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91.
沈有信  刘文耀  张彦东 《生态学报》2003,23(7):1454-1460
探讨了在云南东北部干热河谷区域的严重砂石化土地上利用两种典型固氮树种进行植被恢复后对当地原有植被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影响是巨大的,物种的组成与密度都发生变化。高密度合欢(Leucaena glauca)恢复方式下,大量当地物种,尤其是一些阳性物种从地表植被中消失或生长受到抑制,生物多样性降低。参照稀灌草丛设计的马桑(Coriaria sinica)恢复方式对原有草坡地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影响不大。各种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表明,合欢恢复方式(L.glauca)使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增大,同时种子组成也由原来的喜光耐旱为主变为耐荫型为主;马桑(C.sinica)恢复降低了种子密度并减少了种子种类,但主成分的性质未发生改变。一些当地物种仍存在于受影响后的地表植被和种子库中,使改变后的系统与当地草坡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随植被恢复的变化在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间表现不一致,显现出随干扰与植被恢复变化的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792.
山地麻蜥主要贮能部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成体山地麻蜥越冬时期腹脂肪体、躯干和肝脏等主要贮能部位。结果表明,腹脂肪体、躯干、肝脏能值的组间差异显著,人眠组的腹脂肪体、躯干脂肪能值显著高于出眠组和禁食组。腹脂肪体、躯干、肝脏能量贮存动用活跃,为该种动物最主要的能量贮存部位。  相似文献   
793.
秦岭植物园野生常绿阔叶木本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秦岭植物园的野生常绿阔叶木本植物,报道了该区域有野生常绿阔叶木本植物10科11属14种,其中有1科,2属,3种为秦岭北坡新记录。  相似文献   
794.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热带地理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秦岭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热带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本区的热带地理成分共包括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成分,旧世界热带成分,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及热带亚洲成份等6种类型,共283属,648种,属数和种数分别占秦岭种子植物总属数及总种数的30.27%,18.80%,它们是秦岭植物区系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各类地理成分中,秦岭植物区系与泛热带成分联系最为密切,从热带地理成分的类型,分布以及在秦岭植被组成中的作用来分析,本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热带区系成分仅处于从属地位,多分布于低海拔地段或秦岭南坡,但本区植物区系的起源则带有强烈的热带渊源,而各类热带成分内部均有一定数量的属或分布至亚热带,或分布到北温带,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植物区系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795.
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植被是区域气候特征的反映和指示,两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揭示植被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植被分布的前提,是进行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植被区划是植被研究的归纳和总结,是其他自然地理区划和农林业区划的基础,本在简要回顾中国植被气候关系及植被分区的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我国以往的主要植被分区原则,依据和方案进行了评述,对有争议的主要植被界线进行了讨论,我们认为,在当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原生植被已遭到破坏的现实情况下,根据原生植被及其衍生植被类型的分布,确定其分布与限制性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此来进行植被带(区)的划分,不仅反映植被气候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践上也便于操作,尽管在一些植被带的命名,具体界线的划定上有分歧,但最近的中国植被分区方案大都认为我国基本的植被区有8至9个,即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雨林季雨林,草朱、荒漠以及高寒植被,通过分析主要植被带附近的植被,气候等特征,本认为,1)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水分气候带,而不是温度带,不是亚热带植被的北界;2)我国亚热带植被的北界基本上沿长江北岸,从杭州湾经太湖、安徽宣城、铜陵经大别山南坡到武汉往西,与WI值130-140℃,月一致;3)我国热带区域的面积极小,仅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和台湾南端及其以南地区;4)我国东部地区暖温带的水热条件南北差异甚大,建议以秦岭淮河为界,将暖温带划分为两个植被带,即落叶阔叶林疏林带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华北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疏林,最后,本还强调了对应于气候变化进行动态植被分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96.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中的北温带区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秦伟 《广西植物》2002,22(1):19-28
北温带成分是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中的优势成分 ,共有 2 2 5属 ,属数占秦岭所有种子植物总属数的 2 4 .0 8% ,占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北温带成分总属数的 74 .5 0 %。该类成分在秦岭地区不仅丰富 ,而且是本区植被区系组成的优势成分 ,其起源则有明显的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797.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山地麻蜥(Eremiasbrenchleyi)是我国长江以北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常见小型蜥蜴类,在动物学教材中常作为爬行纲的代表动物。为便于教学和研究,现将这两种麻蜥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比较如下。1 两种麻蜥的分布及形态全世界约有麻蜥50种,我国有9种,其中丽斑麻蜥和山地麻蜥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种类。关于两种麻蜥在我国的具体分布地点和形  相似文献   
798.
