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石刁柏及党参体细胞胚发生中的淀粉代谢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无菌苗的嫩茎和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的地下嫩茎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用PAS法研究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二种材料的体细胞胚发育中,淀粉动态情况基本相同,后期胚性细胞和器官原基分化之前出现二次淀粉积累高峰。  相似文献   
62.
轮叶党参根皮中微量元素溶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利用轮叶党参根皮,用5种不同溶液提取,用荧光法、原子吸收法测定Zn、Cu、Fe、Mn、Se等微量元素含量,与原样品中的含量比较,求得各元素在各溶液中的溶出率。结果,Fe、Mn、Se在酸溶液中,Zn、Cu在碱溶液中的溶出率最高,且比传统的水煎、醇提的还要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3.
轮叶党参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轮叶党参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激素组合、培养基及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是轮叶党参组织培养较为合适的外植体.外植体在添加0.5 mg·L~(-1) 2,4-D+1.0 mg·L~(-1) 6-BA+0.5 mg·L~(-1) KT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100%;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0.75 mg·L~(-1) 6-BA+0.5 mg·L~(-1) NAA的MS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增殖后的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0.5 mg·L~(-1) 6-BA+0.2 mg·L~(-1) NAA的1/2MS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其分化率达89.4%;将分化出的芽转接到附加0.2 mg·L~(-1) IAA+0.2 mg·L~(-1) NAA的1/2MS培养基,生根率达92.5%.暗培养诱导出愈伤组织后转到16 h·d~(-1)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增殖倍数和分化率显著提高,再生苗健壮,长势强.  相似文献   
64.
黄芪和党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芪、党参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并对它们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甘肃渭源、陇西、吉林舒兰、山西浑源黄芪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依次为:21.38%、13.53%、35.09%和20.18%,表明不同产地的黄芪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陕西凤县、南郑、山西陵川党参醇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依次为:17.56%、9.87%和8.03%,表明不同产区的党参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黄芪、党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是0.24和0.85 mg·mL-1,即黄芪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大于党参提取物.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党参合剂通过调整菌群失调,修复肠屏障功能,控制细菌、内毒素易位,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多器官功能障碍大鼠肠源性感染及内毒素血症(IETM)进行防治。方法采用肠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制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分别以党参合剂、丽珠肠乐对动物进行灌胃治疗。取肠内容物、肝、脾、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血,分别做无菌培养,内毒素及sIgA的测定。结果各治疗组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并促进其排泄,保护肠黏膜屏障,明显降低了细菌易位,控制内毒素血症,改善了相关免疫指标。结论党参合剂从调整微生态失调的角度来防治MODS取得较好效果,优于丽珠肠乐。  相似文献   
66.
党参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参是常用的中药之一,应用广泛,具有补中益气、生津的功效,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中医的重视,中药的用量增,党参也不例外,存在着资源匮乏,所以急需有好的栽培方法和好的品种,以满足市场对党参的需求。本文通过实践对党参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栽种都提供了科学的栽培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7.
11种党参属和金钱豹属(桔梗科)植物种子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码显微摄影技术对9种党参属(Codonopsis)植物及2种金钱豹属(Campanumoea)植物种子的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种植物的种子均光滑无毛,除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和珠子参(Codonopsis convolvulacea var.forrestii)种子具有翼外,其他种类均无翼.种子多为椭球形或卵球形,表面颜色多为棕黄色或棕色.在光学显微镜下种皮表面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条纹型、网纹型、孔穴型.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对党参属内及与金钱豹属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以尿囊素作为鉴别试剂,对肉苁蓉属中的管花肉苁蓉与同属的其它品种植物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在以下色谱条件下(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7.5%二氧六环水溶液1:99,流速0.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24 nm)绘制肉苁蓉属植物不同品种的色谱图.在盐生肉苁蓉或荒漠肉苁蓉的HPLC色谱图中,与对照品尿囊素色谱峰相应的位置处,显示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而在管花肉苁蓉供试品的HPLC色谱图中,无尿囊素色谱峰,提示不含尿囊素的肉苁蓉为管花肉苁蓉.该鉴别方法简便、灵敏,能快速、准确地将管花肉苁蓉与同属其它品种植物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69.
党参基因组DNA提取、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党参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优化、ISSR体系形成及引物筛选三方面进行探讨,为研究党参居群遗传多样性及药材DNA鉴定奠定基础。经比较改良CTAB法、改进的高盐SDS法和试剂盒三种常用DNA提取方法,发现改良CTAB法效果最佳;利用优化设计并结合有关文献优化ISSR反应体系,最优反应体系为:50 μL总反应体积中含约20 ng DNA模板,1.25 U Taq DNA聚合酶,2.25 mmol·L-1 Mg2+,200 μmol·L-1 dNTP,0.50 μmol·L-1引物。以此体系为基础进行引物筛选,在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高、重复性好的引物。  相似文献   
70.
几种党参属植物及其近缘种花粉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仲新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3):T001-T002
对6种桔梗科(党参属Codonopsis4个种以及桔梗属Platycodon和风铃草属Campanula各1种)花粉进行了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比较,发现党参属不同种花粉的形态特征很不相同,易于区别,如党参花粉极面观多为7裂圆形,外壁形面具乳突状的短刺,川党参花粉极面观圆形,刺在沟的两旁排成两列,小花党参花粉极面观近圆形至7裂圆形,外壁表面的刺比其它种的都大,鸡蛋参花粉外壁表面的刺柔软而稍为弯曲,其长度为上述各种刺的数倍,桔梗属和风铃草属花粉与党参属花粉的差异更大,桔梗属花粉粒扁球形,极面观五角形,少数四或六角形,风铃草属花粉粒更为特殊,极面观近圆三角形,具3孔,花粉外壁的刺不仅锐利而且很粗,花粉形态在党参属不同种间以及党参属与桔梗属和风铃草属之间的差异为其分类学提供了进一步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