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20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九万山位于广西北部的中央(25°10’~25°25’N,108°27’E),界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其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高海拔为1693m,最低处仅170m。经对1850号标本的鉴定,共计有藓类植物35科、101属和189种。本文分析了九万山的藓类植物区系成分,将其划分为 10种类型。其中东亚成分最为丰富(39.33%),热带、亚热带成分次之(38.20%),而温带成分居第三位(18.54%)。本文选择了九万山临近的五个地区加以比较。其中,金佛山与九万山藓类植物的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60.68%和36.87%,神农架为57.29%和33.13%。尖峰岭为48.83%和22.29%,西双版纳为57.29%和29.63%。而我国东部的武夷山则为69.86%和39.57%,其相似性系数在相比较的五个山区中为最高。九万山区有4个特有属并明显受喜马拉雅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九万山区藓类区系中约有7%的种类是典型的热带成分。根据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笔者认为九万山的藓类区系表现出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性,其分界线可能位于九万山的南侧。  相似文献   
72.
1 天目当归 新种 图1 Angelica tianmuensis Z. H. Pan et T. D. Zhuang, sp. nov. Species affinis A. polymorphae Maxim., sed segmentis ultimis basi valde obliquis, in-volucelli phyllis margine albo-membranaceis, fructibus angusto-oblongis, Jugorum lateraliumalis crassis et angustis differt. Perennis, 1—2 m alta. Caulis solitarius, cylindricus, striatus, supra medium pubescensad nodos. Folia basalia et caulina inferiora longe petiolata, petiolis 15—25 cm longis, laminisambitu ovatis vel late ovatis, 20—30 cm longis, 15—30 cm latis, 2-3-ternato-pinnatisectis,rhachidibus et pinnae petiolulis geniculatis, segmentis ultimis longe ovatis, 3—6 cm longis,  相似文献   
73.
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31只清醒自由行动的雄性SD大鼠进行。结果如下:(1)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3.3nmol溴隐亭后第2—3h觉醒时间显著增加(P<0.01);6.6nmol溴隐亭有类似效果;0.66和1.33nmol溴隐亭无明显作用。(2)同样方法VTA微量注射2nmol和4nmolSCH23390后第2—3h觉醒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5),但注射3.4nmol舒必利则无效。(3)红藻氨酸(0.3μg)双侧VTA注后一周,大鼠白天觉醒减少,夜间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溴隐亭微量注射到VTA可能通过D1受体使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而产生致觉醒作用;另外VTA中DA神经元对于维持日间的觉醒可能有紧张性作用。  相似文献   
74.
刘诗翔  魏书均 《生理学报》1995,47(4):343-348
实验在66只麻醉、制动,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通过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和神经元胞体抑制剂甘氨酸,改变孤束核腹外侧区神经元兴奋活动,探讨对下丘脑弓状核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和意义。实验结果如下:(1)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显著降低;而微量注射甘氨酸则使膈神经放电显著减少和使弓状核诱发电位P2及N2波幅  相似文献   
75.
电刺激下丘脑穹窿周围区(PFA)的下丘脑背内侧核(DMH),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与下丘脑外侧区(LHA)均可引起心肌Po2下降与血压升高,而以DMH所致的心肌Po2下降最明显。心得安可取消电刺激LHA所致的心肌Po2下降,部分取消电刺激VMH引起的心肌Po2下降,而不改变电刺激DMH所致的心肌Po2下降。DMH、VMH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均可诱发升压反应和ECG-ST压低,而LHA微量注射谷氨酸却  相似文献   
76.
在30例清醒,肌肉麻痹、切断迷走神经的家兔,观察到刺激对侧皮层感觉运动区时,胁间神经的放电效应包括两种成分。在呼气相电刺激,肋间外神经的第一效应表现为短暂的放电,肋间内神经表现为呼气放电的抑制;在吸气相电刺激,肋间外神经的第一效应表现为吸气放电的抑制,肋间内神经表现为短暂的放电。肋间外神经的第二效应表现为吸气放电的提前出现,吸气时程和呼气时程的缩短;肋间内神经的第二效应表现为吸气时程的缩短和呼气时程的延长,呼气放电的幅度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说明,皮层直接控制脊髓的通路既能兴奋也能抑制肋间吸气或呼气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且吸气与呼气运动神经元之间表现交互抑制。静注士的宁引起肋间神经梭形放电的发生过程和放电频率,与膈神经上表现相同;但恢复过程不同,膈神经上吸气放电恢复早,肋间神经上呼吸性放电恢复迟。此外,肋间神经的呼吸性放电不具有高频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77.
在15只麻醉开胸犬中,用在体器官恒流灌注法研究了骨胳肌、皮肤、肾和心脏的血管在5-HT 诱发的主动脉区化学感受性升血压反射中的反应,同时还观察了5-HT 对这些器官血管的直接效应。左心房注入5-HT(200μg)后,在动脉血压急剧上升的同时,股薄肌、皮肤(后爪)和肾脏的灌流压明显增加,其增值分别为43±8.47±5和56±27mmHg(P<0.01),而冠脉灌流压无明显改变。用阿托品和/或心得安阻断骨胳肌、皮肤和心脏灌流区域的 m 和同β-受体后,上述效应无进一步变动。向灌流环路直接注入5-HT(10—50μg),可引起皮肤和肾脏的血管收缩,而股薄肌和心肌的血管则扩张;后一效应不被心得安阻断。以上结果提示:1.在5-HT 诱发的主动脉区化学感受性升血压反射中,骨胳肌、皮肤和肾脏呈现明显的交感性缩血管反应,而并不伴有交感性扩血管活动;2.在外周血管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5-HT 受体,一种主要分布在皮肤和肾脏,引起缩血管效应;另一种主要分布于骨胳肌和冠状血管,引起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78.
长春净月潭不同林型土壤跳虫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华 《昆虫知识》1991,28(1):38-40
<正> 跳虫是土壤动物主要类群之一,与螨类一起约占土壤动物的80%,在1m~2土壤内跳虫多达上百万。跳虫具有分解生物残体,促进土壤形成,传播细菌的作用。在卫生昆虫上占有一  相似文献   
79.
植物的无机元素分布特征对植物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 可揭示营养物质分布、代谢途径及毒理耐受性等多种生命过程。用微区XRF技术测试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分布, 具有原位无损、可进行较大面积样品连续成像分析以及前处理过程简单等诸多优势。将微区XRF技术应用于植物样品不同器官的无机元素分布检测, 旨在探讨该技术在植物样品测试中的仪器参数选择、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数据后处理手段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为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对不同含水量的器官进行不同的前处理, 并比较不同驻留时间、测试腔体真空与否等仪器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同时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探索, 包括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叠加及对不同元素浓度比例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微区XRF技术测试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分布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80.
生境质量是影响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以地处三大自然区交汇带的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在定量估算地区2000—2018年生境质量水平基础上,基于图谱变化分析理论和InVEST模型,探索地区生境质量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图谱转移状态和变化强度。结果表明: 2000—2018年,甘肃省生境质量总体维持中等水平并略有提升,在空间上自北向南呈逐级递增的阶梯式变化特征,在数量上则高低并存;从图谱转移视角分析,甘肃省生境质量格局较为稳定,未发生状态转移的图谱单元占主导,而在发生了生境质量状态转移的图谱单元中,“较高较低”、“较高高”、“较高低”这6类状态间的互换转移最显著,空间分布也较为集聚; “北剧南和”是甘肃省生境质量变化强度的主要格局,自北向南依次为“强变区”、“复合区”、“温缓区”和“平和区”4类变化强度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