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9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补体C1q对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5例首发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无效组(32例)和有效组(153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5-HT、TNF-α、补体C1q水平,收集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5-HT、TNF-α、补体C1q预测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疗效的价值。结果:无效组治疗后血清5-HT、TNF-α、补体C1q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5-HT较治疗前增高(P<0.05),TNF-α、补体C1q较治疗前降低(P<0.05)。无效组治疗后血清5-HT低于有效组,血清TNF-α、补体C1q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高TNF-α、高补体C1q是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高5-HT是其保护因素(P<0.05)。联合5-HT、TNF-α、补体C1q三项指标预测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32、0.658、0.677。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急性期抗抑郁治疗后无效患者血清5-HT偏低,TNF-α和补体C1q偏高,且与抗郁治疗无效有关,联合检测血清5-HT、TNF-α和补体C1q可预测抗抑郁疗效。  相似文献   
32.
猪精子中与卵透明带糖蛋白ZP3结合的蛋白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次经PSL-Sepharose亲和层析柱和纤维素CM-52离子交换层析柱,从猪精子的CHAPS抽提液分离得4个蛋白质组分。用固相透明带精蛋白结合试验(IZPGBA)检测;表明精子蛋白SP1和SP2具有结合透明带糖蛋白ZP3的活性,SP2并显示凝集血球的活性。精子蛋白SP1与卵预温育明显抑制精卵结合,抑制活性与加入的精子蛋白的浓度呈正相关。用生物素标记的ZP3和蛋白质印迹技术,证明SP1中的68kD精子蛋白与ZP3结合,提示68kD精子蛋白参与精卵结合。  相似文献   
33.
外源DNA或染色质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中可以诱导细胞核样结构的重建。重建核除不具有核仁样结构外,在其它形态结构上与真核细胞核十分相似。前人的工作表明在重建核中具有核仁前体结构。但可能是由于缺少活性核仁组织者的缘故,这些核仁前体不能相互融合形成新生核仁。那么活性核仁组织者在重建核中是否能发挥其功能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提取纯化了四膜虫的大核与大核的周边核仁。进一步去除大核的核被膜,并将去除核被膜的大核与大核核仁分别加入非洲爪赡卵非细胞体系中。通过电镜超薄切片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与大核染色质相连的周边核仁还是分离纯化的核仁结构在非洲爪赡卵非细胞体系中都不能保持其原有结构特征,而是发生了典型核重建变化,并且在诱导形成的重建核中也看不到核仁样结构。这些结果说明具有活性的核仁组织者在加入非洲爪蟾卵提取物后既不能继续保持其原有的RNA转录功能也不能诱导新的核仁的出现。  相似文献   
34.
夜蛾科卵的数值分类研究(鳞翅目:夜蛾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34种卵作为分类单元,对41个性状了数值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夜蛾科分属的重要依据,并支持把黄地老虎归入Agrotis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35.
非洲爪蟾卵经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后,在10,000g下离心得到爪蟾卵提取物,LambdaDNA中入上述提取物可构建出染色质结构,并在染色质表面重建核被膜,同时,在染色质外的区域形成环形片层。核被膜在环形片层有相似的发生途径,它们都是由两类在形态、大小、膜结构上有明显差别的膜泡融合而来,首先是直径200nm的圆形小膜泡相互融合成双层膜片层,同时核孔复合体在双层膜上大量装配;以这些双层膜片层为基  相似文献   
36.
利用非洲爪蟾精子染色质和卵提取物在体外重建细胞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健  张传茂 《动物学报》1995,41(2):196-200
应用非洲爪蟾去膜精子染色质和卵提取物成功地进行了细胞核本外重建。当精子染色质加入卵提取物后,首先发生染色质去浓缩作用,染色质整体结构膨胀;膜泡在膨胀的染色质外周聚集并逐渐彼此融合成双层膜;核孔复合体以某种未知方式组装入双层膜而形成核膜结构,并逐渐完全覆盖膨大的染色质,最终形成典型的间期核结构。  相似文献   
37.
收集小菜蛾卵的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广宏  张良武 《昆虫知识》1995,32(3):172-173
  相似文献   
38.
昆虫卵黄发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李乾君  管致和 《昆虫学报》1995,38(2):237-252
昆虫卵黄发生研究进展李乾君,龚和,管致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北京100094)昆虫卵的成熟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卵黄发生前期(Previtellogenicstage)、卵黄发生期(vitellogenicsta...  相似文献   
39.
蠊卵荚内寄生啮小蜂的生物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杰  聂文清 《昆虫学报》1984,(4):406-409
本文报道了寄生于烟色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Serville)卵荚内的两种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Tetrastichodes sp.,并讨论了Tetrastichus hagenowii的生物学特性。所收集的(虫非)蠊卵荚中,该蜂的自然寄生率为50.38%。观察14枚卵荚的出蜂数,最多为202只/枚,最少为10只/枚,平均为74.92只/枚。雌雄性比为1:0.42。该蜂4月上旬开始出现,5—8月是繁殖高蜂期,11月上旬则少见。接蜂的8枚卵荚孵出的成蜂平均存活12.8天(14.4天.10.2天)。蜂在卵荚内的发育时间与温度有关,在夏季比在秋冬季显著为短。成蜂的产卵期较长:而且除产卵于新鲜(虫非)卵荚内,也产卵于已产出7天以上的卵荚内。本文的观察结果为人工繁殖该啮小蜂用以防治室内(虫非)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在不同生境的松林中,人工补充寄主卵都能提高寄生效果。但林地生境不同,寄生率有明显差异。在松阔混交林中补充寄主,其寄生率比对照提高5.5—16.2倍。植被稀疏的纯松林效果较差,补充的寄生率比对照提高3.0倍。 卵蜂种群消长随季节温度而变化,全年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两个寄生高峰。卵蜂种群与松毛虫种群的消长存在较明显的相依关系,卵蜂种群随着松毛虫种群的消长而消长。施药对卵蜂种群有较大影响,施药区比对照区的寄生率约降低一倍。在混交林中填充寄主卵,能促进卵蜂种群世代延续。在逐步改善林地生境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补充寄主,可以代替人工繁蜂放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