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影响昆明市居民的钙摄入情况的主要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不同社区居民466例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居民中,经常、偶尔和从不补钙的比例分别为12%、63%、25%;其中女士比男士更注重补钙。居民补钙以摄入含钙的食物和晒太阳两种方式为主,分别占总样本的45%、26%;含钙食物中居民主要以牛奶和排骨汤为主,分别占34%、29%。结论:大部分居民有补钙意识,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影响居民对补钙的重视程度和摄钙方式,居民的健康状况与补钙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骨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创伤患者1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两组受检者入院后第1、3、6、10 d的血浆D-二聚(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分析DD和FIB水平与骨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第1、3、6、10 d,观察组的FIB和DD水平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和中度创伤组患者的FIB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创伤组,且重度创伤组FIB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创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入院第1 d至10 d,3组患者的FIB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轻度创伤组患者的DD水平最低,其次是中度创伤组,重度创伤组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入院第1 d至10 d,3组患者的DD水平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此骨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与FIB和DD的水平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P=0.003;r=0.71,P=0.002)。结论:骨创伤患者的血浆FIB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与创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能作为骨创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63.
繁殖是动物权衡不同自然选择压力和自身生理限制的结果。蝙蝠的繁殖受气候(温度、光周期和降雨量)和食物资源等非生物因素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犬蝠食物资源、设网捕捉和标志重捕的方法研究西双版纳地区降雨、食物资源可获得程度对犬蝠分娩时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3 - 8 月降雨量逐渐增加(19.82 -41.13 kg/ m2 ),犬蝠取食的植物种类呈明显的增加趋势(4 - 9 种)。幼蝠捕捉量与植物资源可获得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 94,P = 0.01)。西双版纳犬蝠虽然具有一年两次动情和分娩的能力,但是绝大多数个体一年只分娩一次,且集中于3 -5 月。犬蝠分娩时机的选择使得幼蝠飞行学习和捕食时间与食物资源可获得程度高峰期相吻合,有利于提高幼体的生存适合度。  相似文献   
64.
To investigat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of locus D17S396, D17S579 and D17S855,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nm23H1 and BRCA1 of gastric cancer, which would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analysis of gastric cancer. DNA was extracted from paraffin-embedded material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was used to analyze MSI and LOH. Expression of nm23H, and BRCA1 was detected by Envisio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Leica-Qwin computer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e forty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the frequency of MSI, LOH and nm23H1 protein were 20.00%, 17.50% and 55.00% respectively at locus D17S396, while at locus D17S579, the frequency of MSI, LOH and BRCA1 protein were 22.50%, 15.00% and 37.50% respectively; at locus D17S855, the frequency of MSI, LOH and BRCA1 of thirty-seven cases were 18.92%, 18.92%, 37.84% respectively. In 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 staging, at locus D17S396, D17S579 and D17S855, MSI in stages I + II appeared more frequently than that in stages III + IV, while LOH appeared the contrary tendency. In the group of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MSI had a less frequency (5.00%) than that with no metastasis (35.00%, P < 0.05) at locus D17S396, but LOH appeared more frequently (30.00%) than that with no metastasis (5.00%, P < 0.05). At locus D17S579, MSI ha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with the degree of tumor differentiation (50.00% in high differentiation cases, 20.00% in middle differentiation cases, and 0% in low differentiation cases, P < 0.05). The frequency of nm23H1 and BRCA1 protein in stages TNM I + II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tages TNM III + IV; and that in higher differentiation cases was higher than in poor differentiation cases. The frequency of nm23H1 protein in the group of metastasis (30.00%) was less than that with no metastasis significantly (80.00%, P<0.01). The frequency of nm23H1 protein in the group positive to MSI (87.50%)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negative to MSI (46.88%, P < 0.05). However, nm23H1 protein in group positive to LOH (14.29%)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negative to LOH (63.64%, P < 0.05). The frequency of BRCA1 protein in the group positive to MSI (66.67%)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group negative to MSI (29.03%, P < 0.05).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MSI and LOH may separately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sporadic colon cancer with different pathways. MSI may be an early period molecule marker for sporadic colon cancer, enhanced expression of nm23H1 protein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colon cancer metastasis and improve prognosis of sporadic colon cancer patients. By comparison, LOH mostly arises in the late period of sporadic colon cancer and endows a high aggressive and poor prognostic phenotype. nm23H1 protein could effectively restrain gastric cancer metastasis and development; and BRCA1 protein could restain tumor from becoming lower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65.
《生物学通报》2005,40(8):27-27
巨角猫头鹰是一种可怕的猛禽。但是对于像山雀这样机敏的鸟类而言,体型较小也更灵活的侏懦捕头鹰才是更大的威胁。研究人员报告说,黑头山雀有一套精密复杂的“叫声报警系统”,能够传递捕食者的体型信息,,这些叫声似乎能够帮助黑头山雀根据危险的程度调整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6.
