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183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的精油经GC/MS/DS检测,硅胶加压柱层分离,得到一新的倍半萜,其在精油中的含量达60.30%,通过波谱方法确定了结构,并命名为石菖蒲酮(gramenone)。  相似文献   
82.
本文就 PHA 在不同时间内对小鼠白细胞及血清 LDH,同工酶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HA 对小鼠白细胞及血清的 LDH 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24h,48h,72h 三个不同时间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48h 组酶活性最强,同时淋巴细胞的酶活性明显高于粒细胞;血清同工酶谱也有明显的变化,LDH_(1-4)均低于正常(P<0.01),LDH_5明显增高(P<0.01),同时出现了 LDH_5(?)亚带.  相似文献   
83.
我们用免疫胶体金色埋前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人胚肺细胞(HEL)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ⅠSM_(44))抗原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在细胞这一微生境内,一病毒对另一病毒可能发生的影响。电镜下计数HSV-1组和HCMV HSV-1组特异性结合金颗粒数得HSV-1组为657个,HCMV HSV-1组的总数为283个。t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并且HSV-1组细胞的胞浆中的病毒颗粒,比HCMV HSV-1组明显多。荧光显微镜下:HSV-1组阳性细胞数为689个HCMV HSV-1组只有484个,经poisson分布u检验,P<0.01,差别非常显著。免疫荧光实验还表明:HSV-1组,抗血清在1:320时仍有荧光清晰的阳性细胞,而HCMV HSV-1组,抗血清在1:160时,却无荧光阳性细胞。细胞病变效应(CPE)动态观察显示:HSV-1组8小时即有细胞病变,24小时蔓延整个单层;而HCMV HSV-1组超感染14小时才有细胞病变。24小时约有75%细胞受累。结果表明HCMV对HSV-1的抗原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及其在分子生态学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
本实验采用木瓜酶水解,SPA柱亲合层析等手段得到人IgGFc段及Fab段,以Sigma抗人IgGfFc段和抗人IgG Fab段单抗为标准品,鉴定了细胞库中抗人IgG系列的部分细胞株,得到特异性分泌抗人IgG Fc段和抗人IgG Fab段单抗的细胞各一株。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用抗人IgG Fc及抗人IgG Fab单抗分别制备了Sepharose4B亲合层析柱,提纯了酶解人IgG Fc、Fab片段,经ELISA法鉴定,相互之间无交叉反应。同时用此方法制备了人抗HBe Fab片段,并将该片段进行了过氧化物酶标记,用来配制HBe ELISA诊断盒,证明其生物活性未受影响,而且消除了类风湿因子引起的HBe Ag假阳性现象。因抗HBe单抗来源困难,如采用HBe多抗制备ELISA试剂,本法将是提高质量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85.
广西附地菜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87.
电活性微生物具有独特的胞外电子传递功能,在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污染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在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参与直接电子传递途径,还参与电子媒介介导的间接电子传递。其电子传递功能不仅对地球环境中铁、锰、碳等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还应用于能源生产、废水处理、生物修复等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以电活性微生物的2个模式菌属(希瓦氏菌属和地杆菌属)为例,综述了电活性微生物将电子由胞内转移至胞外的方式和途径,详细阐述了细胞色素c在该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细胞色素c介导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所涉及的分析方法,并对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将编码番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小亚基转运肽的一段DNA序列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的编码区连接,构建了一个Rubisco融合基因。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DNA序列分析证明副合部位的核苷酸序列符合构建前的三联密码子框架。将Rubisco融合基因转入E.coli,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利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到诱导产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89.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SOC)的活性部分,是衡量土壤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早期变化。但在SOC贫瘠的沙地,长期恢复演替如何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未造林(CK)与造林年限9 a、18 a和30 a的杨柴人工灌木林,探究毛乌素沙地杨柴人工灌木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SOC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随恢复演替年限增加土壤固碳能力增强,但在恢复演替18 a时出现转折点,恢复演替18—30 a时土壤固碳速率相对减缓;(2)表层0—10 cm土壤DOC、MBC和ROC对恢复演替响应较为敏感,恢复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逐渐升高;(3)恢复演替年限并未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占SOC比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碳库活度。综上所述,毛乌素沙地杨柴灌木林恢复演替有助于土壤活性有机碳和SOC积累,但长期恢复演替是否持续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固持产生积极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调查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对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和分布,并制订有效保护对策非常重要。由于地形复杂、植被浓密且缺乏系统调查,云贵高原东北边缘武陵山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数据较为缺乏。2017年3月—2018年12月,对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栖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现状、群落组成和行为节律进行了红外相机调查,以补充该区域鸟兽多样性本底资料。调查期内共监测了60个相机位点,累计18 525个相机日,拍摄到2 865张独立有效照片,包括8目25科37属,共15种兽类和35种鸟类,其中褐胁雀鹛(Schoeniparus dubius)、褐头鸫(Turdus feae)和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为保护区鸟类新记录种,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动物类群为啮齿目、鲸偶蹄目、食肉目、鸡形目和雀形目。对8种分布广泛、多度指数较高物种日活动节律分析发现:(1)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和花面狸(Paguma larvata)分别为典型的昼行性和夜行性动物,且与其他地区种群的日活动节律高度相似;(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