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7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准治疗方案,而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由于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病情不断进展,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肝病或肝癌。有学者提出对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在病情平稳、严密监测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给予个体化抗病毒治疗[1]。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移植为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2.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健康产妇足月分娩的脐带血(UCB)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制备间充质干细胞(MSCs)。MSCs培养到第三代时,取样UCB-MSCs,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性质鉴定显示:UCB-MSCs高表达CD29,CD90;不表达CD34和CD45。收集生长良好的第三代UCBMSCs。(5.0-6.0)×10^7个细胞加入100ml含1﹪人血白蛋白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6-10d,一疗程;3-6个月后再用第2疗程。结果通过UCB-MSCs输注,使现有方法治疗无效的2例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症状完全恢复。第1例SLE伴严重狼疮肾,狼疮脑10年,双下肢水肿,皮肤坏疽,溃疡深达骨面,剧痛难眠1年。经治医生动员她截肢保命。UCB-MSCs治疗后10d,病情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几乎全部消退。治疗6个月后,11处坏疽、溃疡的疮面10个疮面基本愈合。10个月后患者的坏疽,溃疡的疮面全部愈合,能自由活动,进入正常生活。第2例SLE伴狼疮肾,狼疮脑4年,一年来贫血严重,靠每周输血维持生命。UCB-MSCs治疗二个疗程后,咳嗽,呕吐症状明显好转,浮肿和双侧胸腔积液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正常,不需要输血治疗。恢复休学多年的学习生活。二者均随访8年,病情稳定,没发现复发症状。结论 UCB-MSCs治疗2例严重性红斑狼疮,取得一定的疗效;这种新的技术可望成为治疗严重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983.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细胞总数为(5~7)×107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途径移植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4次为1个疗程,每次间隔1周。治疗后随访1年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后1月余,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由3.6和4.0分别降低为2.2和2.6,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和类风湿因子抗体滴度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随访1年余未观察到与治疗有关的副作用,并且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可缓解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且未观察到与治疗有关的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84.
通过非贴壁微球体无血清培养法,体外构建并鉴定了T-淋巴细胞瘤干细胞。采用细胞球悬浮培养方法富集T-淋巴细胞肿瘤干细胞,利用抑制分化作用的抑制剂CHIR99021和PD173074(2i)进行肿瘤干细胞的筛选,采用RT-PCR法检测Sox2、Oct4、Nanog、Klf4、Bmi1、C-Myc干细胞特征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验证Oct4蛋白水平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CD44抗体表达情况,用PI检测细胞周期,用CFSE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并将富集的T-淋巴细胞肿瘤干细胞进行裸鼠异体移植实验。在细胞球悬浮培养法基础上,利用具有抑制分化作用的抑制剂CHIR99021和PD173074,成功富集出Hut-102干细胞球。经RT-PCR鉴定,Hut-102干细胞球的其干细胞特征基因Sox2、Oct4、Nanog、Klf4、Bmi1、C-Myc表达均显著性高于Hut-102细胞并且高表达Oct4蛋白;经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CD44抗体表达,有74.20%的Hut-102干细胞球表现为CD34+,有90.82%的Hut-102干细胞球表现为CD44+,证明抑制分化药物应用于细胞球悬浮培养方法中,能够有效富集出具有CD34+CD44+表型特征的Hut-102干细胞球;用PI检测细胞周期,富集的Hut-102干细胞球中处于G1/G0期的细胞为64%,处于S期的细胞为30.56%,表明该细胞暂不增殖或处于休止状态;用CFSE检测到富集的Hut-102干细胞球分化增殖能力显著高于Hut-102细胞。在NON/SCID裸鼠中,分别移植Hut-102细胞球和Hut-102细胞,结果显示,前者检测到67.74%±5.32%的淋巴细胞表达Hut-102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3),而后者的裸鼠中未检测到,说明Hut102细胞球在NON/SCID裸鼠体内表现了T-淋巴细胞肿瘤干细胞特点和移植能力。首次在传统的非黏连微球体无血清培养法中加入两种抑制剂(CHIR99021和PD173074),富集出大量的微球体,通过干细胞特征鉴定及裸鼠移植实验,证明Hut-102细胞球具有T-淋巴细胞肿瘤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985.
干细胞治疗作为某些难治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手段,在组织修复、自身免疫疾病和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以裸鼠为动物模型,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克隆形成和端粒酶活性等试验,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为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提供参考.裸鼠成瘤性试验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和试验组成瘤数均为0,阳性对照组成瘤数为...  相似文献   
986.
目的:建立兔颈动、静脉移植血管桥动物模型,观察移植桥血管内膜增生和狭窄的电镜下表现。方法:通过兔双侧颈动脉进行动脉桥和静脉桥的移植,形成双侧移植血管桥再狭窄动物模型。在第8周施行血管桥移植手术的同时留取右侧颈动静脉标本作为对照血管,再分别于第12周、16周和第20周分别处死模型兔,采集移植桥血管标本,在光镜下测量其内膜厚度、面积、狭窄度,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颈动脉和颈静脉桥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桥血管的出现平滑肌迁移,脂质沉积,内膜增生,血管狭窄等改变,且以静脉桥血管的病理改变更为明显。结论:在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进行双侧颈动脉血管桥的移植,建立兔双侧颈动脉移植血管桥再狭窄动物模型,有利于设立自身对照,研究术后动静脉桥再狭窄差异机制;建立动、静脉桥后,位于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出现向血管内膜迁移现象,说明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进入内膜导致新内膜形成是血管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87.
杨松  何银  薛丽萍  羊柳  季宇霞 《生物磁学》2011,(12):2342-2344
目的:研究靖江地区各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其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334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高危型HPV及其基因型。结果:高危型HPV在宫颈炎组、湿疣组、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SIL)组、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组中的感染率分别为24.2%、58.2%、49.3%、69.5%;HPV 16、18、33、58型在宫颈病变中是最常见的HPV型别,其中,HPV16型在宫颈炎组、湿疣组、LSIL组、HSIL组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分别为17.9%、18.9%、30.8%、41.9%。结论: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PV16型是高危型HPV感染中的主要亚型,HPV18、33、52、58也较常见,其余型别很少。  相似文献   
988.
玉米瘤黑粉病能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抗性系的选育对于减少病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拔节期采用注射法接种瘤黑粉孢子,对第三染色体的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被代换的供体片段位点不同.抗瘤黑粉病表型有4种变异.其中,chr3-7系发病率、病级和病情指数均为0,表现高抗.与其他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3受体亲本及HB522供体亲本相比,ehr3-7系产量高,接种瘤黑粉孢子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chr3-7系对于抗瘤黑粉病遗传研究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9.
魏薇  周瑾  刘莹 《生物磁学》2011,(7):1385-1387,1372
子宫颈癌是一类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并严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因素。自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全世界广泛认可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生物学因素。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HPV病毒的生物学结构、女性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途径以及HPV病毒诱发子宫颈癌机制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0.
目的:建立耐三苯氧胺(TAM)人乳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和治疗乳腺癌对TAM耐药提供研究工具。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阳性,对TAM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系LCC2,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观察肿瘤生长趋势,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在接种细胞数大于5×106/只时,Matrigel能够显著促进移植瘤的生长。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测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且Pgp和Her-2为阳性表达。结论:该方法建立的耐TAM人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周期短,成瘤率高,保留了与细胞系相同的肿瘤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