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籼稻体细胞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R36及IR54等品种的成熟种子及幼穗为外植体,获得籼稻体细胞培养再分化植株,并研究了再生植株当代(即第一代,SC_1)的染色体变异。在319株SC_1植株中发现四倍体10株,占总数的3.1%。在二倍体中发现不育株7株(占2.2%),其中经细胞学分析发现2株(1984及1985年各发现1株)为多染色体相互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的研究表明,MRT植株终变期时染色体构形呈十分复杂的情况。除正常的12 Ⅱ外,还呈现出一系列的多价体。配对最高价性为拾价体,7 Ⅱ+1Ⅹ的构形占各种染色体构形总数的50.7%,分布最多。在这类染色体构形中,拾价染色体或呈环形(以7 Ⅱ+1⑩表示),或呈链形(以7 Ⅱ+1(?)表示)。这表明该植株12对染色体中有5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而这两株植株正是这种染色体易位的杂合子。  相似文献   
82.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中研究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组织学研究表明,愈伤组织是由成熟种子盾片的表皮吸收细胞首先发生的,随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象水稻合子胚的结构一样,体细胞胚状体主要由盾片,胚芽稍及胚根组成,在胚状体内可以观察到不同发育时期的原胚,包括大量的单一的胚性细胞、二细胞、四细胞及分化程度不同的原胚以及一些畸形胚状体,从本实验可以初步认为由籼稻体细胞培养而获得的胚状体在结构上也有象合子胚一样的基本结构,并且是单细胞起源的。  相似文献   
83.
耐低钾籼稻幼苗根部的K~ (~(86)Rb~ )运输和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籼稻73—07和税稻80—66根部K~ (~(86)Rb~ )的吸收和运输的差异。耐低钾的籼稻73—07根部吸收和运输K~ (~(86)Rb~ )的速率显著高于不耐低钾的釉稻80—66。前者的J_(oc)和J_(cx)分别为后者的5.9和5.6倍。籼稻73—07根部的Q_c和Q_v均高于籼稻80—66。由于上运速度快,籼稻73—07的t_c/2显著小于籼稻80—66,表明籼稻73—07根部的K~ (~(86)Rb~ )周转快,有利于根部从低钾介质中吸收K~ 。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于1995年晚季初步研究了水、旱育秧方式和不同插植密度下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及与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1)旱育秧苗根系活力明显高于水育秧,根系活力与白根数、地上部苗体干/鲜重比值呈显著正相关,与褐根数、苗高、叶龄和百苗干、鲜物重呈负相关。(2)旱育单苗移植处理的根系活力在水稻整个生育过程中均高于旱育多苗移植处理,水秧单苗和多苗移植处理。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主茎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系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正相关,旱育秧苗的这些特性有利于移植后叶片与分蘖的快速形成及生育后期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籽粒充实度。同时提出,在水肥管理上应适当加大后期穗肥比例,改善光照条件和土壤的通气排水状况,以便充分发挥旱育稀植秧苗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85.
以籼型水稻特三矮为材料,初步研究了水、旱育秧方式和不同基本苗插植密度下生长过程中晚季籼稻冠层的透光率。研究表明:单苗移植的透光率的下降速度高于多苗移植;旱育秧移植的透光率下降速度大于水育秧移植;遮阴生长的其透光率大于不遮阴的。自幼穗分化期起至黄熟期,四种育秧移栽方式的透光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6.
本文报道了籼稻雄性不育系54257/162-5的基本特性,其母本54257及父本162-5均为离体培养起源的体细胞无性系。分别来自IR54及IR52。不育系54257/162-5已回交8代。不育株率100%。自交不结实。花粉败育方面。部分个体表现为典败。部分个体表现为染败。或典败与染败兼而有之。试验表明,不育系54257/162-5个体间这种花粉败育的“分离”并非父本不纯所致。乃该不育系固有的特点。以114恢、测64、IR24、3550、测222及丰挂6号等6个野败型不育系之恢复系与野败不育系及54257/162-5测交。恢复程度有较大差异。只有3个(114恢、测6d及测222)能使54257/162-5的育性恢复;2个(IR24及3550)只能达到半恢复;有1个(丰桂6号)不仅不能恢复,而且保持了其雄性不育。这表明,不育系54257/162-5与野败不育系在细胞质上可能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讨论了保持系体细胞克隆162-5的基因型。认为它是由恢复系IR52经离体培养直接变为保持系。这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87.
比较了(光敏s/正常品种)F_1及F_2为供体亲本,对在花药培养时所获得的花粉植株中不育个体/全部花粉植株之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F_1为供体亲本,在所获得的二倍体花粉植株(A_1)中,不育株(长日下)约占20%左右;而从F_2分离的不育株为供体亲本,相应的比例为90%左右。对获得不育的花粉植株而言,供体亲本经过F_2的选择,在花粉一代中可以提高育种效率3—4倍。指出,以培育光敏感雄性不育系为目的的花药培养,与一般育种之花药培养采用杂种F_1为供体亲本不同,不仅应对杂种F_2代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不育株的选择,而且应在短日照下对这种不育株作育性转换的双重选择。以这种个体作为花药培养的供体亲本,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 在长日照下表现不育的花粉植株的育性转换具多样性。来自同一组合的不育花粉植株在晚造(短日照)条件下,其花粉有的染色,频率高且稳定;有的虽然可变为染色,但频率不高或不稳定或二者兼有;有些却一直不为Ⅰ-KⅠ染色,或即使染色频率也在10%以下。这一结果与收集全国各地15个光敏核不育系在本昕同期种值条件下的反应十分吻合。这说明通过花药培养,从特定的组合培育出所需要的光敏/光温互作或温敏型的核不育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88.
89.
影响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因素及基因型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英  田文忠 《遗传学报》1991,18(4):358-365
本文研究了影响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9种重要因素的作用。供试品种和杂种共70余种。结果发现,不同基因型的培养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各种因素上,如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对低温预处理的时间等等不同反应上。低温预处理是提高籼稻出愈率的有效措施,但由于不同基因型小孢子对低温的耐受力不同,所需的适合预处理时间也就不同。花药接种后先在30℃下培养3天后,再转入26℃下培养,较直接培养在26℃下可大幅度提高花粉檀株的产量。诱导培养基中补加脯氨酸、马铃薯提取液对提高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0.
乳蛋白位点等位基因表达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区带的相对含量扫描测定分析了乳蛋白位点杂合子奶牛乳样基因型,探讨乳蛋白基因的蛋白质表达特点。结果表明,各乳蛋白位点等位基因的蛋白质表达均有显著的不平衡性。αs l-CN B,C,β-LG A,B,κ-CN A,B相对含量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β-CN位点各等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