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7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记忆和其他高级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的神经影像学研究通常是探索AD患者局部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变化.随着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和人脑连接组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研究者已经能够考察AD患者脑结构和功能连接通路.采用这些方法,最近的研究已经发现,AD患者脑网络的连接强度、网络效率、模块化组织和核心脑区连接的下降,并发现这些变化与患者的记忆评分等密切相关.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提供了新颖的观点来解释AD病的脑区失连接病理生理机制,而且发现的AD异常脑连接模式可能作为敏感特征应用于AD早期辅助诊断的影像标记物研究.特别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在AD患者脑神经网络出现的异常连接模式,在AD前期即轻度认知障碍期患者中也已出现,表明了将AD影像学研究的重点前移到AD前期这一可治疗阶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建立结核病小鼠模型,并对其病理变化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通过气雾攻击方式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接种至C57BL/6J小鼠体内.在感染后的4周、6周、8周对小鼠进行micro-CT活体动态扫描,无菌分离肺脏和脾脏,肉眼观察病变情况,活菌菌落计数,组织病理检测(HE和抗酸染色).结果 肉眼观察和micro-CT扫描发现,不同时间小鼠肺部感染情况逐渐加重,至感染后第8周时病变弥漫至整个肺部;HE染色肺组织出现弥漫性肉芽肿样实变;抗酸染色可见结核分枝杆菌.结论 通过大体病变、病理、影像、菌落计数几个方面对建立的小鼠模型进行综合分析,证明利用气雾攻击法感染的结核病小鼠模型建立成功;该模型在形成病变时与结核患者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对其完善的综合评价有助于在相关研究中对该小鼠模型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评价MR活体检测肝癌免疫基因治疗的价值。方法:建立兔肝癌的动物模型,研究组30只注射磁标记负载肝癌相关抗原的DC疫苗,对照组10只不注射疫苗。通过MRI成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信号改变。结果:接种肿瘤14 d后,MRI平扫T2WI期36个病灶显示34个(94.44%),采取强化扫描所有病灶均得以显示;接种21d后,MRI平扫即可显示所有病灶。注射DC疫苗后,三组的肿瘤体积变化不大,部分体积有所缩小,无播散、转移现象。注射DC疫苗后肿瘤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但不同注射方式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接种21 d后的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增强扫描后可见肿瘤壁较14 d时有不均匀的增大。28 d后,肿瘤继续扩大,部分出现肝内大面积播散或肺内转移,肿瘤病灶的T2信号增强。结论:肝癌DC疫苗治疗的活体MRI成像检查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技术在上腹部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使用的机器为美国马可尼公司生产的Elips 1.5T磁共振成像仪,常规检查上腹部病人,研究对象的条件:在自动匀场时出现单水峰的位置与Y轴不重叠,选择40例病人做两次扫描,第一次是匀场自动完成后进行扫描;第二次是在匀场时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得FID最大的水峰调整到Y轴上,提交后进行扫描,对40例的图像进行自配对,比较压脂图像质量。结果:压脂序列图像:自动匀场完成后重T2加权T2/C薄层图像均含有脂肪信号,经最大信号投影重建胰胆管图像也含有脂肪信号,整体图像对比度差;经人工干预手动调节使水峰的最高点与Y轴重叠,扫描所得图像不含脂肪信号。结论:快速动态自动匀场可以使MRI图像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在自动匀场时通过人工的干预可获得高质量的压脂图像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早期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常规MRI检查显示脊髓内无异常信号,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SE-EPI)序列,进行DTI扫描.测量压迫部位脊髓的ADC值及FA值作为病例组,选择病变上或下方两个节段以上未受压正常脊髓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其ADC值及FA值.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ADC及FA值差别,计算ADC值及FA值诊断脊髓损伤的敏感性.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DTI检查均可得到ADC图及FA图,经图像后处理,脊髓显示清晰,图像无变形及伪影.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DC值降低,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DC值增高,平均ADC值为(1.388± 0.149)x 10-3 mm2/s.44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值降低,1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值增高,平均FA值为0.476±0.085,受压处脊髓平均ADC值升高,平均FA值下降,与正常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3.33%,FA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结论:DTI与常规MR比较,能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新特征(脑桥"十字征"和"壳核裂隙征")在MS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诊断为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头部MRI资料。结果:21例MSA患者中,Shy-Drager综合征(MSA-A)9例,早期临床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头部MRI检查脑桥"壳核裂隙征"和"十字征"为Ⅰ期;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MSA-C)5例,3例发病后1年头部MRI脑桥"十字征"达Ⅱ期;"壳核裂隙征"为Ⅰ期,2例发病后3年头部MRI脑桥"十字征"达Ⅳ期。黑质纹状体变性(MSA-P)7例:早期临床均有运动迟缓、震颤等表现,3例发病后1年脑桥"十字征"Ⅰ期,"壳核裂隙征"Ⅲ期;3例发病后2年脑桥"十字征"Ⅰ期,"壳核裂隙征"Ⅰ期;另1例发病后9月脑桥"十字征"Ⅰ期",壳核裂隙征"Ⅱ期。结论:认为临床表现与头部MRI检查显示的新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有助于MSA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7.
《生物产业技术》2012,(4):91-91
全球生命科学分析技术的领导者ABSCIEX,近日宣布推出ABSCIEXTripleTOF4600高分辨质谱仪,将TripleTOF技术开创性的功能用于常规分析的主力平台。TripleTOF系统是目前唯一一个具有同时定性定量分析的高分辨质谱平台,它将高分辨能力,高灵敏度和高扫描速度整合在一起,每个样品都可以采集到最可靠的高分辨准确质量数质谱信息。  相似文献   
78.
主要综述了须癣毛癣菌在特比萘芬作用前、后的形态学变化。当特比萘芬作用于须癣毛癣菌后,因浓度不同而发生程度不同的超微结构改变。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发生弯曲和肿胀,顶端和中间出现球状膨大,菌丝变短粗,甚至坍陷、剥脱、破裂。分生孢子的细胞壁表面粗糙、出现小孔、凹陷、甚至外层剥脱。在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皱缩的胞浆膜和细胞外壁之间或细胞核内出现电子致密颗粒,胞浆膜、核膜、线粒体膜等不连续甚至出现变性。分生孢子细胞壁外层剥离,细胞膜被破坏,胞浆内出现膨大的空泡和电子致密区,并黏附到胞浆膜上。  相似文献   
79.
黑龙江椴树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立蔷  周浩  曲伟娣 《植物研究》2008,28(2):183-18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及糠椴(T. mandshurica Rupr.et Maxim.)叶片的微观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微观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紫椴与糠椴叶片上表皮微观形态相同,而下表皮气孔器的形态类型、蜡质纹饰和角质膜的形态特征、单位面积上星状毛的数量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些微观形态差异可作为区分紫椴和糠椴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产前胎儿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卫生问题,产前诊断是减少患儿出生缺陷的有效预防手段和措施。作为产前超声诊断重要补充的手段,胎儿MRI检查具有多方位、多参数、高质量、大视野成像的特点。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具有US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宫内治疗技术的开展和提高,其潜在的价值和应用前景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各种快速MR成像方法的应用,胎儿MRI研究有了很大进步,不仅能有效地评估胎儿的正常解剖、发育变异及病理改变,而且功能MRI也正积极尝试用于胎儿正常发育及疾病的研究中。正硝地解释胎儿MRI的影像学表现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胎儿MRI研究的方向。客观地认识MRI在产前检查中的优势与劣势、合理地应用不同的成像序列,有利于更准确地检出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