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枚禄丰古猿牙齿(恒齿)的釉质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禄丰古猿牙齿釉质表面有明显的釉面横纹结构;釉面横纹的密度向牙颈方向逐渐增大;观察记数了4枚牙齿的釉面横纹数,进而推算出牙冠的形成时间和年龄。与化石人科成员、现代人及现生大猿比较,禄丰古猿牙冠发育模式及时间,与南方古猿纤细种比较接近或相似,明显长于南方古猿粗壮种,有别于现生大猿。  相似文献   
42.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04,23(2):111-118
对出自禄丰石灰坝的26个禄丰古猿下颌齿列的246枚恒齿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禄丰古猿具有普遍的带状釉质发育不全(LEH)现象,个体LEH比例为100%,恒齿LEH比例为85%。乳齿几乎没有LEH现象,第一恒臼齿的LEH比例也很低仅57%。根据牙齿萌出顺序及现代大猿的牙齿发育年龄特征,作者推断2—3岁之前的幼儿古猿很少出现釉质发育不全现象,这可能与母体的营养关照有关。禄丰古猿的LEH的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结合中新世晚期气候变化特征、古猿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及食性特征分析,作者推测:季节性营养不良可能是造成禄丰古猿釉质发育不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张建军 《化石》2014,(1):49-53
正2010年初春,受云南考古所吉学平研究员的邀请,笔者前往昆明帮助工作。来到他的工作室,他从橱柜里拿出两个标本盒,里面存放着的是经过两次转手都没能修理完的人骨化石。据介绍,这批材料是上世纪70年代,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总部设在昆明时,该局的一位工程师在广西隆林地区进行石油勘查时偶然发现的。采集地点是在一个洞穴堆积里。交给当时的云南省博物馆考古队,负责古人类学方面研究的是张兴永先生,由于当时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禄丰、元谋古猿的发掘  相似文献   
44.
郭建崴 《化石》2009,(2):4-10
为了给本期《化石》杂忠准备封面照片,我享受了一次特殊的旅游,赴号称“世界恐龙谷”的“中国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拍照。  相似文献   
45.
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豪猪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产自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豪猪化石禄丰豪猪 (新种 ) (Hystrixlufengensissp .nov.)。这是一种较原始的豪猪。它的个体中等 ;两上颊齿列往前靠近 ;下颌骨骨体较低 ,齿隙稍凹 ,其前端高于下颊齿冠面 ;颊齿齿冠较低 ;上颊齿舌侧沟横向较短 ;P4大 ,前尖通常孤立 ,中附尖很发达 ,不与中脊连 ;M3较少退化 ;上颊齿具 3齿根 ,大的内侧齿根具明显纵沟 ;下颊齿通常具 4齿根等。形态结构分析表明 ,H .lufengensis仅比H .parvae进步 ,比H .primigenia和H .sivalensis及其他种都原始。它可能代表亚洲目前已知最早、最原始的豪猪。其产出时代为晚中新世保德期 (狭义 )的较早期 (距今约 8Ma)。  相似文献   
46.
禄丰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十年来采集的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进行阶段性研究,对这两类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提出进一步的看法: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在形态上表现出同种二形的性质,因此它们是同一个种的雌雄个体,它们的学名被修订为禄丰西瓦古猿(sivapithecuslufengensis);禄丰标本的有些特征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古猿,而相似于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因此它们可能是向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方向进化的一个代表类型。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禄丰腊玛古猿化石地点的食肉目化石予以分类记述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8.
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的大熊猫祖先化石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对1981年以前和1983年在云南禄丰古猿产地发现的,为本文后一作者于1984年和1985年订为Ursavus depereti的化石材料进行了再研究。通过对标本的仔细观察及与有关属种的对比,作者将上述化石材料订为一新属新种Ailurarctos lufengensis gen.et sp.nov.。此种动物在形态特征和系统关系上介于Ursavus和Ailuropoda之间,它很可能代表了目前已知大熊猫类最早的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49.
1984年和1985年本文后一作者曾将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一种小型而冠面无强烈褶皱的熊类化石归人Ursinae indet.现经重新研究,认为它应属Ursavus。鉴于它和Utsavus已知其他种的区别,订一新种U.sylvestris。它与欧洲的U.ehrenbetgi大体处在同一进化水平上。在原认为是Ursinae indet.的材料中,有两枚M_1,其特点与U.sylvestris者不同,暂以Ursavus sp.记之。  相似文献   
50.
本文记述的是在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产地发现的长臂猿类化石,它是一种与上猿较为相似而又具有一些进步性质的长臂猿类。它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晚中新世此类化石记录稀少的状况,使我们对这一时期的长臂猿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现生长臂猿起源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化石依据。鉴于它的形态特征和地史分布,作者把它订为一新属新种Laccopithecusrobussus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