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生命科学》2007,19(2):158-158
神经元的存活对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及发展都十分重要。TRP通道是一类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可以影响从痛觉到雄性生殖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TRPC通道是TRP通道的一个亚家族,可被与磷脂酶C偶联的受体(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激活。  相似文献   
122.
小胶质细胞是脑中的巨噬细胞,也是脑实质中唯一的一种免疫细胞,因而被看作是中枢神经系统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其他非感染病理状态下,如脑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小胶质细胞也发挥着保护和毒性损伤的双重作用。相比较其病理功能,人们对小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长期以来很少关注。然而,近几年关于小胶质细胞生理功能的研究在多个方面都有突破。这些研究结果揭示,小胶质细胞在发育的神经系统中起着调控神经元存活和修饰突触的作用,并且在成熟的健康脑中具有探测和调控神经元活动的功能。将着重对近几年关于小胶质细胞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3.
蛋白4.1家族是细胞骨架蛋白,包括4.1N、4.1B、4.1G和4.1R四个成员,含有膜结合结构域、血影蛋白-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3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和功能域。蛋白4.1家族在人体包括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对蛋白4.1家族在神经系统Ca2+信号转导、受体通道定位与转运、髓鞘等多种重要结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综述。近来,蛋白4.1家族发挥抑癌基因作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4.
为应用猕猴和树鼩动物模型研究毒品成瘾对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对大麻素及阿片受体在正常猕猴和树鼩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表达进行初步确定.采集正常猕猴和树鼩新鲜组织(皮质、小脑、脑干、海马、脊髓、脾脏),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大麻素与阿片受体mRNA在猕猴和树鼩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猕猴脑部各区包括脾脏均表达大麻索受体1(CNR1),而大麻素受体2(CNR2)只表达于脾脏内.三类阿片受体中,mu(μ)受体表达最为广泛,在以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delta(δ)受体表达的组织最少,只在海马表达;kappa(κ)受体表达介于两者之间,分别在皮质、小脑、脑干、脊髓中表达.在树鼩组织中,CNR1和CNR2表达于整个大脑重要脑区中,且CNR1表达量高于同一区域内CNR2表达的鼍:脾脏中CNR2的表达较高,而CNR1不表达.三类阿片受体只有检测到μ受体在脑部与脾脏表达,且在各个脑区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脾脏的表达量;δ体和κ受体在被检各个组织中均无表达.总体而言,两种大麻素受体在猕猴和树鼩体内表达情况与人类和鼠的情况类似,而三类阿片受体在猕猴体内表达情况与人类吏为接近.猕猴和树鼩可能可用于人类毒品成瘾的研究;猕猴在某些神经受体的表达更接近人类,其在研究毒品成瘾的机理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5.
中华大蟾蜍染色体标本制备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是我国特有的无尾两栖类动物该动物分布广、易捕捉,其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较为独特,故一直是医学生理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同时,中华大蟾蜍的染色体具有体积大、数目少、形态典型等细胞遗传学特点,是遗传学上进行染色体观察和研究的好材料,非常适于进行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和单染色体文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6.
通过三个具体应用实例,介绍了非损伤微测技术在感觉与神经系统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7.
活化的T细胞核内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NFAT)作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 NFAT的活化主要是通过细胞内钙/钙调神经磷酸酶(Ca2+/calcineurin)的刺激启动,它脱磷酸后发生核转位并与DNA的特定序列结合,同时通过与其它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调节目的基因的特定表达. NFAT在免疫系统中所调节的基因表达已经得到了充分的研究. 近年实验研究发现,NFAT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NFAT家族蛋白的分类、结构、磷酸酶与激酶对其出入核的调节及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使得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的作用. 此外,由于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等药物在神经系统应用的局限性,对于NFAT调节深入研究,也将为筛选或者开发更为高效、低毒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8.
目的分析微小膜壳绦虫感染人体所致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阐明微小膜壳绦虫病发病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大连地区1例微小膜壳绦虫病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其流行病学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人体感染少数微小膜壳绦虫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感染严重时,尤其在儿童可表现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症状,注意饮食卫生和加强鼠害防制是控制该病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9.
CT-1最初是从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细胞因子,其结构与细胞因子IL-6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同源性,是IL-6家族成员之一。CT-1对心肌细胞既有肥大诱导作用,又有保护作用,其促进多种神经元的存活并能改变交感神经元的递质表型;同时,CT-1刺激肝细胞活性并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30.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控制红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受体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均有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外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以求为外周神经损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