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0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氧化水产生分子氧(光合裂解水)的反应是光合作用的一个基本过程.水经过此反应释出的氧气是地球上维持需氧生命的唯一氧气来源,释出的电子、质子为光合作用中后面步骤的进行所必需.人们对这个重要过程的认识需追溯到二百年前J.Priestley 和Ingen-Housz 的开拓性的工作.那时氧气尚未发现,Priestley 观察到植物有改善空气的功能,Ingen-Housz 并进一  相似文献   
42.
在绵羊睾丸间质细胞体外无血清长期培养的条件下,研究了催乳素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催乳素可增强细胞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的反应。催乳素的这种作用呈双相调节。睾酮分泌量显著高于hCG和催乳素单独作用时的总和。在hCG存在下,不同的底物转化为睾酮的量不同。其中雄烯二酮和孕酮转化为睾酮的方式存在着双相性。脱氢表雄酮转为睾酮的量少,不存在双相性,而与其剂量成正比。催乳素在hCG存在下可调节底物转化为睾酮。低剂量的催乳素(1ng/ml)可使一定剂量的孕酮(10~30ng/ml)转化为睾酮的量明显增加,而高剂量的催乳素(>10ng/ml)却明显地抑制孕酮转化为睾酮。催乳素可明显地抑制雄烯二酮转化为睾酮,与剂量无关。可见催乳素对于孕酮和雄烯二酮这两个关键底物转化为睾酮的调节是不同的。催乳素增强hCG刺激睾酮分泌的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其促进孕酮转化为睾酮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3.
次生代射物质和共同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4.
永井正博   《广西植物》1982,(3):158-158
<正> 绞股兰(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日本、朝鲜、东南亚和中国(广西龙州、那坡、都安、大瑶山、大苗山、临桂、灵川、龙胜也有——译者注)。日本曾用作甜味剂。作者从该植物地上部分的“低极性皂甙”中分出两种新皂甙,命名为绞股兰皂甙(gynosoponin)TN-1:C_(36)H_(62)O_9·3/2H_2O,mp 168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用于肿瘤可视化光治疗的多功能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在磁共振成像的引导下,使用近红外光定点辐照,实现局部光热消融治疗。方法:(1)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油胺稳定的Mn3O4纳米粒,在其表面构建CuS壳层,并进行聚乙二醇修饰,得到分散于水相中的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2)通过透射电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该纳米粒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研究其体外磁共振成像、光热升温等性能。结果:制备的水相分散的Mn3O4@CuS纳米粒,粒径均一且分散性较好,形态为近圆形,粒径为9.30±2.29 nm;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图表明Mn3O4@CuS纳米粒在近红外区有较强吸收,最大吸收峰位于1100~1200 nm范围;磁共振成像分析结果可计算出Mn3O4@CuS纳米粒的纵向弛豫率r1为1.662 mM-1s-1,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磁共振增强造影效果;光热升温曲线显示Mn3O4@CuS纳米粒可在785 nm近红外激光下升温至73.5 ℃,具备较好的光热治疗潜力。结论:本文成功制备出水相分散的Mn3O4@CuS核壳型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磁共振造影成像性能和光热升温效应,有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可视化光治疗。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由于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含有大量疏水性氨基酸,常常导致液质串联质谱检测的序列覆盖率较低,从而限制了质谱技术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文中利用人的整合膜蛋白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为模型,优化胶内消化条件,建立了一种稳定提高膜蛋白质谱序列覆盖率的糜蛋白酶胶内消化方法。通过探索钙离子浓度、pH值和缓冲体系对序列覆盖率、检测特异肽段的总数和类型以及特异肽段大小的影响,发现在5–10 mmol/L钙离子浓度、pH 8.0–8.5的Tris-HCl缓冲液中,可以兼顾序列覆盖率和肽段的多样性。该方法可以使膜蛋白的质谱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将在膜蛋白结构与功能、膜蛋白相互作用位点的鉴定以及膜蛋白与小分子药物结合位点的鉴定等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为评价新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不同品种玉米的为害潜能,本文采用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对3种甜质型玉米(穗甜1号、正甜68和华金甜1号)以及3种糯质型玉米(京科糯2000、广黑甜糯和广糯1号)的生存适合度,分析了草地贪夜蛾生物学指标与玉米叶片主要营养物质及粗纤维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取食甜质型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存活率、蛹重、雌成虫产卵量均显著高于取食糯质型玉米;取食甜质型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内禀增长率介于0.1566~0.1843,净生殖力介于187.97~353.35,也均高于取食糯质型玉米(内禀增长率介于0.0998~0.1465,净生殖力介于25.89~95.34),表明取食甜质型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具有更高的种群增长能力。甜质型玉米叶片中主要营养物质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总氨基酸及粗纤维的含量普遍高于糯质型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净生殖力与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及粗纤维的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草地贪夜蛾在甜质型玉米上具有更高的生存适合度。  相似文献   
48.
