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李艳青  黄德斌 《蛇志》2016,(4):494-496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于机械通气48h后,或撤机、拔管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这一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常导致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推迟、ICU留治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VAP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影响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增加了呼吸机通气患者的病死率。在我国VAP的发病率可达31.4%~36.10%,而VAP导致的死亡率则高达29.2%~40.1%[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VAP发生率与病死率,是改善患者疾病转归的有效措施。本文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2.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安吉县人民医院经血清学检查确诊的62例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最常见症状有发热、顽固性咳嗽,另外还有皮疹、肝功能损伤、脑炎等肺外损害。80.3%的患者发病初期周围血象中白细胞<10×109/L。影像学以磨玻璃影、气腔实变影常见,多呈小叶性分布,密度多不均匀。实验室检查发现肺炎支原体IgM在起病1周左右产生,在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予以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全部治愈。结论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产生肺外器官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有利于早期诊断,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浙江省社区和医院获得性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基因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社区和医院获得性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随机各抽取20株菌株进行CTX-M基因型检测。结果社区和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共收集到93株和992株,产ESBLs菌株的阳性率分别为47.7%和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性菌株CTX-M基因检出率为30.0%(6/20),其中又以CTX-M-9为主(4/6)。医院获得性菌株CTX-M基因检出率50.0%(10/20),其中CTX-M-9占7/10。医院获得性菌株对头孢呋辛、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呋喃妥因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明显低于社区获得性菌株(P0.05)。结论浙江省医院获得性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菌株,ESBLs基因以CTX-M-9为主。  相似文献   
84.
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暴雨径流消减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刘文  陈卫平  彭驰 《生态学报》2016,36(6):1686-1697
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地区内涝事件频繁发生。绿色基础设施是减轻城市洪涝的有效措施之一。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等模型的复杂性使得规划管理者对模型的操作和应用存在困难,而且缺乏对绿色基础设施径流消减机制的展现。目前的研究中,比较单个与综合绿色基础设施配置径流消减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水量平衡和城市水文过程,开发了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消减作用的暴雨径流模型,并以北京市一典型社区为例,模拟研究了一年一遇和五年一遇两种暴雨条件下不同绿色基础设施配置对暴雨径流流量和峰值的消减效率。结果表明:用两场野外监测的降雨和径流数据验证模型得到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8和0.71,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99和0.96,表明模型是可靠的。在一年一遇和五年一遇两种暴雨条件下,将常规绿地改造成5 cm深度的下凹式绿地,径流量分别减少了8.23%和23.30%,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20.31%和29.11%;在建造300 m3调蓄池的情景下,径流量分别减少了84.90%和20.97%,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88.99%和0.10%;在50%的不透水地表铺装透水砖情景下,径流量分别减少了46.51%和38.52%,径流峰值分别减少了39.96%和35.48%。3种绿色基础设施都可以较好的消减社区暴雨径流,但是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强,下凹式绿地的消减效果略增强,调蓄池的消减效果变差,透水砖铺装的消减效果较稳定。综合3种措施对暴雨径流具有显著消减效果,可以100%消减一年一遇暴雨产生的径流,在五年一遇设计暴雨条件下,分别消减75.47%的总径流量和64.52%的径流峰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09例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采用无菌方法收集患者晨痰或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阳性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对痰标本或者是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187次,培养阳性152次,阳性率为81.28%,共培养出病原菌2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2株占67.84%,革兰阳性菌76株占26.86%,真菌15株占5.30%。革兰阴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美洛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6.18%,65.31%,70.97%,64.00%,71.43%;对氯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氯霉素,头孢吡肟,氯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47%,6.12%,3.23%,8.00%,7.14%。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100.00%,90.00%,84.62%;对红霉素,红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5.26%,0.00%,0.00%。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高且存在耐多药现象,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索肺超声(LUS)在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我院确诊为CAP的患儿95例,以腋前线、腋后线为界,将患儿肺脏分为前、后、侧三个区域,对所有患儿进行LUS检查,观察胸膜线、B线、肺实变程度及胸腔积液,并对支气管充气征进行检查。结果:95例CAP患儿经LUS检查后,诊断为阳性的有93例,阴性有2例,准确率为97.89%;CAP患儿的LUS的主要表现为肺泡-间质综合征、支气管充气症、胸膜线异常、胸腔积液;80例为综合表现(84.21%),15例为单一表现(15.79%)。结论:LUS诊断CAP患儿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果安全可靠,可以应用于为临床诊断CAP。  相似文献   
87.
88.
《生物磁学》2009,(8):1439-1439
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仪器信息网论坛升级为全新社区,由”仪器论坛”、”圈子”、”iLog博客”、”积分商城”和”积分加油站”五个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89.
《生物磁学》2009,(9):1640-1640
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仪器信息网论坛升级为全新社区,由”仪器论坛”、”圈子”、“iLog博客”、”积分商城”和”积分加油站”五个模块组成。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甲泼尼龙治疗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183例。根据病情程度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n=90)和RMPP组(n=93),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儿童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RMPP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治疗,并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低剂量组[2 mg/(kg?d)]、中剂量组[3 mg/(kg?d)]和高剂量组[4 mg/(kg?d)],每组各31例,对比三组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MPP组发热天数长于GMPP组,特异性体质、肺外并发症患儿比例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GMPP组,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GM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天数≥10 d、特异性体质、有肺外并发症、CRP≥24 mg/L、LDH≥250 IU/L、IL-6≥17 pg/mL是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高剂量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中剂量组、低剂量组(P<0.05),但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且高剂量组上述时间均短于中剂量组(P<0.05)。低中高剂量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RMPP的发生受到发热天数、特异性体质、肺外并发症以及CRP、LDH、IL-6水平等因素影响。应用4 mg/(kg?d)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疗效较好,可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