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9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Lewis(y)抗原稳定高表达细胞株RMG-I-H,研究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含量变化与细胞对卡铂耐药性的关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卡铂作用后细胞系RMG-I—H及其对照组RMG-I、RMG-I—C的细胞生长抑制率(IR);利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凋亡,同时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比率;利用荧光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细胞凋亡状态.结果表明,RMG-I-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8.07±2.42),明显高于对照组RMG—I(28.83±3.57)和RMG-I-C(25.71±8.24)的IC50(P〈0.01),后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3组细胞均存在凋亡,经30mg/L、60mg/L卡铂处理后细胞再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RMG—I-H的相对凋亡率分别为(20.43±0.71m和(38.11±0.33)%,为对照组的49%-6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个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直接观察了细胞形态变化,每个浓度组RMG-I-H的凋亡程度均低于RMG-I和RMG-I-C.说明细胞表面Lewis(y)抗原含量增加的同时,卵巢癌细胞对卡铂的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992.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卯单链抗体库的构建、筛选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单链抗体(scFv)表达文库,以天然分子候选疫苗SIEA26~28ku为靶抗原筛选SIEA单链抗体库,获得特异性单链抗体.并将该scFv基因亚克隆至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32a,诱导SIEA26-28ku特异性scFv大量表达.随后以此为探针筛选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以期获得SIEA2628ku天然分子候选疫苗相关的编码基因.结果显示,所获得的SIEA26-28ku特异性scFv,表达量高,采用该探针初步筛选出相关基因核糖体蛋白S4.SIEA26-28ku特异性scFv的获得,为进一步筛选、分析鉴定抗日本血吸虫病天然分子候选疫苗SIEA26-28ku的编码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原儿茶酸促进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能够促进干细胞增殖的药物,观察了中药益智仁(Alpinia oxyphylln)中提取的原儿茶酸对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对凋亡的PC-12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原儿茶酸能够促进人脂肪干细胞的增殖,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的结果显示,原儿茶酸处理组细胞S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其中,1.5mmol/L原儿茶酸处理组细胞S期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增加2倍以上.同时,该组细胞G2/M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G0/G1期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1.5mmol/L原儿茶酸处理组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明显升高.cyclin D1-siRNA转染显著抑制了原儿茶酸对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诱导和脂肪诱导的结果显示,原儿茶酸处理后,人脂肪干细胞仍保持间充质干细胞多分化潜能的特性.上述结果提示,原儿茶酸有可能在人脂肪干细胞介导的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进行脑功能研究是目前的一个热点。现以逻辑计算为认知任务,利用fMRI进行数据采集。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算法分别对14例正常人的计算和无任务静息状态的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并做对比分析。观察振幅增强或减弱情况,发现计算任务下相关激活脑区存在低频振荡,逻辑认知的负载也导致了默认(default mode)网络改变;同时针对相关的改变做出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95.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年来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发展热点。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疫检验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将推动传统物种鉴定方法的更新,可在检疫检验领域中实现非专家检定,这对进出口口岸生物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感染小麦条锈病后的光合常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的变化。实验显示,条锈病侵染导致感病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降低;抗病小麦经侵染后净光合速率却有恢复过程,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此外,感病小麦叶片被侵染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受到抑制,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但PSI电子传递速率受到的影响较小;抗病小麦小麦叶片被侵染后电子传递速率所受影响较小。同时发现,病程中,感病和抗病小麦PSII的光合反应中心D1蛋白含量变化总是与PSII电子传递速率的变化类似,推测D1蛋白的表达量变化是引起PSII电子传递活性与全链电子传递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7.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高产量的纯化核心蛋白。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以HCV—H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扩增获得核心区基因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BVIL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BVIL1-C,转化HB101宿主菌,通过温度诱导表达核心蛋白。结果:扩增得到目的基因长度为573bp,构建pBVIL1-C表达载体,在HB101宿主菌中通过温度诱导获得稳定表达,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21%,Western—Blot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可与HCV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HCV核心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998.
假蜜环菌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该真菌菌丝体的液体深层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工业化发酵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改变碳源、氮源、无机元素和C/N比对该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情况,包括测量各培养条件下耗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观察菌体的生长形态等等。结果:假蜜环菌的菌丝产量在第6d可达到最大值,其后会逐渐降低,并伴有溶菌的现象发生。在培养初期加入微量钴元素有利于刺激糖代谢提高菌体对糖的利用率,其作用主要是缩短延滞期。进入指数生长期后连续补加碳源有利于菌体迅速生长。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l%和蔗糖1%为碳源,以酵母浸膏l%为氮源,KH2PO4 0.1%,MgSO4 0.05%Z,元素钴适量。液体深层发酵培养6d后菌丝生长状态已达到最佳,在此条件下搅拌发酵培养可收获20mg/ml(干重)的菌丝体。  相似文献   
999.
应用PCR方法从含有1TrVirusORF2的质粒pET-His-TTV2中扩增出606bp的蛋白质编码区,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I中以表达成GFP—VP2融合蛋白。构建出的重组质粒pEGFPTFV2经过酶切分析和PCR鉴定。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EGFPTTV2质粒DNA转染Cos7细胞,通过RT-PCR分析,证实细胞中存在ORF2基因的转录产物。用共聚焦显微镜结合PI染色技术研究1TTV P2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TrVVP2分布在细胞质中和细胞核膜内侧。因此推测VP2作为一种非结构蛋白,功能可能是参与病毒DNA的复制或转录。  相似文献   
1000.
盐胁迫下绿豆幼苗的超微弱发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绿豆种子早期萌发时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绿豆胚根的生长速度(根长)减慢,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超微弱发光的强度显著下降。萌发期间,SOD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活性与生物光子强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有可能成为植物盐胁迫研究的有效工具,对于进一步理解盐胁迫机理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