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封面说明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英文名为Silver Pheasant,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 idae)。全长约500-100 cm,头顶黑,背部、肩和翼白色,密布“V”字形黑纹,长羽冠黑色,脸部裸皮红色。尾长,中央尾羽纯白,其余尾羽白色带黑斑和细纹。下体黑色。雌鸟头顶至羽冠黑褐色,上体橄榄褐色至栗色,胸以下沾灰色。脸部裸皮红色。中央尾羽棕  相似文献   
92.
采用根尖压片和卡宝品红染色法,对分布于高黎贡山的东、西坡不同生态带的8个云南黄连居群进行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个居群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8,核型基本一致,除东坡一个居群为3A型外,其余均为2A型;总体上同一生态区域内各居群的核型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不同生态区域的居群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为近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有无及数目在东西坡居群间存在较大变化;东坡居群的不对称程度均较西坡高。  相似文献   
93.
水稻脆性突变体是研究细胞壁组分结构形成机制的重要材料。通过离子束诱变籼稻9311获得1个茎秆、叶片均脆的突变体,命名为bc9311-1。bc9311-1突变体与野生型9311相比,分蘖数减少,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叶片和茎秆的细胞壁成分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bc9311-1突变体茎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半纤维素和SiO2含量显著增加;叶片中的纤维素含量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SiO2含量无明显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脆性突变体脆性性状受单隐性基因控制。以bc9311-1突变体与02428杂交的F2群体为基因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将bc9311-1突变位点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位于SSR分子标记的RM1095和RM363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和3.4cM,与其中的标记RM1183表现共分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突变基因,揭示脆性性状的分子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4.
从印度南瓜自交系HL中发现了一个梭形果突变体HL-fu。该突变体的花、果、茎等多器官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发生了明显变异:雌花及雄花花器中异性花蕊的残存度较野生型高;果实为梭形,果形指数达野生型5倍;节间呈现长短交替分布的排列状态,叶序类似于对生。以突变体HL-fu与野生型HL杂交分别构建了正、反交F1,正交F2,BC1(P1)F1、BC1(P2)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推测该变异类型为隐性多效单基因突变,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fu控制。探讨了梭形果突变体在南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方面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粤北塘村盆地文明司组的介形类化石计有8属20种,本文描述其中5属13种,称Cypridea epimeco-Mon-golocypris subin fidelis组合,它以早白垩世极度繁盛的Cypridea占绝对优势及全为小个体的Mongolocypris为代表,这个介形类组合可与湖南汝城文明司组的介形类进行对比,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Aptian期。  相似文献   
96.
葛雅丽  席贻龙  马杰  许丹丹 《生态学报》2012,32(16):5034-5042
对芜湖市镜湖和汀棠湖中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的发生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一年的观察,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镜湖中,剪形臂尾轮虫出现于7月至10月,且仅存在短后棘刺型个体;2样点内,除了前外棘刺长以外,轮虫的其他各形态参数均随季节显著变化,形态参数的样点间差异也因季节的不同而异;轮虫的各形态参数均随pH的升高而延长,随过滤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的升高而缩短;体长和体宽均随晶囊轮虫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汀棠湖中,短后棘刺型个体出现于6月至10月,而长后棘刺型个体仅出现于6月至8月;2种形态型个体同时存在时,长后棘刺型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始终高于短后棘刺型个体,并与水温、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以及枝角类、桡足类和晶囊轮虫的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2样点轮虫短后棘刺型个体各形态参数均随季节显著变化;长后棘刺型个体在1号样点内仅前外棘刺和后棘刺长有显著变化,而2号样点内仅体长、体宽和后棘刺长有显著变化;2样点内长后棘刺型个体的体长、体宽以及前外棘刺和后棘刺均显著长于短后棘刺型个体;同一形态型个体形态参数的样点间差异因季节的不同而异;短后棘刺型个体的前外棘刺和后棘刺长均与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后者与过滤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枝角类密度也呈显著的正相关;长后棘刺型个体的后棘刺长与桡足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前内棘刺长与水温、溶氧量和晶囊轮虫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两湖泊内剪形臂尾轮虫的后棘刺长和体长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其后棘刺的延长并不是对体长的异速增长。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寿竹(Phyllostachys reticulata ‘Shouzhu’ Yi)的材质特性,分析寿竹的造纸性能,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慈竹(Bambusa emeiensis L. C. Chia & H. L. Fung)为对照,对重庆市梁平县寿竹秆形结构的垂直变化、材积与生物量以及纤维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寿竹秆的节间长度随竹高度呈现先长后短的变化趋势,直径与壁厚均随竹秆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寿竹材积的模型为V=0.000939H+0.001861D-0.01374,生物量模型为W=1.297D+2.053H-16.666。寿竹纤维长度平均为2.47 mm,以2~3 mm分布最多,长宽比大于100,属于制作优良纸张的较好纤维;纤维壁腔比较大,达3.85。相对毛竹而言,寿竹竹秆的节间长度更长,垂直方向上材积分布更加均匀,纤维长、长宽比大。寿竹与慈竹的纤维长度差异不大,但纤维长宽比小于慈竹,壁腔比大于慈竹。寿竹节间长,垂直分布均匀,材积和生物量大,是优良的板材利用原料;寿竹纤维长,长宽比大,是优良的造纸原料,造纸性能优于毛竹略次于慈竹。  相似文献   
98.
描述了竹亚科矢竹属一新种——中岩茶秆竹(Pseudosasa zhongyanensis S.H.Chen,K.F.Huang et H.Z.Guo)。本种与茶秆竹(P.amabilis(McClure) Keng f.)相近似,但箨环具明显箨基残留物和木栓质隆起,高于秆环,箨鞘顶端具小型外翻箨耳,耳缘具皱曲繸毛,箨舌几无毛或有短柔毛,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99.
在15~35℃、RH80%~85%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Amblyseius) californicus (Mcgregor)以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为猎物时,不同螨态的发育和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在此温度范围内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该螨能适应35℃的高温条件,雌性的发育历期最短仅为6.14d。平均产卵期和平均寿命均随着温度的上升逐渐缩短。20℃~25℃时,该螨的平均产卵量最大,达53.73粒/雌。净增殖率在20℃时最高(48.2525),且雌雄性比最大。15℃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低,分别为0.0638和1.0659,种群倍增时间最长(10.8669d),35℃时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0.1954和1.2158,种群倍增时间最短(3.5477d)。  相似文献   
100.
《生命世界》2008,(10):76-77
经历宇宙旅行后的花卉种子返回地面后,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培养下,普遍在花期、花型、株形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许多还发生开花早、花朵数多、花期长、带有香味、花型和花色新颖等优良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