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小蓬草精油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小蓬草精油对青菜、白菜、小麦、稗草和鹅观草的种子最终发芽率、种子发芽指数、幼苗根长、幼苗根系活力、幼苗叶绿素含量、幼苗叶绿素a含量和幼苗叶绿素b含量的化感效应敏感指数均为负值,小蓬草精油对五种植物具有抑制作用,且精油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小蓬草精油主要通过抑制青菜、白菜、小麦、稗草和鹅观草的种子发芽速率、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来抑制受体植物生长.不同浓度小蓬草精油对五种植物种子最终发芽率、种子发芽指数和幼苗根长的影响中,鹅观草对小蓬草精油最为敏感,小蓬草精油对鹅观草种子萌发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42 g L-1.  相似文献   
122.
芳香植物精油的抗菌性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香植物精油为具特征性气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 是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一种重要次生代谢物质。芳香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由其化学成分和浓度决定, 其中酚类、含氧萜类和萜烯类在抗菌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活性。芳香植物精油的抗菌机制主要涉及脂肪酸外膜的改变、细胞质膜的损坏、质子动力的消耗、代谢物及离子泄露。在畜牧业生产体系中, 抗生素的无序使用不仅可能引发“超级细菌”的产生, 其残留亦会造成畜产品不安全和环境污染。芳香植物精油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抗菌剂, 毒性较低且无残留, 作为饲料添加剂可用于维持动物机体的健康, 有望成为重要的抗生素替代品。该文阐述了芳香植物精油的活性成分、抗菌作用机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为抗菌机理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为了解蕈树叶芳香精油化学组分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 I)比较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并运用二种体外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蕈树叶精油以倍半萜烯类为主(占62.39%),主要特征成分为双环大根香叶烯(10.71%)、(E)-丁香烯(9.96%)和α-依兰油烯(8.92%)。该精油具有中等程度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可能与精油中的酚类物质5-羟基白菖莆烯(2.97%)以及醇类物质1-表橙椒醇(3.12%)和(Z)-白檀油烯醇(2.12%)等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4.
用GC-MS对超声波法提取的芫荽茎叶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出154个成分,解析出70种物质,占精油93.643%,含量最多的是酯类化合物47.569%,其次为饱和与非饱和烃类化合物19.897%,醛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3.406%,12.595%。探讨了精油对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用超声波萃取法获得的精油对DPPH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具有一定的消除作用,最高消除率62.9%,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芫荽茎叶精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为84.2%。  相似文献   
125.
超临界CO2萃取薰衣草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薰衣草精油的工艺,考察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对薰衣草精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工艺条件,各因素对薰衣草精油得率影响程度是萃取时间>压力>CO2温度>流量。薰衣草精油得率为3.26%-4.50%。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2 MPa、温度45℃、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120 m in。经GC/MS分析结果显示薰衣草精油的主要成分为:顺式氧化芳樟醇2.75%;反式氧化芳樟醇0.75%;桉叶油素0.4%;芳樟醇14.53%;乙酸芳樟脂25.40%;乙酸薰衣草酯7.93%;薰衣草醇2.0%;龙脑1.05%;丁酸己酯1.44%等。  相似文献   
126.
本研究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桂皮、桂叶、桂枝、果实、花萼5种植物部位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质联用对各部位精油的主要成分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从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等方面比较各部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各部位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等,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花萼中的反式肉桂醛含量最高(87.68%)。各部位精油对两种供试微生物均具有显著抑菌效果,以桂枝中所含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对E.coli和S.aureus的MIC分别为0.05%和0.025%,MBC同样也分别为0.05%和0.025%。  相似文献   
127.
初探薰衣草精油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薰衣草花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薰衣草精油.通过测定和比较2种方法提取精油的得率和品质,归纳2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的精油平均得率依次为2.66%和3.92%,精油的外观状态分别为浅黄色油状和棕黄色浸膏状.综合考虑本次探究活动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条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得出实施水蒸气蒸馏法更易于获得品质优良的薰衣草精油.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三个品种咸宁桂花的干桂花得到其精油;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浸提鲜桂花得到其浸膏,用气质联用分析了萃取桂花精油和浸膏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一步探讨了获得的精油对前驱脂肪细胞株3T3-L1细胞培养及生长的影响,并行人体神经舒压试验。结果发现其可减少细胞中的中性脂肪量;心电图LF和HF数据显示桂花精油具有一定的神经舒缓功效。  相似文献   
129.
分析了龙底自然保护区油料植物组成与资源特点。结果表明:(1)油料植物107科281属477种,其中精油植物131种,樟科(7属27种)、芸香科(6属21种)、唇形科(11属17种)等11个科为优势科,以木本植物为主,占73.38%。(2)以种子种皮为主要含油部位的植物占71.47%,植物含油量>20.0%的有211种,>50.0%的43种;油脂脂肪酸含量>70.0%的有7科11种,亚油酸含量>70.0%的有12科20种。(3)在精油植物中,57种植物含精油量>1.0%,13种>4.0%。龙底自然保护区内油料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富油植物资源种类较多,是油料植物富集之地,具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椪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皮精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6种成分,主要包括柠檬烯(57.67%)、β-芳樟醇(5.36%)、2-蒈烯(4.47%)、β-蒎稀(4.31%)、γ-松油烯(4.08%)、α-蒎烯(3.27%)、1,2-二异丙烯基环丁烷(2.87%)、β-月桂烯(2.77%)、α-侧柏烯(2.40%)、β-水芹烯(2.24%)、癸醛(1.80%)和香茅醇(1.49%)等。采用污染食物技术(poisoned food technique)和液体培养法(liquid culture)测定了不同浓度椪柑精油以及主要抑菌组分对菌核青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5~20μl/ml)的椪柑精油对菌核青霉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且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无论是采用污染食物技术还是液体培养法,20μl/ml椪柑精油均能完全抑制菌核青霉生长;随着培养 时间延长到7d, 20μl/ml椪柑精油抑菌效果有所下降,但仍能显著抑制菌核青霉生长。采用污染食物技术考察了椪柑精油中7种常见抑菌成分对菌核青霉的影响。结果表明,0.04μl/ml柠檬醛和1.07μl/ml β-芳樟醇能显著抑制菌核青霉生长,而其他组分无明显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椪柑精油的抑菌作用可能归功于其所含的柠檬醛和β-芳樟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