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6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91.
六价铬生物毒性极大,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重金属之一,其生物治理策略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已经发现许多微生物具有六价铬抗性和还原性,但能工业应用的还十分有限。从宝钢电镀污泥中分离得到一系列高六价铬抗性菌株,其中一株S5.4显示出高六价铬还原性,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Bacillus cereus。该菌株好氧生长,在固体LB培养基上培养48h能耐受40mmol/L Cr6 ,并对Mn2 、Ba2 和Mo6 也显出高抗性;在液体LB培养基中培养72h完全还原2mmol/L Cr6 ,并能在补充培养基和六价铬的条件下连续还原。该菌株还原六价铬时,最适浓度为2mmol/L Cr6 ,最适温度范围30~37℃,最适pH 7~9。  相似文献   
992.
大豆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浩华  薛峰  陈集双 《生命科学》2007,19(3):338-345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并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导致大豆严重减产和种质衰退。这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科研兴趣,研究内容涉及SMV株系划分与发生分布、传播流行方式、寄主上的症状和影响因素、基因组结构组成及各基凶功能、植物生理生化抗性、大豆SMV抗性遗传育种等各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SMV的科研方向和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通过RT-PCR从美洲商陆叶片中获得PAPN端氨基酸修饰的cDNA克隆PAP-sp1。构建携带PAP-sp1的植物转化载体pBPAP,利用农杆菌介导将PAP-sp1导入烟草品种K326叶片细胞,通过抗性筛选、组织化学和PCR鉴定获得了转基因烟草植株,按形成转基因不定芽的外植体数统计,烟草K326的转化率高达8.1%。攻毒实验表明,与对照植株相比,转基因烟草株系发病推迟,感病程度较低,开花结果提早。  相似文献   
994.
Ca在水稻籽粒中的富集及其与其它7种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刘爱平  周卫东  孙国荣  杜坤  张彪 《生态学报》2007,27(12):5318-5324
通过环境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对21种不同基因型的水稻籽粒颖壳内、外表面以及颖果表面、糊粉层、近糊粉层和米中部的C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a元素在水稻籽粒不同部位的含量有明显差异,颖壳内外表面和颖果表面Ca含量较高,近糊粉层和颖果中部含量较低,在颖果中Ca主要富集在糊粉层中;而且不同基因型水稻籽粒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Ca的积累量也有较大差异,这可能是由遗传差异引起的。糊粉层中的Ca含量影响着颖壳外表面、颖果表面、近糊粉层和米中部的Ca含量。另外,籽粒不同部位Ca含量与P、Mg、K、Si、Al、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与Pb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说明Ca在水稻籽粒中富集的同时也影响着P、Mg、K、Si、M、Cd等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995.
为解决利迪链霉菌生产能力低的问题,以Streptomyces lydicus AS 4.2501-P28为出发菌株,应用紫外和吖啶橙诱变,结合抗生素的抗性筛选,得到稳定高产的S. lydicus AS 4.2501-L8,发酵水平达到177.0 μg/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6.2%。  相似文献   
996.
摘要: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持久抗叶锈性品种可以有效、经济地控制该病害。本文通过基因推导、分子检测结合系谱分析成株抗性鉴定对小麦重要生产品种中抗病基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抗病基因。本试验用20个不同毒力的叶锈菌菌系、36个已知抗叶锈基因载体品种以及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对供试品种莱州137进行苗期抗叶锈病基因推导分析,并分别用12个与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目的基因的分子检测,同时利用系谱分析法来验证莱州137所携带的已知抗叶锈病基因;在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将莱州137、慢锈性对照品种SAAR和感病对照品种郑州5389种植于河北农业大学小麦试验田和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试验田,用田间混合生理小种(FHRT、THTT、THJT)接种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苗期基因推导分析,莱州137对小种FGBQ、PGJQ、TGTT、THSM、PHGM、PHST、FHJS、FHGQ、FNTQ、PRSQ和KHGQ表现抗病,而Lr26对FGBQ、PGJQ和TGTT高抗,Lr10和Lr14b分别对小种THSM、PHGM和PHST、PHGM、THTT表现高抗,同时系谱分析和分子检测也验证已知抗叶锈基因Lr26和Lr10,因此在供试品种莱州137中鉴定出Lr26、Lr10、Lr14b以及未知的抗叶锈病基因;根据2年2点的田间抗叶锈病鉴定,莱州137表现出成株抗性特点,且经分子标记检测该品种中未含有Lr34和Lr46,故小麦品种莱州137中含有未知的成株抗叶锈性基因,可作为新的小麦叶锈病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97.
南方锈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5年在广西南宁和北京昌平对90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南方锈病的初步鉴定与评价,并利用SSR标记对筛选出的部分抗性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903份种质中,8份自交系在广西南宁和北京昌平均对南方锈病表现高抗(HR),占总鉴定种质的0.9%;29份材料表现为抗病(R),占比3.2%,包括27份自交系和2份农家种;中抗种质(MR)100份,占比11.1%;感病(S)和高感(HS)种质分别为181和585份,占鉴定材料的20.0%和64.8%。由此可见,玉米资源中高抗南方锈病的种质较为匮乏,在不同地点均表现高抗的材料是难得的抗源。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抗性资源较为丰富的是源自内蒙古和山西的种质。42对多态性SSR引物在50份抗锈病材料中,共扩增出141个条带,多态性条带13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8.58%。平均等位基因数(Na)1.9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9,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0.3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78,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0.51;通过UPGMA聚类分析,50份抗病材料被划分为2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又可划分为5个亚类,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育种中抗源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98.
褐稻虱生物型的监测和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生物型监测表明:我国目前除成都的褐稻虱属生物型1外,其他均以生物型2为优势种群。还发现云南思茅和广 西南宁的褐稻虱有部分个体可致害含抗性基因bph2的ASDT和IR36。并鉴定选出一些抗生物型2的品种可供目前推广使用。尚发现广西药用野稻绝大多数材料、普通野稻部分材料以及国际水稻抗褐稻虱圃中Ptb33及其衍生品种(系)具有广谱抗性。若用以培育具广谱抗性的新品种,则是控制褐稻虱新生物型产生和暴发为害的一个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999.
表达PVY和PLRV双价外壳蛋白基因马铃薯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达马铃薯Y病毒(PVY)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双价外壳蛋白基因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栽培品种“Favorita”和“虎头”,经摩擦接种PVY和用桃蚜接种PLRV后,观察症状并用ELISA测定病毒滴度。结果表明,两个品种转双价CP基因的各株系,接种病毒后表现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其中PVY和PLRV平均滴度均较不转基因对照植株低。不同品种对PVY和PLRV的抗性比较表明,转双价CP基因的“Favorita”对PVY抗性较明显,而转双价CP基因的“虎头”则对PLRV抗性较对PVY抗性明显。不同转基因株系抗病毒水平不同。“Favorita”9个转双价CP基因株系中有6个株系PVY滴度较未转基因对照降低52.5%~90.0%,而“虎头”7个转双价CP基因株系中有4个株系PLRV含量较对照降低53.0%~98.0%。在抗性株系中还出现一些抗1种病毒或抗2种病毒的抗性较强的单株。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的逆境应答与系统性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