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2篇
  免费   1472篇
  国内免费   3329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502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527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500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51篇
  2005年   513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紫堇属(Corydalis DC.)植物的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了湖北产紫堇属(Corydalis DC.)15种及2变型的种子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其种子小,近圆形、扁圆形或肾形,黑色或深棕色,具油质体。油质体帽状、扇形、条形或不规则,紧贴种子表面或分离。根据种子表面形态,种子可分为4种类型:(1)表面光滑,如大叶紫堇(C.temulifolia Franch.)、川东紫堇(C.acu-minata Franch.)、巴东紫堇(C.hemsleyana Franch.ex Prain)、北岭黄堇(C.fargesii Franch.)、鄂西黄堇(C.shennongensis H.Chuang)和小药八旦子(C.caudata(Lam.)Pers.);(2)表面具刺或疣状突起,如阜平黄堇(C.wilfordii Regel)、小花黄堇(C.racemosa(Thunb.)Pers.)、地锦苗(C.sheareri S.Moore)和珠芽地锦苗(C.sheareri S.Moore f.bulbillifera Hand.-Mazz.);(3)表面具凹点状印痕,如刻叶紫堇(C.incisa(Thunb.)Pers.)、紫堇(C.edulis Maxim.)、地柏枝(C.cheilanthifolia Hemsl.)、蛇果黄堇(C.ophiocarpa Hook.f.et Thoms.)、北越紫堇(C.balansae Prain)和延胡索(C.yanhusuo(Y.H.Chou et C.C.Hsu)W.T.Wang ex Z.Y.Su et C.Y.Wu);(4)表面具凹点状印痕,并被有疣状突起,如伏生紫堇(C.decumbens(Thunb.)Pers.)。种子大小、形状和表面形态以及油质体形态在种内相对稳定,对一些物种的划分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海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海河流域自身的特征出发,运用RS、GIS技术,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海河流域生态功能区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可划分为5个生态区、24个生态亚区和114个生态功能区;以流域尺度上占主导地位的4项生态功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依据,确定了对海河流域具有重要意义的11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该区划结果明确了对海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可用于指导海河流域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和产业的合理布局,为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维护海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以呼伦贝尔克氏针茅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演替群落为对象,开展群落及其群落建群种的地下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轻度放牧到重度放牧,群落种类组成和根系功能群类型趋于简单化;群落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呈“T”型;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原群落的建群种出现了明显替代现象,轻度放牧样地群落建群种为密丛型根系的克氏针茅,中度放牧为疏丛型根系的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重度放牧为鳞茎型根系的碱韭(Allium polyrhizum);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群落建群种根冠比逐渐增加,分别为0.47、1.0、4.1,并且群落建群种根系数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及根长密度等各指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另外,3种放牧强度样地群落建群种根冠比、根长密度均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94.
儿童失神癫痫是一类常见的原发全面性癫痫,表现为无抽搐性的阵发性意识丧失,以及3 Hz左右的头皮脑电全面慢波发放.应用同步记录头皮脑电与功能磁共振(simultaneous eleetroencephalography-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EG-fMRI)技术,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无创检测心功能的指标—颈动脉瞬时减速度波强(W2)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测量4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右侧颈总动脉W2,组织多普勒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和血清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分析W2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①高血压组W2低于对照组,以左侧明显(1126±996vs1690±1126 mmHg.m/s3,P〈0.01);②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E/Em(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纵向运动峰值速度)增大(9.37±3.32vs7.39±1.83,P〈0.01),NT-proB-NP升高(94.6±48.5vs45.2±13.8,P〈0.01);③相关性分析:W2与E/Em负相关(r=-0.46,P〈0.05),与NT-proBNP负相关(r=-0.21,P〈0.05)。结论:无创性评价血流动力学的新技术指标W2是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96.
报道了大口虫目大口虫科中国一新纪录种,即帆大口涡虫Macrostomum saifunicum Nasonov,1929,详细研究了该涡虫的个体发育与角质阴茎发育的关系.结果 表明:1) 帆大口涡虫角质阴茎端部结构在个体发育的第9 d 一次性成型,终身不变,是一个稳定的关键分类性状; 2) 个体发育至第20 d 后,角质阴茎长度达140 μm,第40 d后个体进入衰老期,其角质阴茎长度超过160 μm,指出角质阴茎的长度不是一个稳定的分类性状; 3) 根据作者多年的野外采集,发现北京、安徽、湖南、江西、广东均有帆大口涡虫分布,指出该物种是中国常见的分布较广的物种,并提示大口涡虫是一种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理想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997.
沙地生境和平茬年限对沙柳叶功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hang PP  Li YY  Shao MA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240-2246
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水滨边丘间地和干旱丘顶两种生境下沙柳平茬后不同年限(1、2、3~4和5~6年)对沙柳叶片光合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结构特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等叶功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滨边丘间地沙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瞬时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丘顶,但N、P养分含量低于丘顶;两种生境下沙柳的叶结构性状无显著差异.干旱生境下沙柳主要通过增加养分含量、降低光合和水分利用来生存.随平茬年限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下降,氮含量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亦呈下降趋势,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平茬后1年的叶面积最高,比叶质量和叶干物质含量最低,此后比叶质量增加,叶面积和干物质含量不变;叶结构性状与光合及养分特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叶光合活性和氮含量的下降是沙柳随平茬年限增加而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新疆地震断裂带次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n Q  Zeng J  Ma J  Wang Z  Zhang T  Li S  Lou K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297-2302
利用BIOLOG技术研究了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6种次生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植物根际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对照.6种根际土壤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差异显著,且均高于对照.次生植物不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丰富度,但改变了其优势度和均匀度.不同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的利用上.断裂带上次生植物的出现使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类型由酚类向糖类、羧酸类转变.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微生物对聚合物(r=-0.84)、胺类(r=-0.83)的利用呈负相关.新疆地震断裂带的次生植物能显著增强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改变碳源利用类型.密刺蔷薇和蓍在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和改善土壤养分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9.
更正     
本刊2010年第6期刊登的贺军军、罗萍等文章"菠萝渣淀粉功能降解菌筛选及s2b7-4"及2011年第1期刊登的贺军军、罗萍等文章"甘蔗渣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应作者本人要求,文中作者单位排序修改为"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00.
用60Co-γ射线诱变小麦连麦2号,对M3代292个穗行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幅度是不同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株高>行粒重>退化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变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株高=行粒重>穗粒数>穗长>穗粒重>小穗数>退化小穗数.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