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笔者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骆驼蓬种子所含有效成分去氢骆驼蓬碱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工艺合理可行 ,结论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研究口服双氢可待因/醋氨酚复方片在流产术中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孕6-12周无人工流产禁忌症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术前0.5-1小时口服两片路盖克,对照组不服药,两组均于流产术中扩宫前以棉签蘸2%利多卡因1ml,插入子宫颈管内2CM左右,3-5分钟后手术。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65.3%;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8%;两组出血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口服双氢可待因/醋氨酚复方片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安全方便的人工流产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冯怡  马清钧 《生命的化学》2002,22(5):435-439
胶原蛋白XⅧ(COXⅧ)是一种十分保守的基底膜胶原蛋白成分,根据其蛋白质结构特点,它和COL XV一起构成MULTIPLEXINs胶原亚家族。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硫酸肝素糖链,是迄今发现的第三个基底膜硫酸肝素蛋白聚糖。COLXⅧ基因具有两个结构不同的启动子区,由此产生组织分布各异的不同变体,它们在胚胎发育中具有器官特异的调控功能,特别是在视网膜发育中,完整的COLXⅧα1链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94.
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召  杨洪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12,55(5):618-624
为协调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稻茎浸渍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 捕食褐飞虱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氯虫苯甲酰胺的推荐剂量下, 黑肩绿盲蝽功能反应模型的结构没有改变, 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在推荐剂量下, 氯虫苯甲酰胺可降低黑肩绿盲蝽的瞬时攻击率(a′); 药剂处理后黑肩绿盲蝽若虫对褐飞虱卵、1龄若虫和2龄若虫的处理时间(Th)比对照分别增加163.03%, 104.21%和95.11%, 而黑肩绿盲蝽成虫对它们的处理时间则分别增加81.97%, 102.45%和99.52%; 药剂处理后黑肩绿盲蝽日最大捕食量(Na*)降低, 其寻找效应(S)也减弱。研究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捕食作用存在着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粉红粘帚霉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光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一种明显促进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Lindl.生长的粘帚霉属真菌——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 (Link) Bani.的菌丝体分离鉴定了1,3-二棕榈酰基-2-(4,4-二甲基庚二酸单酰基) 甘油酯(I),4,4-二甲基庚二酸(II)等4个化合物。其中,I为新化合物, II 为首次从本属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健康雄性SPF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肝纤维化模型组(CCL4组)、吡非尼酮低剂量组(PFD-L组)、吡非尼酮高剂量组(PFD-H组)及正常对照组。CCL4肝纤维化模型采用0.4 ml/只10%的CCL4大豆油溶液进行小鼠腹腔注射制备,低剂量、高剂量吡非尼酮干预组在造模后采用120 mg/kg、240 mg/kg吡非尼酮(PFD)灌胃,正常对照组采用与前三组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的方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取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关基因的表达,酶联反应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可见假小叶形成;血清ALT、AST、ALP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均显著升高(P<0.05);α-SMA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PFD-L组和PFD-H组小鼠AST、ALT、ALP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PFD-L组和PFD-H组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相较于CCL4组明显降低,α-SMA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抑制(P<0.05)。病理学观察发现,PFD-L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减少,仅见少量假小叶;PFD-H组小鼠细胞排列恢复,小叶结构轻度紊乱,未见明显假小叶,恢复效果比PFD-L组好。结论:吡非尼酮对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成为肝纤维化早期干预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997.
ptaE是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漆酶编码基因,前期的体内敲除实验表明其可能参与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中的苯氧化偶联反应。本实验通过构建带有His标签的ptaE互补株,从中分离纯化了PtaE蛋白。体外酶活测定证实了PtaE参与pestheic acid生物合成中的苯氧化偶联反应,能够催化氯代二苯酮chloroisosulochrin和非氯代二苯酮isosulochrin分别生成pestheic acid及其非氯代形式RES-1214-1。对PtaE的底物专一性分析表明,PtaE具有较广泛的底物专一性,能够降解有毒物质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双酚A。  相似文献   
998.
二氢杨梅素是一种二氢黄酮醇,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以及保肝护肝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其结构中的6个羟基导致其脂溶性差及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期提高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二氢杨梅素的化学法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等研究工作,化学修饰方法涉及醚化反应、酯化反应和金属配合物等方法,合成的衍生物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氧化、神经保护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活性,并且提出二氢杨梅素结构修饰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及发展方向,为更好地开发二氢杨梅素衍生物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999.
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杨树中高效敲除多个靶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婷  范迪  冉玲玉  姜渊忠  刘瑞  罗克明 《遗传》2015,37(10):1044-1052
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细菌、酵母、动物和植物中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利用该系统在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中率先实现了对内源基因—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hydrogenase, PDS)基因的定点敲除。为研究靶点的设计和选择对该系统介导的杨树内源基因敲除效率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单向导RNA(Single-guide RNA, sgRNA)结合毛白杨PDS(PtPDS)靶基因DNA序列后对突变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sgRNA与靶基因间的碱基错配会导致突变的效率降低,甚至不能突变,其中3′端的碱基配对更为重要。进一步测序分析发现,该系统能同时敲除杨树基因组上两个同源的PDS编码基因(PtPDS1和PtPDS2),突变率分别达86.4%和50%。研究证明该系统可快速高效地敲除两个以上的内源基因,获得多重突变体杨树株系。利用该技术,本课题组已获得多个杨树转录因子及结构基因的敲除突变体株系,为将来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和杨树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氯虫苯甲酰胺诱导甜菜夜蛾细胞色素P450基因上调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采用O-脱乙基香豆素法研究了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对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了其对P450基因(CYP9A9, CYP4G37,CYP4S11和CYP6B)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HQ852049)表达的影响。【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P450酶及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均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甜菜夜蛾4龄幼虫取食0.02 mg/kg氯虫苯甲酰胺饲料至5龄, 在蜕皮后6-36 h内, 其P450s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组的1.90~2.92倍, 诱导效应高于0.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组(其P450s酶活性为对照组的1.11~1.62倍)。同时, 0.02 m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组甜菜夜蛾中肠P450基因CYP9A9, CYP4G37和CYP6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上升为对照组的1.97~3.95, 2.46~4.29及1.53~4.48倍, 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 HQ852049 的相对表达量亦增加为对照的1.85~4.08倍。【结论】结果提示,氯虫苯甲酰胺可能通过诱导3种P450基因及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 HQ852049 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而增强了甜菜夜蛾幼虫中肠P450s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