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1.
本文给出天然林内红松种群年令更替数学模型(1)。通过对(1)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主要结论是:系统(1)在第一象限内存在唯一稳定周期解的充要条件是bk-bc-2d>0其生态意义是天然林内红松幼树与母树随时间变化会产生一个有规律、互为消涨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究秋水仙碱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3月龄,按空白对照组(n=8)、模型组(n=8)、秋水仙碱组(n=8)、匹伐他汀组(n=8)进行分组。实验组高脂饲料诱导2周后行颈动脉液氮冻伤,术后8周和术后12周分别检测兔血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表达水平。术后12周处死,取颈动脉做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斑块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沉默信号调节因子1(sirtuin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基因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斑块内p-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并做...  相似文献   
14.
经果林种植可改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种植模式可通过物种间的互补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碳库质量并提高综合效益。为探讨桃树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云南省开远市不同桃树种植模式(桃树单种-SP和桃树南瓜套种-PP)为研究对象,以毗邻的天然林地(CK)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活性碳库,即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碳(POXC)、颗粒有机碳(POC),惰性有机碳库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在0—40 cm土层的分布情况,明确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计算碳库活度指数(CPAI)、碳库指数(CPI)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明确不同桃树种植模式的碳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桃树种植模式和对照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为:14.68 g/kg(CK)>9.57 g/kg(PP)>8.58 g/kg(SP)。平均活性有机碳组分所占比例与POC/MAOC均表现为:SP>CK>PP,PP的活性有机碳比例较低,具有较高的有机碳稳定性。两种桃树种植模式的CPMI在1...  相似文献   
15.
于飞  王洋  张岗岗  马剑敏 《生态学报》2023,43(6):2429-2439
黄河干流流量季节性变化和小浪底“调水调沙”形成了黄河河南段特殊的游荡型滩涂生态系统,为揭示游荡型黄河滩涂(嫩滩、二滩、高滩和大堤)群落组成和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规律,于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采用典型样方法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游荡型黄河滩涂开展群落学调查,利用149个草本层样方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种间联结性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共有90科289属445种,其中被子植物87科286属440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蕨类植物仅见1属2种。(2)不同滩涂生境优势种具有显著差异,且总体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为优势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Glycine soja)呈斑块聚集分布,且为嫩滩和二滩亚优势种。(3)大堤物种多样性各指标取值最大,嫩滩次之,二滩和高滩较小。(4)χ2检验、Jaccard指数、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表明,优势种种对种间联结性不强,各物种间相对独立。(5)二滩总体联结...  相似文献   
16.
植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探究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特征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布格局,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均表现出自东南向西北沿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逐渐递减趋势。森林草原带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显著高于森林带、草原带和草原荒漠带;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衡量群落稳定性的指标,其稳定性大小表现为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草原荒漠带。降雨量是影响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改变土壤含水量影响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揭示了草地植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驱动机制,为维持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群落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9年全年4个航次浙江沿岸海域单船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4个季节浙江沿岸海域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资源密度分布,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物种相似性指数(Js)、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和迁移指数(MI)、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海域全年共捕获软体动物62种,隶属于3纲, 10目, 32科。腹足纲(螺类)出现种类30种,占软体动物总种类数的48.39%;头足纲(头足类)出现种类19种,占软体动物总种类数的32.63%;双壳纲(贝类)出现种类13种,占软体动物总种类数的20.98%。软体动物群落优势种为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i)和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优势种的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浙江沿岸海域软体动物年平均资源密度为204.94 kg/km2,其中夏季平均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冬...  相似文献   
18.
R环(R-loop)是一种DNA∶RNA杂合链(DNA∶RNA hybrids),由一条RNA单链侵入双链DNA,与其中一条DNA模板链结合,从而释放出一条DNA单链而产生。R-loo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基因组稳定性、转录调控,以及表观修饰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因素参与对R-loop的调控,例如RNA转录和加工、染色体的修饰、DNA损伤反应等;同时,许多酶蛋白,如核糖核酸酶、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等也参与调节细胞内的R-loop水平。了解R-loop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新型白细胞介素-2的热稳定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成两种新型白细胞介素-2(新型Il,-2),其一为125Ser-IL-2,另一为125Ala—Ⅱ2(即原型IL-2中125位cys分别被Ser或Ala取代)。两种新型IL-2均已被高度纯化,并已完成了中试,获准临床应用。发现新型IL-2的热稳定优越性。在65℃加热,新型IL-2的稳定性高于原型,失活比原型慢,被保留的活性也较原型多。在0.1%SDS中能使失活的IL-2逐渐恢复一定的活性,也是新型IL-2恢复活性高。同时,比较了其它条件下这三种重组rIL-2的稳定性及SDS对其复性的影响,发现三者之间差异很大。上述结果均证明:125A1a—IL-2的热稳定性最好,125sER-IL-2次之,原型较新型差。  相似文献   
20.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表面的赖氨酸经化学修饰后, 酶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赖氨酸被修饰后, 酶的电荷结构遂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到酶分子电场. 使用FDPB方法(有限差分法求解Poission-Boltzman方程)计算了酶修饰前后的静电场变化, 以及对维持酶的结构稳定起重要作用的Cu, Zn配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Cu, Zn配位体的两级离解常数在酶修饰后分别约下降103, 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