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3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藻胆蛋白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分子内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偶联剂3-(2-吡啶联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亚胺酯(SPDP)及改变配料比, 合成了两个R-藻红蛋白(R-PE)与C-藻蓝蛋白(C-PC)的复合物A和B.利用吸收光谱确定了分子内R-PE与C-PC的摩尔比为6∶1和2∶1. 通过荧光光谱, 观察到能量传递现象, 并计算出能量传递效率为63%和88%.证明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很高. 二硫苏糖醇(DTT)还原连接R-PE与C-PC的二硫桥键后, 能量传递被阻断. 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球形红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生长和积累聚卢-羟基链烷酸(PHA)条件的研究,确定采用两段培养法提高PHA的产量。第一阶段提供适合菌体生长的条件:以葡萄糖作碳源,尿素为氮源,光照微好氧培养。第二阶段则提供使菌体积累PHA的条件:补加乙酸钠厌氧光照培养。经两段培养后菌体PHA含量可占细胞干重的45%,PHA产量每升发酵液可达1.7g。  相似文献   
73.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的La3+和Nd3+对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的细胞形态、生长、类胡萝卜素生成和固氮活性的影响。LaCl_3在25和50mg/L时对红假单胞菌的细胞生长有轻微刺激作用;当浓度高于75mg/L时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提高而抑制作用增强,细胞缩小;NdCl_3在25和50mg/L时对该菌细胞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高于75mg/L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细胞缩小。两种稀土元素在25和50mg/L时对该菌类胡萝卜素的生成有刺激作用,高于75mg/L时则有抑制作用。La3+在0~100mg/L,Nd3+在0~75mg/L时对固氮酶活性有刺激作用,La3+和Nd3+分别高于100mg/L和75mg/L时则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4.
本文首次对国产耳蕨属后生耳蕨组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研究,对组的概念进行子修订,首次将耳蕨属小鳞片根据长度分为长型和短型两类。本文共记载后生耳蕨组植物22种,包括中国新分布1种: P.longipinnulum Nair, 新异名2种:P. glingense Ching et Y. X. Ling, P. shennongense Ching, Boufford et Shing.本组共分五系,即线鳞系、水囊系、缺耳系、长小鳞系和黑鳞系。本文编制了后生耳蕨组的分种检索表,对一些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甚至喜马拉雅地区并无P. mucronifolium (BI.) Presl 和P. setiferum (Forsk.) Moore ex Woynar的分布。  相似文献   
75.
中国耳蕨属后生耳蕨组四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疏果耳蕨 新种 图1:A—D Polystichum oligocarpum Ching ex H. S. Kung et L. B. Zhang, sp. nov. Species affinis P. yunnanensi Christ, differt lamina oblongo-lanceolata, paleis rhacheosminus tectis, pinnis evidenter incurvis, apice caudatis, pinnulis oligosoris, indusiis integrisvel subintegris.  相似文献   
76.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个体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式芽大戟生长地的气候与植被状况,土壤条件以及它的生长动态。还研究了红芽大戟的越冬与繁殖。结果表明:红芽大戟是一种主要生长和分布在热带及南亚热带的药用植物。在广东它的生长动态呈双峰曲线,生长地土壤为砖红壤和红壤,砂茂越冬和根颈繁殖是引种驯化和生产上值得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道燕麦红条花叶病毒(ORSMV)在被感染的燕麦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及其定位。弹状病毒聚集在核内外膜之间,有的在胞浆空泡之间,也有的散生在胞浆中。被感染细胞中产生“病毒胞浆”,为膜所包被,病毒颗粒从膜上芽生。在胞浆空泡中还有许多小泡,病毒颗粒也从这些小泡上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78.
栓菌属和它的亲缘属属界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栓菌属(Trametes) 自Fries(1835)建立迄今已有近150年的历史。Fries(1835),Patouillard(1900),Kotlaba & Pouzar(1957),的工作代表了对本属研究的三个比较重要的发展阶段。许多分类学家都认为栓菌属是多孔菌科(Polyporaceae,Basidiomycetes)中最混乱、最不易划清属间界限的一个类群。研究清楚这一属和它的亲缘属的属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多孔菌科分类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作者多年来在研究这一类群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属界不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易搞清楚等问题。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有的种类似乎可以随便地从一个属转移到另一个属,正确与否不易确定。因此,感到搞清楚本属的属界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即是在这一情况下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首先搞清楚栓菌属的发展历史,各分类学家对它的不同概念,最后提出作者对本属的概念。然后再搞清楚各亲缘属的属界与其相互关系。凡是作者承认的属都提出自己的概念。  相似文献   
79.
采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脑和脑桥内心房利钠肽(ANP)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神经元除存在于其他作者报导过的导水管周围灰质、Edinger-Westphal核、中缝核、脚间核和蓝斑核外,还存在于属于锥体外系的红核、黑质和脑桥核内,因此,推测脑内的ANP可能在锥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中起着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这为脑内ANP可能具有与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无关的其它作用提供了部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80.
为了进一步证明胆红素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直接损伤,探讨胆红素对细胞表现毒性的机理以及在色素类结石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我们以胆红素自由基作用于人红细胞,用TBA法研究了完整人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用SDS-PAGE法研究了红细胞膜的损伤以及用荧光法研究了膜损伤后某些性质的改变。结果表明:胆红素自由基能引起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膜蛋白发生降解,从而直接可测氨基减少,而溶液中游离氨基的含量却相应增加。根据以上事实,重点讨论了胆红素对细胞表现毒性的可能原因以及与色素类结石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