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理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敏建  王立群    丰华丽  戴向前  黄昌硕  王高旭 《生态学报》2008,28(6):2887-2887~2893
针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湿地消退问题,通过研究湿地水分运动与补给规律,分析湿地和径流进退的关系、湿地生境和生物的扩展关系,分析湿地水文连接度下降引起的湿地消退效应.根据湿地水循环原理和湿地生境空间分布规律,建立湿地径流场与生物多样性场的概念,从而提出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理论.以维持湿地存在、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为目标,通过湿地径流场与生物多样性场的耦合关系,将湿地划分为中心区和适宜活动区,以维持湿地生态水文结构所需要的水分条件定义为湿地生态需水.湿地生态需水问题的核心为确定湿地生态水文结构,并以湿地中心区和适宜活动区为边界条件,通过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的水量平衡模型对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分析计算.以维持中心区的水分条件作为最小生态需水;维持适宜活动区的水分条件作为适宜生态需水.湿地生态水文结构更对湿地管理提供生态安全阈值.根据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的稳定程度,建立湿地生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进行不同级别的预警管理.  相似文献   
67.
灵昆岛围垦区内外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2006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灵昆岛东滩湿地选择1997年围垦潮沟滩涂以及围垦区外的自然滩涂作为样地,开展了自然滩涂与围垦潮沟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比较的调查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6种,隶属7门8纲22科,这些物种中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占物种总数的83.33%.其中在围垦区内的4个样点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7种,在自然滩涂上的4个样点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32种.通过对定量取样获得的各群落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各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和围垦区内外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 H'、Pielou指数 J、Simpson指数 D),结果显示围垦滩涂潮沟上的光滩和边滩以及自然滩涂上的高潮带和中潮带滩涂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 H'较高,Simpson优势度指数D则相对较低,表明了这些位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程度较高,而长满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位点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 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都要小于受潮水作用相似的邻近滩涂,但Simpson优势度指数D却相对较高,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已改变了原来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运用相似度指数Jc、成对t检验以及聚类和排序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对围垦滩涂潮沟和自然滩涂上的各个位点进行了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潮位是影响自然滩涂上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潮位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围垦区内各生境之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化程度较低,即围垦导致潮位因素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的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68.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粒性状及花药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两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系进行高温处理(8:00~17:00,37℃,17:00~8:00,30℃),测定了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粒性状及花药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花药开裂、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柱头上花粉粒数的显著下降,花粉粒直径增大.高温下耐热品系996的花药开裂、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和柱头上花粉粒数明显高于热敏感品系4628,这表明耐热品系996在高温胁迫条件下能保持较好地花粉散落特性和花粉萌发特性,是其耐热性的生理基础;高温下耐热品系996的花药壁的表皮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间隙小;药隔维管束较大,维管束鞘细胞排列整齐,簿壁细胞多且排列整齐,木质部和韧皮部清楚可见;而热敏感品系4628花药壁的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药隔维管组织受到很大程度破坏,维管束鞘细胞形状异常,排列紊乱,木质部和韧皮部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69.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丽萍  周晓蔚  郑丙辉  付青 《生态学报》2008,28(5):2191-2191~2198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3种方法,考虑河口的水动力过程、沉积物分布和盐度影响,把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划分为7个区域进行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底质生态环境均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属于中低度污染,口外区和舟山海区的沉积物质量较好,口门、最大浑浊带和杭州湾的沉积物质量较差.用同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进行验证,生态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70.
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章锦河 《生态学报》2008,28(6):2764-2764~2773
从旅游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点出发,提出旅游废弃物的概念,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是黄山总量22331.4490hm2的2.1倍,人均0.024560966hm2是黄山人均0.01394088 hm2的1.76倍.(2)显性生态因子的废水、粪便、固体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4类合计仅占总量的0.16%(九寨沟)与0.3%(黄山),而隐性生态因子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则占总量的99.84%(九寨沟)与99.70%(黄山).(3)2004年九寨沟与黄山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分别高达309455.66t与146947.84t,游客人均CO2排放量分别为161.85kg、91.74kg,旅游业的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影响的特征明显.(4)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中游客占1%,居民占0.26%,而相关企业(交通、饭店)占98.74%.(5)旅游废弃物对九寨沟风景区、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以外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26%、34.8%、63.94%;对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区域、黄山市区域以外地区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4.6%、31.97%、53.43%.(6)2004年九寨沟、黄山旅游业的生态效率分别为2.53kgCO2-e/US$、1.67kgCO2-e/US$,生态效率值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7)由于风景区规模、性质、游客构成以及游客选择交通工具的差异,旅游废弃物对不同旅游地生态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不同,而降低游客规模、缩短旅行距离、减少飞机旅行方式等是降低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