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 CD83(soluble CD 83,sCD 83)和多种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ELISA 检测患者可溶性 CD 83 和AnuA的表达,应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抗cmDNA 抗体,应用乳凝法检测血清中的DNP,采用胶体金标记和快速膜渗滤技术测定血清中的抗 dsDNA 抗体.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 CD83 的表达为(0.26±0.10)ng/ml,实验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 CD83 的表达为(5.56±0.72)ng/mI.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 83的平均浓度明显升高.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 51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 AnuA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抗DNP 抗体和抗 cmDNA 抗体,同样在抗 DNP 抗体阴性的 58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 AnuA 的阳性率明显高于 dsDNA 抗体和抗 cmDNA 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可溶性 CD83 的水平(<2.68 ng/ml)与各种自身抗体(抗 dsDNA 抗体、AnuA、抗DNP抗体和抗 cmDNA 抗体) 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542,0.613,0.489和0.367).具有高水平可溶性CD83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2.68 ng/ml),与各种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AnuA,抗 DNP 抗体和抗cmDNA 抗体)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11,P<0.05)、(r=0.845,P<0.01)、(r=0.862,P<0.01)和(r=0.724,P<0.051).结论:可溶性CD83通过活化DC细胞并激活补体系统,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联合可溶性 CD83 和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能更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利于 SLE 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2.
王凤君 《蛇志》2004,16(4):42-43
我科自1991年1月至2004年1月住院病人中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者121例,其中17例并发狼疮性肾炎,于住院期间死亡,占14.4%。现将狼疮性肾炎的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及血清Clq抗体的表达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41例SLE和30例正常人外岗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Clq抗体采用ELISA法测定,FcγRⅡb和Clq抗体的表达.分别与抗核抗体(ANA)、dsDNA抗体及SLEDAI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均减少,以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血清Clq抗体水平明显增高FcγRⅡb和Clq抗体与ANA、抗dsDNA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FcγRⅡb与Clq抗体呈低一中度负相关。结论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表达缺陷和血清Clq抗体水平升高。使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功能下降,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FcγRⅡb和Clq抗体是判断病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uclear cells,PBMC)中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8例SLE患者和21名正常人PBMC中cFLIP—L mRNA和cFLIP—S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SLE患者PBMC中cFLIP—L mRNA和cFLIP—S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活动组cFLIP—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cFLIP—S mRNA表达水平在SLE患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SLE患者cFLIP—L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423,P〈0.01);而eFLIP—S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270,P〉0.05)。结论cFLIP—L mRNA和cFLIP—S mRNA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为特征,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与免疫复合物导致组织器官损害,但其致病机制仍未阐明.研究发现Th1/Th2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在其发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将有助于判断疾病活动程度及指导临床免疫治疗.本文就以下几种细胞因子IL-10,IL-12,IL-18,IFN-γ,IL-17,IL-6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EB病毒膜抗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B病毒膜抗原(MA)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FA)检测MA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免疫印迹法(IBT)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和抗ENA抗体,用Bradford法检测小鼠24h尿蛋白浓度.常规病理HE染色观察小鼠的肾脏病理改变,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肾脏是否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结果:表达MA的转基因小鼠组,有8只小鼠ANA阳性,5只小鼠抗ENA抗体阳性,24h尿蛋白浓度平均值为4153.8 g/ml,小鼠肾脏存在多种病理改变及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对照组小鼠ANA、抗ENA抗体均为阴性,24h尿蛋白浓度平均值为382.7g/ml,肾脏未见病理改变.结论:EB病毒MA的表达可能引发SLE.  相似文献   
87.
植物病毒与动物病毒有多方面的不同,主要包 括:大多数植物病毒的感染需要微伤口(少数靠内 吞作用;包膜病毒靠融合方式),而动物病毒的感染 则需要受体。在植物病毒进入细胞或从一个细胞扩 散到周围未被感染的细胞时都会遇到一些障碍,如 细胞壁和细胞质膜。到目前为止,尚未在植物细胞 中发现有病毒受体参与侵染的证据。植物病毒需要 藉由运动蛋白(MP)进行胞间移动,动物病毒则 无。植物病毒常包被数个颗粒,动物病毒一般只包 被一个颗粒,而昆虫病毒NPV则有多个包埋型。 植物病毒出现卫星RNA的频率高,动物病毒则频 率低。  相似文献   
88.
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是由多种临床表现组成的一组疾病谱,其特征表现以肥大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器官异常浸润和积聚为主,常累及皮肤、消化道、骨髓、肝脾以及淋巴结,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改变。针对存在以下情况需考虑本病:不明原因的溃疡或吸收不良;影像学检查发现骨骼扫描异常、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常;速发型过敏反应;或原因不明的低血压;一旦确定为肥大细胞增生症引起,应对疾病活动性、亚型和预后进行评估,并进行适当治疗;肥大细胞增多症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预后分为7种不同类型,皮肤性及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预后较好,肥大细胞肉瘤预后最差。本文对肥大细胞增生症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BLyS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对于B细胞的发育增殖具有重要的作用。狼疮小鼠及系统性狼疮患体内BLys水平增高,阻断BLys的作用可以使使狼疮小鼠的病情缓解,存活时间延长。因此,BLys拮抗剂可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发作,免疫功能混乱是其主要发病机制.患者不稳定的心理状况直接导致病情不稳定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