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飞蝗解毒酶系活力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代谢抗性是飞蝗主要的农药抗性机制之一。与代谢抗性相关的解毒酶系主要有:非专一性酯酶系(Non-specficesterases,ESTs)、谷胱甘肽S-转移酶系(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解毒酶系活力的测定是研究飞蝗农药代谢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飞蝗解毒酶系的测定方法,为蝗虫及其他昆虫解毒酶系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林祁 《植物研究》1999,19(3):244-245
根据对国内外标本的研究,认为叉梗茅膏菜不能成立,将其归入圆叶茅膏菜。  相似文献   
53.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物化学方法比较了棉铃虫玎Helicoverpa armigera敏感和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毒力反应及其3种解毒酶的差异。结果表明,田间抗性种群和室内药剂汰选的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均有较高的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达到195.8和37 375倍。水解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是导致棉铃虫对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的重要酶系。特异性抑制剂活体内外抑制作用测试发现,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均含有较高量的乙酰胆碱酯酶,但两个种群对抑制剂的亲和力反应不同,表明乙酰胆碱酯酶在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由此推断,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这类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剂产生抗性,乙酰胆碱酯酶发生变化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4.
刘佳  周勇  朱航  马海昊  邓希乐  周小毛  柏连阳 《昆虫学报》2016,59(11):1254-1262
【目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明确该害虫在湖南省5个主要蔬菜种植区的抗药性水平,并探讨该害虫对茚虫威的抗性与解毒代谢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斜纹夜蛾有效防控及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14-2016年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在死亡率40%~70%的选择压下用茚虫威进行汰选,比较了斜纹夜蛾敏感种群和抗茚虫威种群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结果】湖南5地斜纹夜蛾田间种群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了26.9~220.2倍的抗性,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68.3~890.8倍的抗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21.0~267.2倍的抗性,对相对较新型杀虫剂(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产生了5.2~53.4倍的抗性。经茚虫威汰选后第14代[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 RR)=26.43]斜纹夜蛾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活性分别上升2.86, 1.01和1.83倍。【结论】斜纹夜蛾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斜纹夜蛾幼虫羧酸酯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活性增强可能是斜纹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为明确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昆虫生长和解毒代谢能力的影响,以及MeJA熏蒸处理昆虫对植物防御和昆虫解毒代谢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本文比较了取食MeJA和MeJA熏蒸等两种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3龄末幼虫生长和解毒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并系统研究了经MeJA熏蒸处理的棉铃虫3龄末幼虫,再取食经MeJA喷雾处理的棉叶,其中肠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取食MeJA和MeJA熏蒸两种不同处理,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及解毒能力的影响有所不同。取食含2.9 μg/g MeJA的人工饲料显著抑制了棉铃虫的生长,同时诱导棉铃虫幼虫P450活性增加了1.92倍,而MeJA熏蒸虽然没有影响棉铃虫幼虫的生长,但MeJA熏蒸处理使棉铃虫幼虫P450活性和羧酸酯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94倍和1.16倍。经MeJA熏蒸处理后的棉铃虫幼虫,再取食正常的或经MeJA喷雾处理的棉叶,其幼虫P450活性显著增加,其中经MeJA熏蒸处理的棉铃虫,再取食经MeJA喷雾处理的棉叶,其P450酶显示了最高活性。【结论】MeJA熏蒸处理棉铃虫,不仅使棉铃虫中与P450酶相关的解毒能力显著增加,而且增加了棉铃虫对于MeJA所诱导的棉花防御反应的解毒能力。  相似文献   
56.
董昌平 《蛇志》2008,20(2):131-133
目的 建立蛇伤解毒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制剂中大黄、黄芩、黄柏进行鉴别,用理化鉴别法对大黄进行鉴别,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黄柏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显微鉴别法可以鉴别大黄、黄芩、黄柏,理化鉴别法可以鉴别大黄,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别大黄、黄柏,黄芩苷含量不少于15.0 mg/g.结论 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蛇伤解毒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7.
南通蛇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龙 《蛇志》2003,15(3):52-53
南通蛇药是治疗毒蛇咬伤的良药 ,具有清解蛇毒之功效。我们按其解毒原理 ,用其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42例 ,其中男 36例 ,女6例 ,年龄在 2 0~ 62岁之间 ,平均 39岁。对照组42例 ,其中男 34例 ,女 8例 ,年龄在 1 9~ 65岁之间 ,平均 42岁。检测指标 :采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来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 HBs Ag) ,乙肝 e抗原( HBe Ag) ,乙肝核心抗体 Ig M (抗 Hbs Ig M)测定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测定以及临床症状观察。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南通蛇…  相似文献   
58.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0.02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在295nm吸收值的条件下,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fuliginea的肽类毒素可以被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单个肽类毒素的鉴定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同时进行。用这一方法可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β-鹅膏毒肽(β-amanitin),产量可达到:1158靏/g(干重),产品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为95.3%。β-鹅膏毒肽的分子量为919.3Da。这个方法可用于其它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59.
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液体培养基培养白毒鹅膏菌,测定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蛋白质含量2项生理指标与6种胞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6种胞外酶均有酶活,但不同酶的活性差异较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淀粉酶于第5d达到峰值(198U);羧甲基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和滤纸纤维素酶的酶活变化趋势相近,分别为199、199、198U;愈创木酚氧化酶与邻苯二酚氧化酶的酶活分别在第10d、第11d达到峰值,分别为182、58U。蛋白含量和pH随时间变化,且与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药酒膏摩配合功能锻炼对肩周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初步探讨.方法:5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自制的紫荆活络酒进行膏摩治疗并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变部位的症状和体证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膏摩及配合功能锻炼2个疗程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减轻或无明显受限,总有效率达96%.结论:紫荆活络酒膏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