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以水生芦苇为材料,通过吸附试验、亲和试验和荧光光谱试验探讨了沙丘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特有内含物PAAC与水芦叶绿体吸附特性及其作用位点,并在固定化的条件下研究其与水芦叶片可溶性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以阐明PAAC对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水芦叶绿体对PAAC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增大并于pH 7.6时达到最大值(0.86 μg/μg),吸附量虽随离子强度的提高而降低,但降幅较小.(2)PAAC可与水芦可溶性蛋白结合,0.26 mol/L的NaCl溶液能够洗脱与PAAC结合的蛋白质,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以盐键为主,且结合蛋白质的种类特异性不明显.(3)PAAC与水芦蛋白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结合作用并可能存在变构效应,它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作用是生成PAAC-蛋白质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它与蛋白质的结合常数在1.0×10~5左右及结合位点数为1∶1.  相似文献   
752.
哺乳动物卵透明带3(Zona pellucida 3,ZP3)在诱导获能精子发生顶体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可溶性的mZP3融合蛋白,并鉴定该蛋白的免疫活性。将小鼠卵透明带3克隆至pMAL-p2x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表达菌中。用不同温度、不同IPTG浓度、不同诱导时间及不同浓度的添加剂诱导目的蛋白表达,以筛选出mZP3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大量表达纯化后以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蛋白的免疫活性。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表明mZP3已克隆入pMAL-p2x质粒。经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筛选出mZP3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为:当A600为0.6时添加0.02 mol/L葡萄糖,以0.6 mmol/L IPTG于25oC条件下诱导表达4 h。ELISA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诱导表达的蛋白具有免疫活性。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获得可溶性mZP3蛋白,为mZP3免疫不育疫苗研制及其免疫效果检测提供了可溶性抗原。  相似文献   
753.
a-突触核蛋白(a-syn)在脑神经元突触末梢广泛表达,在多巴胺神经递质的传递中起重要作用。a-syn的磷酸化使之从可溶性蛋白转变为不溶性蛋白,聚集形成Lewy氏体是散发型PD病人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检测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推测其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功能。实验采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a-syn在胚胎发育不同时期(E9.5-P0)的分布。  相似文献   
754.
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是污水生物处理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出水水质有着重要影响。对污水生物处理中SMP的产生、分子质量分布、生物可降解性、毒性、离子螯合性、吸附性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影响SMP产生的因子。分析表明,SRT、HRT、进水浓度、基质性质、有毒物质的存在以及温度都会对SMP的产生及浓度产生影响,控制系统运行的这些参数,可使出水中SMP量降到最少,从而提高出水质量。  相似文献   
755.
0.5mg/L的表油菜素内酯(epi-BR)能显著地促进黄瓜子叶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的下降,表明eni-BR能促进子叶的衰老。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测定及同工酶谱发现epi-BR可提高其活性,暗示它可能通过提高子叶POD的活性而加速子叶叶绿素的降解。另一方面,epi-BR促进子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其中主要是RuBP羧化酶含量的下降,同时,epi-BR引起子叶游离氨基酸的累积。  相似文献   
756.
本文对槐生疫霉、掘氏疫霉、樟疫霉、烟草疫霉、棕榈疫霉及辣椒疫霉等6种疫霉81株菌菌体可溶性蛋白质和酯酶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研究。结果指出,种间蛋白质图谱差异明显,种内菌株间基本一致。就酯酶图谱来说,种内菌株间存在一定差异,但种间差异更为显著。因此,本试验进一步支持槐生疫霉新种的建立。同时表明,菌体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图谱在疫霉种的鉴定和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而酯酶电泳图谱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疫霉  相似文献   
757.
半夏居群遗传分化的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分析了安徽产7个半夏(PinelliaternataBreit)居群的4种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谱带。根据其中的PER、EST和可溶性蛋白谱带的分布特征,用Forguson和Aquado&Avise的公式分别计算其谱带的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以类平均法(UPGMA)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半夏居群间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分化;鹞落坪半夏与半夏的黄山、九华山、大别山万佛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较小(D≤0.214),结合形态变异,笔者认为鹞落坪半夏只能是半夏居群中形态上较为特殊的地方宗,而不是一新种;狭叶半夏与其它6个居群的遗传距离较大(D=0.416),是半夏居群中种系分化较为强烈的一个居群。文中还讨论了半夏的遗传分化与形态变异、生境等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8.
裂殖酵母属的酶及可溶性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759.
甘薯(Ipomoea batatas)是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加工原料作物。蔗糖是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长距离转运的主要形式,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UT)在植物的生长代谢中调控蔗糖的跨膜运输和分配,在韧皮部介导的源-库蔗糖运输和为库组织供应蔗糖的生理活动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根据不同淀粉性状甘薯块根中差异表达的2个SUT基因转录本,进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获得IbSUT62788和IbSUT81616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明确其分类;通过在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明确其亚细胞定位;通过酵母功能互补系统鉴定IbSUT62788和IbSUT81616是否具有吸收、转运蔗糖和己糖的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分析IbSU62788和IbSUT81616在甘薯各器官中的表达特征;通过蘸花法得到外源表达IbSUT62788和IbSUT81616基因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比较与野生型拟南芥的淀粉和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IbSUT62788和IbSUT81616分别编码505个和521个氨基酸的SUT蛋白,均属于SUT1亚家族。IbSUT62788和IbSUT81616均定位于细胞膜,在酵母系统中具有转运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能力。此外,IbSUT62788还具有转运甘露糖的能力。IbSUT62788在甘薯叶片、侧枝和茎中的表达量更高,IbSUT81616在侧枝、茎和块根中表达量更高。IbSUT62788和IbSUT81616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后,植株可以正常生长,但生物量增加。IbSUT62788的异源表达增加了拟南芥植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片大小和种子千粒重;IbSUT81616的异源表达增加了拟南芥植株叶片、根尖的淀粉积累量和种子千粒重,但减少了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结果表明,IbSUT62788和IbSUT81616可能是调控甘薯蔗糖和糖含量性状的重要基因,在细胞膜上进行着蔗糖的跨膜运输、蔗糖进出库组织、韧皮部蔗糖的运输与卸载等生理功能,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造成的性状改变说明其在提高其他植物或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为揭示甘薯淀粉和糖代谢及重要品质性状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60.
杂种稻Le/Qi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比较了杂种稻Le/Qi及其亲本Lemont、七桂早在光合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杂种稻Le/Qi有较高的光系统II活性、光系统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色素测定结果显示,杂种稻Le/Qi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可随光强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叶绿体可溶性蛋白分析同样显示出Le/Qi与双亲的差异,这些都是杂种稻Le/Qi具有较高光合生产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