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炎病毒(RT-NANBH),1983年Balagan等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一名志愿受试者粪便中观察到直径为27nm~30nm的病毒样颗粒,从而证实该病毒为一新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一个新的人分泌蛋白基因-分泌粒蛋白Ⅲ(secretograninⅢ,SgⅢ),SgⅢ蛋白序列共有468个氨基酸残基,N端有一段疏水信号肽,序列中含有DSTK重复序列和7对二元碱性氨基酸(dibasic sites),这些结构特点同其他分泌蛋白家族成员相类似,人源SgⅢ蛋白在小鼠,大鼠和爪蟾中各有一个同源蛋白,基因组分析表明,SgⅢ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含有12个外显子, 分布在39kb长的基因组DNA上,Western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证实,SgⅢ蛋白同其他分泌粒蛋白家族成员一样,通过分泌途径被分泌到胞外,SgⅢ在多种组织中都表达,Northern印迹显示SgⅢ的mRNA主要有2.2kb和1.9kb两种形式,但在脑中还有4.5kb和3.3kb大小的两种特异转录本。  相似文献   
993.
994.
章迅  孙忠林  张全智  王传宽  张著 《生态学报》2017,37(10):3344-3354
氮(N)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森林对到达林地的N沉降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尚不清楚。量化了2012—2013年5—10月两个生长季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的林内树干径流和穿透雨及其林外大气降雨总氮(TN)、可溶性氮(DN)和颗粒态氮(PN)沉降通量的季节动态,旨在比较两种林型对N沉降的再分配格局及其季节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异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林外大气降雨、蒙古栎林林内、杂木林林内(树干径流+穿透雨)TN沉降平均值分别为:8.49、15.97、13.39 kg hm~(-2)a~(-1),其中DN分别占其TN的76.35%、82.79%和75.02%,PN分别占其TN的26.35%、17.21%和24.98%,蒙古栎林和杂木林林内穿透雨TN沉降量分别占其TN的95.5%和94.5%。蒙古栎林和杂木林冠层淋溶TN沉降量分别为7.48kg hm~(-2)a~(-1)和4.90 kg hm~(2)a~(-1);其中,前者的DN高于后者,但PN呈相反趋势。两种林型的N沉降组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沉降量均集中在生长季中期(6—8月),生长季前期和末期较低。林外降雨量分别与林外大气降雨、蒙古栎林和杂木林林内的树干径流和穿透雨中的TN、DN浓度呈显著负指数函数关系(P0.001)。连续降雨天数对蒙古栎林、杂木林林内TN、DN浓度的影响表现为连续降雨2 d以内为富集作用,之后为稀释作用。研究表明林冠对大气氮沉降有显著富集作用,其富集强度及时间动态与森林类型和降雨特征有关,建议氮沉降试验应考虑林冠的富集效应。  相似文献   
995.
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锋  李萌  薛生国  邹奇  吴昊  王琼丽 《生态学报》2017,37(4):1174-1183
以华中地区某氧化铝企业赤泥堆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时间赤泥堆场(1a,10a,20a)0—20 cm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赤泥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堆存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重组有机碳约占赤泥总有机碳的97.24%—99.11%,以粗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颗粒有机碳为主。3种堆存时间(1a,10a,20a)赤泥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1—1.85、2.62—2.95、3.52—4.15 g/kg。颗粒有机碳含量在2—1 mm粒级赤泥团聚体中最高,随赤泥粒级减小而降低,其中矿物结合态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最高,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最低。这表明自然风化过程增加了赤泥有机碳组分含量,提高了赤泥中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血清IL-6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DNN,SDNN Index,SDANN,HF及LF均升高,而LF/HF值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DNN,SDNN Index,SDANN,HF及LF较高,而LF/HF值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及SV均升高,而LVEDD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及SV较高,而LVEDD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还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5-羟维生素D(25-(OH)D)、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溃疡结肠炎患者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作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49),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肠炎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25-(OH)D、YKL-40,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醇(SOD),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TNF-α、YKL-40、MDA、PLT、D-D、C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D、SOD、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康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可靠,可调节血清TNF-α、25-(OH)D、YKL-40分泌,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液高凝、免疫功能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4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肌酐、尿素氮、血尿酸水平较低(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素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甲状旁腺素以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下调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以、同型半胱氨酸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小儿止泻安颗粒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血清IL-7、心肌酶及同工酶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止泻安颗粒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7(IL-7)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AST、ALT、LDH、CK、CK-MB水平均显著下降,IL-7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AST、ALT、LDH、CK、CK-MB水平较低,IL-7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小儿止泻安颗粒能够降低小儿急性腹泻患者血清心肌酶、同工酶水平,升高IL-7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释放的具有磷脂双层膜结构的天然纳米颗粒,参与体内细胞信号转导、肿瘤发生发展、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表现出巨大潜力。既往研究认为,高纯度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易受杂质蛋白污染,制约了细胞外囊泡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运载系统方面的研究及转化应用。近两年,部分学者将合成纳米颗粒领域的蛋白冠这一概念引入细胞外囊泡领域,认为蛋白冠是细胞外囊泡表面的固有成分,并显著影响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功能,为细胞外囊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概述了当前细胞外囊泡表面蛋白冠的研究现状,围绕该蛋白冠的形成过程、化学组成、生物功能、鉴定方法等展开,以期为细胞外囊泡及其蛋白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