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寄生性天敌蒲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蒲螨属Pyemotes具有特殊的生活史和形态特征,是多种害虫的体外寄生性天敌。蒲螨属的种按照形态等特点分为2个组,分别为小蠹蒲螨组(Pyemotes scolyti group)和球腹蒲螨组(Pyemotes ventricosus group)。国内外对蒲螨毒素的研究较多,已知其属于昆虫神经毒素,能使寄主昆虫永久性麻痹,有些种类还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皮炎。对一些种类蒲螨的毒素组成成分、毒素基因重组技术等进行研究,对蒲螨毒素基因的优化和重组仍将是进一步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类很有潜能的害虫天敌资源,蒲螨应用方面的报道还较少,国外集中在麦蒲螨对仓储害虫和红火蚁的防治方面;我国有利用小蠹蒲螨防治小蠹虫的报道,近年来防治双条杉天牛取得成功,表明其用于防治钻蛀性害虫特别是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前景良好,因此,应对蒲螨蒲螨寄主谱、寄主选择机理、寄生机理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2.
关于西侯度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西侯度地点出土的石质标本,从发现之始,即有争议。其上有明显的水流碰撞和磨蚀痕迹是客观事实,中外旧石器考古学家对原研究者认定的石制品提出质疑是从实之论。本文简述了中国更新世早期的文化研究历史,对西侯度地点出土的两项“人工制品”和“用火遗迹”等作了初步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等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日本血吸虫尾蚴头腺及钻腺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毅勋  谢觅 《动物学报》1994,40(2):113-118
通过电镜观察发现: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头腺为多导管的单细胞腺,由腺体部和若干突起状的短导管构成,其分泌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大小为 0. 29 × 0. 23μm,具有同心的环层膜状结构。前钻腺含有 A、B两型分泌小体。 A型分泌小体近似圆形,平均大小为 0. 46× 0. 32μm,基质为电子致密的均 匀结构;B型分泌小体数量众多,略呈不规则的圆形,平均大小为1.02×0.82μm,基质为中等电子致 密并含十余个小圆形的电子透亮区。后钻腺含有椭圆形或长条状的分泌小体,平均大小为0.97×0.62μm,基质呈同质性,或伴有电子密度较深的圆形聚集物,或基质呈泡沫状。每根钻腺导管 的胞质外周具有许多沿导管长轴纵行的微管结构,在导管周围有纤维性网状构造包绕,起着对细长导管的支架作用。在导管束外周又有大量肌纤维包统而形成的鞘状结构,它对管内分泌小体的排出可能具有选择性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
Aims To estimate the size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3-m-deep soil inorganic carbon (SIC) stock across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Methods W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ed soil samples from 342 3-m-deep cores and 177 50-cm-deep pits across the study area. Using Kriging interpolation, we interpolated site-level observations to the regional level. The distribution of SIC density was then overlaid with the regional vegetation map at a scale of 1:1000000 to calculate SIC stock of the alpine steppe and alpine meadow. Kruskal-Wallis tests were further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of SIC density between the two grassland types and among soil depths with 50 cm-depth intervals.Important findings The total SIC stock at depths of 50 cm, 1 m, 2 m and 3 m were estimated at 8.26, 17.82, 36.33 and 54.29 Pg C, with SIC density being 7.22, 15.58, 31.76 and 47.46 kg C·m-2, respectively. SIC density exhibited large spatial variability,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southeastern to the northwestern plateau. Much larger SIC stock was observed in the alpine steppe than alpine meadow, with the former accounting for 63%-66% of the total stock at depths of 50 cm, 1 m, 2 m and 3 m. A large amount of SIC stock was found in deep soils (1-3 m), amounting to approximately 2 times as much carbon stored in the top 1-m-deep soil laye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SIC density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assland types. The highest proportions of SIC occurred in the upper 50 cm layer for the alpine steppe while the highest proportions occurred in 100-150 cm layer for the alpine meadow.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at a large amount of SIC is stored in deep soil layers,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evaluating terrestrial carbon balance under global change scenario.  相似文献   
35.
