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骨形成蛋白-2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录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骨形成蛋白-2(BMP-2)基因克隆入带HA标签的BMP-2表达载体中,得到带HA标签的重组质粒pGBKT7/HA-BMP-2,将该重组质粒转染酵母AH109、Y187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表达了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的BMP-2.BMP-2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深入研究骨形成蛋白-2在促进骨痂生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Ⅰ(fast skeletal muscle troponin Ⅰ,fsTnI),即肌钙蛋白Ⅰ2(TNNI2),是肌钙蛋白(troponin,Tn)三元复合物中的抑制亚基存在于快速骨骼肌中的一砷组织亚型,是调节脊推动物横纹肌收缩的重要蛋白质。该着重回顾fsTnⅠ在蛋白质和基因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对近年来有关fsTn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以及对其可能以核受体辅活化子身份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潜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3.
成骨细胞的骨形成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骨细胞在骨的形成、发育、改建、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生长因子可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合成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多种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的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点。寻找一种或联合应用几种不同的生长因子达到既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又保持其成骨活性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4.
利用重叠PCR的方法,通过两次PCR扩增,分别获得cry2A10操纵元的orf1、orf1 orf2与cry2Ab5基因的融合片段。融合片段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与pHT315连接,分别构建了基因融合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FU(orf1 2Ab)和pFU(orf1 orf2 2Ab),电转化Bt无晶体突变株4Q7后,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方形晶体,通过SDS-PAGE可检测到60kD大小的蛋白表达带。结果表明,cry2Ab5可在cry2a0的启动子帮助下有效转录和表达,并在orf2产物帮助下形成蛋白晶体。  相似文献   
105.
马拉色菌是人类和温血动物皮肤的常驻菌,亦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它可以引起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多种疾病。脂酶、蛋白酶、磷脂酶和脂氧合酶等为马拉色菌主要侵袭性酶。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多种形态学改变、细胞因子含量变化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6.
整联蛋白可激活酪氨酸激酶和维持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实现细胞外基质-整联蛋白-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功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粘附等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如银屑病整联蛋白表达异常,可介导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异常分化甚至炎症的发生。本文综述调节细胞基本行为的整联蛋白信号转导及其与银屑病分子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白洁  罗深秋  冀群升 《生命科学研究》2001,5(3):212-216,220
通过对敲除磷脂酶C-γ1基因的细胞株及其转染磷脂酶C-γ2基因后克隆形成能力的统计学分析揭示出磷脂酶C-γ2有显著的促克隆形成作用,磷脂酶C-γ1作用微小,但与磷脂酶C-γ2有协同作用,提示磷脂酶C-γ2与γ1有功能上有一定的交互性、冗余性,但不可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08.
氨肽酶N的表达及其与结石形成的关系(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大鼠高胆固醇饮食时 ,肝脏氨肽酶N(APN)在实验结石形成中可能的结石发生作用 ,采用 1.2 %胆固醇饮食 4周 ,诱发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 .根据兔APN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 ,提取肝脏总RNA .利用RT PCR检测肝脏APNmRNA水平的变化 ,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脏毛细胆管膜上APN的表达 .观察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肝脏APN的mRNA水平的变化、APN表达及胆汁中APN活性、胆脂、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探讨APN在胆石形成中可能的作用 .经成石饲料饲养后 ,随着胆汁饱和度增加和APN活性加强 ,胆囊结石组肝脏APN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胆囊结石组胆汁中总胆固醇、CSI、总蛋白浓度及APN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胆汁中APN活性与肝脏APN的表达及胆汁CSI增高呈正相关 .结果提示 ,当存在胆汁过饱和的情况下 ,APN很可能作为促成核因子在胆结石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詹士高 《化石》2002,(4):27-29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简称吐—哈盆地) ,地处北天山东部的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与中天山的觉罗塔格山之间。盆地东西长约600公里 ,南北宽约60~130公里 ,总体轮廓呈一不规则的狭长盆地 ,面积约4 8万平方公里。吐—哈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盆地 ,其最低处的艾丁湖湖面比海平面还低154米。盆地地形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吐—哈盆地有厚达近万米的陆相沉积地层 ,象一本厚书 ,较完整地记录了盆地的地质演变过程 ,记录了盆地各个不同地质时期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气候特征 ,记录了盆地动、植物界生灭兴衰和更替。除此之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