的样区,亚成体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7.
Mg~(2+)加强嵌有H~+-ATP酶脂酶体脂质分子的堆积(packing)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亲脂性的灵敏的荧光MC 540标记在有Mg~(2+)(1mM)与无Mg~(2+)条件下重建的线粒体H~+-ATP酶脂酶体,后者的荧光强度较前者增加30%左右.这提示,含Mg~(2+)的脂酶体的脂质分子间的堆积紧密度增加.在N-AF系列(n=27和16)探剂与MC 540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又以反应靠近脂双层表面变化的2-AP与MC 54O之间最高.这进一步表明,含Mg~(2+)的脂酶体具有较适合流动性是与Mg~(2+)通过调节靠近脂双层表面的脂质分子具有适度的堆积相关的.这对阐明我们已提出的Mg~(2+)促进线粒体H~+-ATP酶重建作用模型进一步提供了较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8.
树鹨数量及繁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1988年的4—10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树鹨(Anthus hodgsoni)的数量和繁殖进行了观察,现将资料整理报道如下。工作地点和方法本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地处交城和方山两县交界(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其植被、气候等资料已有报导〔1〕。将全区划为4个植被类型即:一、八水沟农作疏林灌丛区,海拔1600—1900米。二、大路峁针阔混交林区,海拔1900—2000米。三、罗板沟针叶落叶林区,海拔2200—2600米。四、云顶山亚高山草甸区,海拔2600—2800米。在上述4个植被带中,选定一条长2000米的固定路…  相似文献   
39.
SRY盒基因在斑马鱼和胡子鲇中的保守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采用人类SRY基因探针,与EcoRI消化的中国的胡子鲇(Clarias fusc us)和美国的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基因组DNA进行了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首次在这两种鱼中发现了SRY盒基因及其存在特征;在斑马鱼中发现了明显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并深入分析了SRY盒基因的进化保守性。 Abstract:Using,Southern bloting analysis,EcoRI-digested genomic DNA from Clarias fuscus and Brachydanio rerio were hybridizae to human SRY probe.Hybridization occurred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of the two species.RFLP associated with SRY-box genes was observed in Brachydanio rerio.The conservation of SRY-box genes was analysed.  相似文献   
40.
遗传标记与数量性状基因间连锁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标记基因与数量性状主基因连锁关系的一般分析方法,包括重组值的估计和有关遗传假设的测验。并以我们水稻遗传试验中两个具有互补和重叠作用的卷叶基因和一个矮秆基因试验结果的分析为例作了较详细的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