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戴丹  徐晓琪  王赛禹  李玉  张波 《菌物学报》2021,40(2):379-386
为明确灰绒泡菌Physarum cinereum的个体发育特征,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完成了该菌的生活史,并对其子实体发育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灰绒泡菌P. cinereum孢子萌发方式为裂式,显型原质团水白色;子实体形态建成可分为孢囊形成期和孢囊成熟期,孢囊成熟期幼孢囊颜色随着孢子的形成呈现白色-红棕色-黑褐色逐渐加深的变化;子实体在发育过程中孢丝形成后原生质割裂形成孢子。  相似文献   
42.
干旱胁迫下石灰花楸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控水设置4种水分梯度,研究1年生石灰花楸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石灰花楸叶片逐渐变薄,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栅海比显著升高,而重度胁迫下显著降低。(2)干旱胁迫抑制了光合色素合成,降低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时使叶绿素a/b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值升高。(3)随干旱程度加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整体下降,胞间CO2浓度整体上升,光合限制以非气孔因素为主。研究表明,石灰花楸能根据水分亏缺程度调整叶片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具有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43.
44.
多蕊石灰树属与花楸属在性状上没有明显区别,故应予以合并。提出了墨脱花楸Sorbus medogensis 这一新名称。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铅污染菜地土壤施用石灰对小白菜-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持续效果,探讨石灰修复铅污染菜地土壤的可行性,采集铅污染菜地土壤开展连续盆栽试验,设置5个石灰用量处理(0、1.5 g/kg、3.0 g/kg、4.5 g/kg、6.0 g/kg)。石灰施入土壤中平衡2周后移栽小白菜,连续种植3茬。同时采集小白菜样本和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土壤Pb有效态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等指标,并分别测定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的生物量和铅含量。结果显示:石灰对降低土壤铅有效态和小白菜中铅含量的持效性较差,但施用石灰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特别是种植小白菜后对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效果更明显,研究发现对羧酸类和胺类等碳源利用能力强的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铅有效态的含量,对聚合物类、糖类、氨基酸类和其他类碳源利用能力强的微生物可以降低小白菜中的铅含量。研究结果为石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使用提供了更合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6.
30多年来,中国新近纪堆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小哺乳动物化石,但一些种类的材料很少,而且仅在个别地点出现,在动物群中常以未定属、种记述.详细描述了4种罕见的啮齿动物,其中3种,泗洪豪鼠(Sayimys sihongensis)、亚洲别齿始鼠(Apeomys asiaticus)和新来鼠(未定种)(Neocometes sp.)发现于江苏泗洪早中新世下草湾组,一种,细小云南始鼠(Yuneomys pusillus)产自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石灰坝组.与欧亚或北美有关材料的比较研究表明,江苏泗洪标本无法归入相关属的任何已知种,因此被确定了两个新种(S.sihongensis和A.asiaticus);禄丰原归入Leptodontomys pusillus的标本与该属的特征不符,被指定为新属Ynueomys.泗洪的A.asiaticus和Neocometes sp.分别代表该属在亚洲和中国的首次记录;它们与S.sihongensis在亚洲远东地区的出现,增加了我们对这些稀有动物地理分布和欧亚古生物地理关系的知识.禄丰的新属Yuneomys与共生的Plesieomys和Heteroeomys属同为丘齿型始鼠类,可能都属热带或亚热带森林型动物;在禄丰动物群中缺少脊齿型始鼠类,与华北动物群的组成不同,似乎表明华南和华北始鼠动物群在中新世期间已有明显的分异,进而支持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不同生态区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47.
辜运富  张小平    涂仕华  孙锡发  Kristina Lindstrm 《生态学报》2008,28(5):2123-2123~2130
采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从表层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及基因多样性角度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紫色水稻土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4a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和硝化作用均不相同,施肥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会增加土壤的硝化作用;不同作物种植方式也会影响土壤pH和硝化作用,紫色水稻土旱季pH和硝化作用均大于淹水土壤.施用化肥以及化肥配施有机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硝化作用,也能够改变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长期化肥配施农家肥不仅提高了土壤的硝化作用,而且提高了土壤硝化细菌的分子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显示,10种不同施肥处理的聚类图也不同;在水稻收割后,M,NM,NPM与NPKM聚在一个群里,CK,N和NP聚在第二个群里,而NPK,NPKMZn和NPKMMn聚成第三个群;在小麦收割后,M,NM,NPM,N,NP和NPKMMn肥料影响下的硝化细菌群落聚成一个群,NPK,NPKMZn和NPKMMn肥下的硝化细菌聚在一起,形成第二个群, 对照(无肥)下的硝化细菌群落单独成为第三个群.应用PCR-DGGE技术可以揭示石灰性紫色水稻土上24a不同施肥及作物栽培管理措施下的硝化细菌分子群落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8.
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块2 500 m2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相对生长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建立了石灰山季雨林优势种尖叶闭花木、缅桐、轮叶戟、短棒柄花、油朴及林分2~5、5~20和>20 cm等3种不同径级的生物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总生物量为(319.158±79.740)t·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达96.32%,粗死木质残体和地上凋落物的总量占3.68%.乔木层生物量占活体植物的96.80%,木质藤本占2.68%,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分别为0.39%和0.12%.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茎为最高(63.72%)、根为18.82%、枝为15.63%,叶的比例仅为1.84%.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20≤D≤40 CB)和大径级(D>40 cm)中,并集中分配于少量优势树种内.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处于该地区的较低水平,其叶面积指数为7.697±1.419.  相似文献   
49.
石山稀有濒危植物在迁地保护后的性状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比研究了7种石山稀有濒危植物在石灰岩土壤以及迁移到酸性土壤后的外形特征,生长发育习性及化学元素含量,结果表明,7种石山稀有濒危植物迁移到酸性土壤后发生了以下变化:1)外形变化主要表现为叶片变大变薄,有的植物种子或叶形有变化;2)迁移后开花,结实,落叶期晚1周以上,在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营养生长期没有变化;3)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N,Zn,B,Al的含量增加20%以上,而Ca含量减少10%;4)Al的含量虽增加很多,但仍远低于酸性土壤中的植物;Ca的含量虽然减少,但仍高于酸性土壤植物;5)元素K,B的生物吸收系数在石灰岩土壤高于酸性土壤,其他元素N,P,Ca,Mg,Fe,Al,Mn,Zn的生物吸收系数则是酸性土壤高于石灰岩土壤。  相似文献   
50.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沙棘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种间关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各层及总体物种多样性基本呈“S”形波动变化.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沙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草本层>灌木层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撂荒地中较低,随群落发育逐渐增加,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在13年生的沙棘林中较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3年生的人工林中较高,在8年生的人工林中较低,在25年生的人工林中较高.人工沙棘林中种间关联正负绝对值基本呈抛物线形变化,13年生左右显著程度和联结强度较弱,群落内物种间物种替代速度缓慢,竞争较少,群落组成和结构相对稳定.在沙棘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上,应是13年生以前以保护为主,到25年生时进行适度择伐,抚育萌生幼苗,促进种群更新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