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鲜盾叶薯蓣中原始皂甙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Wright)新鲜根茎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到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纤细皂甙(gracillin)、原纤细皂甙(protogracillin)和原盾叶皂甙(protozingiberemissaponin),后者为一新甾体皂甙,结构推定为3-O-{α-L-鼠李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26-O-{β-D-葡萄吡喃糖}-薯蓣皂甙元(3-O-{α-L-rhamnopyran0syl(1→3)-[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6-O-{β-D-glucopyranosyl}-diosgenin)。  相似文献   
12.
从19株有降解胆甾醇能力的微生物中,筛选出一株节秆菌(Arithrobacter)82菌株,它能在含硫酸钴的培养基中转化胆甾醇和积累3-氧代-联原胆烷-1,4-二烯-22酸(BNc)。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中间体为胆甾烯酮(Cholestenone)。降低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并增加玉米浆的量,可促进胆甾烯酮侧链的降解,有利于BNC的积累。BNC可在酸性溶液中形成结晶并沉淀下来,故适宜于离心收集。用传统的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技术测定了产物的结构及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培养的人黑色素瘤细胞分泌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纯化方法。Bowes株人黑色素瘤细胞的分泌产物,经CM-Sephadex C--50层析,赖氨酸-Sepharose 4B,苯甲眯-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后,即可得到纯化470倍的蛋白纯品。样品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均一单带,测得其分子量约为72kD。纯化的t-PA与尿激酶相比较,发现前者有更高亲和纤维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     
<正>前言 一般认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ce,M·P)引起发病及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宿主,而与M·P的致病性程度无关。因此,在M·P感染的DNA诊断中,关键是采用对M·P有高度特异性的DNA探针,而不必对病原性因子进行DNA诊断。以前有关在感染初期起重要作用的细胞粘着蛋白(PI蛋白)等的DNA的特异性探针曾有过报导,但在菌种鉴定时,如果用核糖体RNA(rRNA)的互补DNA作为探针,则可在很短的碱基链上显示出高度的特异性,故甚有实用价值。本文对以M·P 16S rRNA互补的单链DNA作探针,通过RNk-DNA杂交检测M·P的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李宁  陈永福 《遗传学报》1995,22(6):478-486
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功地克隆了枯草芽孢杆菌缺陷型原噬菌体PBSX阻遏基因及其温度敏感型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野生型及其温度敏感型阻遏基因之间的碱基变异较大,但却存在几乎完全相同的开放读框,尤其是开放读框orfⅠ,可能编码着113个氨基酸的阻遏蛋白,并且还推定了开放读框的启动区和核糖体结合位点。通过互补实验,证实了野生型阻遏基因的产物能够抑制温度诱导PBSX原噬菌体,表明克隆的基因有着正常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植物》1994,(4):295-296
狭叶紫毛兜兰狭叶紫毛兜兰Paphiopedilumvillosum(lindl.)Pfitz.var.annamenseHort.绘图:何顺清栽培及配文:黄广宾,俸宇星狭叶紫毛兜兰(Paphiopediopedilumvillosum(Lindl.)...  相似文献   
17.
张见麟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4):165-166,171
鲍特氏菌属的抗原共发现3大类:凝集原,丝状血凝素(FHA)及毒素。在凝集原中只有7是百日咳,副百日咳及支气管败血症菌所共有,其他13种各异。FHA与百日咳毒素(PT)为无细胞苗的主要成分。毒素有5种,最主要的是PT,其他有不耐热毒素,气管细胞毒(TCT),脂多糖(LPS)内毒素及腺嘌呤环化酶毒素(ACT)。  相似文献   
18.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凝血系统活性的动态平衡是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的基础。纤溶系统的异常,尤其是PAI-1水平的升高所致的纤溶活性的下降,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本系统地介绍了纤溶系统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以及它的异常在血栓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溶栓药物的现状及最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 2mg/L2,4-D 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胰酶转肽的方法使人胰岛素原转成人胰岛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胰岛素胰酶转肽成人胰岛素的相似条件下,基因工程生产的人胰岛素原可以50%的产率转成人胰岛素,所得人胰岛素的氨基酸组成与理论值相符,并具有天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