夜间低温对不同光强下生长的两种热带树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于雾凉季测定了叶片叶绿素荧光和气体交换参数、H2 O2 和丙二醛 (MDA)含量 ,探讨了 4~ 6℃夜间低温对 3种相对光强 (太阳光的 8%、2 5 %和 5 0 % )下生长的 2种山地雨林树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夜间低温处理导致 3种光强下生长的 2种植物叶片日间和胁迫诱导的光抑制加剧 ,净光合速率 (Pn)和光呼吸速率降低 ,H2 O2 和MDA含量升高。生长环境光强升高可加剧夜间低温的效应 ,弱光下 2种植物受夜间低温影响较小 ,间接表明雾使光强减弱可缓解自然夜温降低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的危害。处理期间滇南插柚紫Pn 主要受气孔限制 ,滇南红厚壳Pn 降低与活性氧增加引起的羧化效率降低有关 ,两种植物Pn 的降低均与光抑制关系不大。夜间低温后滇南红厚壳气孔导度降低较少 ,H2 O2 和MDA含量较高 ,光抑制较重 ,5 0 %相对光强下其未做夜间低温处理的对照植株发生了胁迫诱导的光抑制 ,表明它对夜间低温较敏感。  相似文献   
799.
山地是高寒草甸的主要分布区,地形变化引起了土壤温湿度和物种的差异性分布,进而影响到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为明晰高寒草甸山地环境因子(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多度、均匀度、优势度)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马牙雪山支脉的高寒草甸山体为研究对象,选择阶地、阴坡、山脊和阳坡与3个海拔梯度段,调查了189个样方的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温湿度。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山地高寒草甸整体为研究单元,初级生产力只随物种多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R~2=0.07 P=0.01)。(2)坡向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不同,阴坡初级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正线性相关;山脊初级生产力与土壤湿度正线性相关,也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阳坡初级生产力与物种多度正线性相关;阶地初级生产力随均匀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随优势度增加而显著降低。(3)只有低海拔区(2860-2910 m)初级生产力随物种多度和丰富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综上所述,山地高寒草甸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关系受坡向比海拔的影响更大,且物种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大于土壤温湿度。建议山地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产和生态管理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坡向对植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0.
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决定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模式和物种的丰度。本文在开展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3个层次的6个优势种与9个伴生种幼树的光合作用参数,并测定了相应叶片的比叶面积(SLA)和氮、磷含量。15个种的SLA为38.2~143.7 cm2·g-1、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A-area)为2.77~7.61 μmol·m-2·s-1、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A-mass)为21.2~83.4 μmol·kg-1·s-1,单位面积暗呼吸速率(Rd-area)为0.02~1.15 μmol·m-2·s-1、单位干重暗呼吸速率(Rd-mass)为0.19~12.61 μmol·kg-1·s-1,光补偿点(LCP)为2.5~32.2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Ф)为0.006 6~0.042 8 μmol·μmol-1 photon,叶片氮(LN)含量为7.98~23.63 mg·g-1,叶片磷(LP)含量为3.98~13.40 mg·g-1。中上层种的幼树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上层种的暗呼吸速率最低;幼树叶片的氮、磷含量随物种成树所在层次升高而减少,次序为下层种>中层种>上层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优势种和伴生种的光响应参数与SLA存在相关关系。伴生种的LN与SLA正相关(P<0.01),LP与SLA负相关(P<0.05);优势种的LN、LP与SLA不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