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3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4819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471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79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708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1148篇
  2007年   571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探究不同结香方法对土沉香木质部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为创新和优化土沉香结香技术提供理论参考。设置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溶液3个结香处理,12个月后取样检测各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组织变色范围、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并用95%乙醇(色谱纯)提取个处理土沉香样品的醇溶提取物,测定沉香四醇和主要芳香物质成分。结果表明:(1) 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组织变色范围最大,纵向变色距离最长达120cm,横向变色距离最宽达3.84cm;钻孔和火烧孔处理,纵向变色距离均超过120cm,但横向变色距离最宽仅为0.58cm和1.06cm。(2) 3种结香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组织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CK (P<0.05),降幅范围在24.82~55.25%;黄绿墨耳菌溶液和火烧孔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组织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 (P<0.05),钻孔与CK差异不显著((P>0.05)。(3)钻孔、火烧孔和菌液处理沉香醇溶性提取物含量达到11.84%、13.26%和21.08%,显著高于CK (P<0.05);沉香四醇含量达到0.18%、0.26%和0.42%,对照处理未检测出沉香四醇。(4) 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的土沉香芳香物质中分别鉴定出29种、33种和36种,主要成分包括色酮及其衍生物、沉香螺醇、愈创木醇、香树烯、苄基丙酮、二氢卡拉酮、枯苏醇、α-檀香醇和壬醛。说明黄绿墨耳菌溶液诱导土沉香木质部组织变色范围最大,淀粉含量消耗和可溶性糖增幅最大,醇溶提取物、沉香四醇含量及其芳香物质积累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52.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心功能检查法。7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STI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但STI指标受心率、性别、年龄和血压等多种生理因素影响,使报道结果殊多差异,不同个体或样本间难以比较。本实验选择11个独立和复合生理变量为相关因素预选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240名正常人的STI数据,得出了9个常用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在较大范围内探讨了影响STI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3.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背景】抗生素耐药问题是影响人类及养殖业健康的重要因素,噬菌体能特异性裂解细菌,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研究热点,是解决抗生素耐药难题、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新途径。【目的】通过研究绒山羊源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φPTK (phage target of K1)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同时利用小鼠感染模型研究φPTK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效果,为绒山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策略。【方法】用聚乙二醇-氯化钠(PEG 8000-NaCl)浓缩φPTK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形态结构;运用苯酚-氯仿法提取φPTK核酸后通过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全基因组结构,使用Mauve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通过MEGA绘制噬菌体进化树;通过构建小鼠感染模型分析φPTK对小鼠感染大肠杆菌的防治效果。【结果】透射电镜显示φPTK头部为正多面体形,直径90 nm,有长约112 nm、直径约18 nm的可收缩长尾;φPTK基因组全长169 688 bp,GC含量37.72%,有264个开放阅读框,含穿孔素-裂解酶(holin-lysin)裂解系统,有抗穿孔素蛋白和裂解抑制辅助蛋白,未发现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比较基因组分析表明,φPTK为一株新的绒山羊源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小鼠大肠杆菌感染前和感染后分别使用φPTK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试验表明,未使用φPTK的阳性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80%和60%。【结论】噬菌体φPTK是一株能够在小鼠大肠杆菌感染中具有较好预防效果的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绒山羊源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本研究为绒山羊噬菌体生物制剂的创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5.
【背景】淋病是我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感染淋病奈瑟菌可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传播和感染。目前我国淋病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随着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亟须研发保护性疫苗来防治淋病的传播和感染。【目的】分析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肽基脯氨酰异构酶(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PPIase)蛋白的高级结构和表位,探讨其作为疫苗和分子诊断靶点的潜力。【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PIase蛋白的极性、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二级和三级结构,以及T、B细胞表位等;用pET32a(+)质粒构建PPIase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纯化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和超声波破碎的NG全菌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收获免疫血清;制备NG全细胞抗原,分别以全细胞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重组PPIase蛋白血清抗体与NG全细胞表面抗原的结合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56.
为对眼裸藻属Euglenaria Karnkowska, Linton&Kwiatowski进行分类学修订,研究以采自中国的12株3种眼裸藻属物种为材料,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眼裸藻属进行系统发育研究,鉴定了3种眼裸藻属物种,分别是尾眼裸藻Euglenaria caudata (Hubner) Karnkowska et Linton、项圈眼裸藻Euglenaria anabaena(Mainx) Karnkowska et Linton和棒形眼裸藻Euglenaria clavata (Skuja) Karnkowska et Linton,提供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及分子数据。基于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以亲缘关系较近的双鞭藻科Eutreptiaceae Hollande物种为外类群,其余的裸藻类分为扁裸藻科Phacaceae Kim, Triemer&Shin和裸藻科Euglenaceae Dujardin物种两大支,眼裸藻属位于裸藻科分支(0.84/-),共包含28株眼裸藻属物种,主要分为3个小分支,每个小支的支持率均高达99%以上,项圈眼裸藻和尾...  相似文献   
157.
放射受体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用大鼠肝细胞膜为材料 EGF 放射受体分析方法. 125I-EGF 采用 Iodogen 方法,其标记率为50%左右, 125I-EGF 对受体的结合率为20—30%.大鼠肝细胞膜 EGF放射受体法的灵敏度为 28pg/管,精密度为6.3%.应用此法测定了大鼠血清,颌下腺和唾液中的 EGF 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8.
根据2019—2021年在闽南渔场进行的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航次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种群聚集强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冗余分析对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游泳动物214种,主要优势种有18种,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夏季优势种的丛生指数和平均拥挤度较高,春季较低;(2)在时间维度上,须赤虾(Metapenaeposis barbata De Haan)生态位宽度最大(0.99), 7组种对时间生态位重叠值等于1.00;在空间维度上,带鱼(Trachurus japonicus Temminck&Schlegel)生态位宽度最大(2.57),空间生态位重叠值超过0.6的种类占71.3%;在时空维度上,带鱼生态位宽度最大(2.45),鹿斑仰口鲾(Leiognathus ruconius Hamilton)与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 Bleeker)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4);(3)冗余分析表明,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闽南渔场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的重要环境因...  相似文献   
159.
苄基异喹啉化合物是一类钙调素拮抗剂.对新合成的双苄基异喹啉化合物 D20对钙调素依赖的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IC50=5μmol/L,表明其拮抗作用大于三氟啦嗪,是强的拮抗剂.荧光分析表明,钙调素与化合物 D20的结合常数为2.64(μmol/L)-1,一个化合物 D20分子与两个钙调素分子结合,并显示了结合方向性及空间位阻影响.  相似文献   
160.
报道了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螫合剂4,7-二氯磺基苯-1,10-菲罗啉-2,9-二羧酸(BCPDA)的制备方法,BCPDA 标记蛋白质及螫合 Eu3+方法,BCPDA-Eu3+标记物荧光光谱研究以及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R-LCA)方法的建立.结果表明 BCPDA 能在温合条件下与蛋白质氨基结合并与 Eu3+螯合,BCPDA-Eu3+蛋白质标记物荧光特性、标记比度、生物结合活性与国外同类产品一致,所建立的检测 AFP-R-LCA 免疫分析法最小检测值0.6ng/ml,为提高我国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