帽儿山温带落叶阔叶林细根生物量、生产力和周转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生物量、生产和周转测定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局域尺度空间变异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帽儿山温带天然次生林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在0~100 cm剖面的垂直分布与0~20 cm细根的季节动态、生产力和周转率,对比了采用连续根钻法(包括决策矩阵法和极差法)和内生长袋(直径3和5 cm)估测细根生产力和细根周转率,并探讨了可能影响细根的林分因子。结果表明: 76.8%的活细根生物量和62.9%的死细根生物量均集中在0~20 cm土层,随着深度增加,二者均呈指数形式减少。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显著,可能与冬季几乎无降雪而夏季降雨异常多有关。2种直径内生长袋估计的细根生产力无显著差异;对数转换后决策矩阵、极差法和内生长法估计的细根生产力和细根周转率差异显著。随着土壤养分增加,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比值显著增加,死细根生物量显著减少,但活细根生物量、细根生产力和细根周转率均无显著变化;细根周转率与前一年地上木质生物量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当年地上木质生物量增长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3D数字技术结合超声骨刀技术在胸椎管黄韧带骨化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为胸椎管骨化症,在2016.01至2019.01行手术治疗的共计38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3D+超声骨刀组(观察组,17例)与磨钻治疗组(对照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如下三大项指标:手术指标(术中出血、椎板切除时间等),疗效指标(术后JOA评分等)及并发症指标(脑脊液漏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体节段等指标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D+超声骨刀组患者在出血量,椎板切除时间等指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JOA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3D+超声骨刀组显著优于对照组。3D+超声骨刀组中出现4例脑脊液漏患者,而对照组中出现8例脑脊液漏患者。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其中,3D+超声骨刀组中未出现器械损伤硬膜者,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器械损伤硬膜。结论:与传统的磨钻技术相比,使用3D打印技术+超声骨刀技术能够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并且具备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7.
香梨优斑螟 Euzophera pyriella Yang是新疆果树重要的蛀果蛀干害虫,严重制约着香梨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了香梨优斑螟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2~5日龄香梨优斑螟飞行能力较强,4日龄飞行能力最强;吊飞14 h,平均飞行距离14.37±1.35 km,平均飞行时间9.40±0.55 h,平均飞行速度1.59± 0.08 km/h 。雄成虫飞行距离显著远于雌成虫,但飞行时间和速度差异不显著。雌雄成虫取食补充营养后飞行能力均有提高,但飞行距离和速度差异不显著。不同交配状态的香梨优斑螟飞行能力测定结果显示,未交配成虫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均高于已交配成虫,但飞行时间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深入阐明香梨优斑螟飞行生物学和扩散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运用偏振光显微镜来观测无菌性松动人工关节假体周围的聚乙烯颗粒分布,评估其在研究磨屑颗粒诱导假体无菌性松动机制及防治措施等实验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我们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动物模型,在左侧胫骨髓腔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假体。并分别于假体表面和膝关节腔内植入0.5×107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颗粒。术后行四环素荧光双标记。膝关节滑膜组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骨组织改良丽春红染色后分别用普通光镜和偏振光镜观察,未染色的骨组织行荧光显微镜和偏振光镜观察。结果:在聚乙烯颗粒刺激下,膝关节滑膜组织增生明显,骨-假体结合差,假体周围骨小梁稀疏,偏振光显微镜可清晰显示双折光性的聚乙烯颗粒在膝关节分布于滑膜及其深层结缔组织中,在骨-假体间隙间大量充填,阻碍骨-假体整合。结论:运用偏振光显微镜可以清晰而简便地观察滑膜和假体周围的聚乙烯颗粒分布,与传统实验方法相比,更加直观、简便和经济。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出土的262例人骨标本的牙病情况尤其是龋病、牙周病、根尖周病以及牙结石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知磨沟墓地古代居民牙齿疾病的基本情况:1)牙病的罹患率性别差异显著,女性龋病和根尖周病的罹患率高于男性,而在牙周病和牙结石的出现率上则是男性高于女性;2)牙病的罹患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3)龋病、牙周病及根尖周病多发于臼齿,牙结石多发于门齿;4)重度磨耗牙齿多发牙周病及根尖周病;5)牙病罹患率不仅受到性别、年龄、牙位以及齿冠磨耗程度的影响,而且与磨沟组古代居民农业种植食物和采集食物并重的食物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了明确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成虫飞行扩散能力及相关因子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SUN-FL型智能昆虫飞行信息系统(飞行磨)吊飞方法, 测定了不同日龄、性别的枣实蝇成虫的飞行能力, 并探究了温度对枣实蝇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羽化后12 d左右的枣实蝇飞行能力最强, 雌虫平均飞行距离和最远飞行距离分别为1.037和3.192 km, 雄虫分别为0.943和3.085 km; 枣实蝇飞行能力随着日龄的增加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相同日龄的雌成虫平均飞行距离、平均飞行时间略高于雄虫, 雌、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平均最快飞行速度、平均飞行时间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环境温度28~34℃为枣实蝇最佳飞行温度区间, 且31℃条件下飞行能力最强。【结论】由此可见, 枣实蝇成虫具有较强的迁飞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