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小牛气管软骨经盐酸胍抽提,丙酮分级沉淀,膜超滤,柱层析等步骤得到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rtilage angiogenesis inhibiting factor,CAIF).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CAIF由单一组分组成,分子量为27700.通过[ 3H]-TdR掺入,活细胞检测等方法测定CAIF对内皮细胞、Hela细胞、QGY7703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等的DNA合成的影响,以及细胞毒作用.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CAIF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CAIF对内皮细胞产生强的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抑制很弱,对QGY7703细胞、小鼠骨髓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无抑制作用;对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CAIF能较特异地抑制血管生成,CAIF达到电泳纯,是专一性较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γ-干扰素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素-Eu3+标记链亲和素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TRIFMA),建立新的γ-干扰素检测技术,提高γ-干扰素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用固相包被的兔多抗捕获样品中IFN-γ,以具有中和IFN-γ抗病毒活性的生物素化单抗作为二抗体,再加Eu3+标记链亲和素并荧光检测.已知不同浓度标准IFN-γ CPS值的标准曲线,判断待检样品中IFN-γ量.本方法最低检测值为0.02 μg/L,检测范围为0.02~400 μg/L,而TNF-α,IL-2和IFN-α等细胞因子无交叉反应.对基因工程IFN-γ的生产,纯化过程中定性, 定量监控以及对培养细胞上清中IFN-γ量的检测等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螫合剂4,7-二氯磺基苯-1,10-菲罗啉-2,9-二羧酸(BCPDA)的制备方法,BCPDA 标记蛋白质及螫合 Eu3+方法,BCPDA-Eu3+标记物荧光光谱研究以及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R-LCA)方法的建立.结果表明 BCPDA 能在温合条件下与蛋白质氨基结合并与 Eu3+螯合,BCPDA-Eu3+蛋白质标记物荧光特性、标记比度、生物结合活性与国外同类产品一致,所建立的检测 AFP-R-LCA 免疫分析法最小检测值0.6ng/ml,为提高我国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1990年5月22—24日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联合举办的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学术讨论会在苏州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100多人,其中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包括研究生过半数,代表来自全国16个省市,交流的论文达120篇(宣读了64篇),论文的内容覆盖面广,有生物发光、生物的超微弱发光、细胞化学发光、体表发光、化学发光和荧光标记、化学及荧光免疫分析法及测量发光的仪器仪表等。从人数、论文数来看,比1987年苏州光生物学会议增加了4倍,说明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这一新兴学科已在我国生根,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6.
镧系元素标记核酸探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镧系元素标记核酸探针技术是利用某些镧系元素及其螯合物作为标记物,通过多种标记方法合成镧系元素核酸探针,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法进行检测,可以代替放射性核素标记探针进行各种检测和分析。该方法具有灵敏、快速、安全、简便、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进行核酸杂交分析,选用自制整合剂异硫氰酸苯基-EDTA将铕离子标记连接于链霉亲和素分子中,通过光化学反应制备生物素标记pUC118DNA探针,与固定在聚苯乙烯微滴板中的靶DNA杂交后,以铕离子Eu(3+)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为检测物,检测靶DNA的含量,可检测到30pg的靶DNA.  相似文献   
8.
在有发光剂鲁米诺存在的条件下,甲酰寡肽可以引起外周血白细胞的化学发光反应,其强度依赖于甲酰寡肽和鲁米诺的浓度,其动力学随测定时温育温度的不同而呈单峰型或双峰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用液体闪烁计数方法对5例华东地区的着色性干皮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DNA切除修复功能的研究。结果发现,这5例病人淋巴细胞中的DNA切除修复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3例病人为正常人的50%左右,1例为正常人的15%,1例在正常人的5%以下。作者提出了紫外线诱发淋巴细胞非合成期~3H-TdR掺入指数的大小代表DNA切除修复功能的高低,并根据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分析,认为DNA修复的程度与着色性干皮病的病情进展可能存在着直接关系。这与Takebe(1978)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