维生素E是一种只能在光合组织中合成的脂溶性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人体和动物营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由于植物中维生素E含量较低,人类大多处于慢性缺乏维生素E--“隐性饥饿”的状态,而动物饲料中则需要添加外源合成的维生素E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因此,提高植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是改善维生素E缺乏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维生素E的合成途径入手,详细地综述了维生素E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前体物质的含量变化对维生素E合成的影响,发现三烯生育酚和α-生育酚的生物强化效果较好,而生育酚总量提高受限;进而从遗传的角度探讨了维生素E合成受限的原因以及遗传上可能影响维生素E合成的其他代谢途径;最后结合可能影响维生素E合成的调控因子以及其前体物质的转运等方面为今后维生素E的生物强化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背景] 表观遗传酶类化学抑制剂对真菌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次生代谢产物挖掘方面,而对大量已知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却关注较少。金龟子绿僵菌是一种常用杀虫真菌,能代谢出多种已知生物活性物质,其含量可能会影响到该菌与环境间关系及利用潜力。[目的] 评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DNA甲基转移酶的化学抑制剂对金龟子绿僵菌代谢物安全性和可利用性的影响。[方法] 在金龟子绿僵菌培养基中添加表观遗传酶类化学抑制剂,培养一定时间后用高分辨液质联用及标准品对照方法分析次生代谢产物变化。根据差异代谢物的生物活性评估化学抑制剂的影响。[结果] 高分辨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当抑制剂浓度达500μmol/L时,金龟子绿僵菌有16种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出现明显量的变化,包括destruxin A、A1、A2、B、B1、B2、E、E2、Ed、didesmethyldestruxin C、dihydrodestruxin A、desmethyldestruxin B、12-hydroxyovalicin、subglutinol C、fungerin和ustilagic Acid C。其中,丁酸钠处理可使15种主要代谢物含量升高。苯甲酰胺可使12种主要代谢物含量升高。伏立诺他虽然仅能使10种主要代谢物含量升高,但部分代谢物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前两者。2种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使金龟子绿僵菌代谢物中绿僵菌素类代谢物含量普遍下降。[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引起金龟子绿僵菌主要代谢物含量普遍升高,而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使金龟子绿僵菌的绿僵菌素含量普遍下降。由于变化的代谢物都具有显著的杀虫、免疫抑制或抗菌抗癌等生物活性,因此上述化学抑制剂可增强或降低金龟子绿僵菌对环境中昆虫毒性,同时也增加或降低其代谢物利用潜力。另外,subglutinol C、fungerin和ustilagic Acid C是首次在金龟子绿僵菌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50.
微-纳尺度的蛋白质自组装体具有形貌多样性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而成为蛋白质自组装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蛋白质结晶条件的筛选手段高通量筛选不同类型蛋白质于不同尺度、不同形貌的自组装过程,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利用该方法进行蛋白质自组装条件筛选时,常会形成一些表观透明的液滴,其中是否有自组装现象的发生尚不明确。文中以β-乳球蛋白与蛋白质结晶试剂盒IndexTM C10相互作用为例进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透明液滴中存在微-纳尺度的蛋白质自组装体。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初始浓度β-乳球蛋白与IndexTM C10混合形成的透明液滴中微-纳自组装体的形貌有所差别;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连续拍摄添加荧光标签的β-乳球蛋白形成自组装体的过程,可实时观察到液液相分离现象及最终形成的自组装体的形貌;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手段,可观察到自组装体内部结构随时间推移逐渐有序化的过程。以上研究表明,在以结晶条件筛选手段为基础的蛋白质自组装条件筛选实验中,透明液滴内的自组装现象具有深入探索的必要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