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1.
植物地上竞争与地下竞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王天慧  周道玮  张红香 《生态学报》2007,27(8):3489-3499
植物地上光竞争和地下水分与营养的竞争过程十分复杂,并且与竞争机制密切相关。从地上和地下竞争理论、两种竞争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分离地上和地下竞争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指标等几个方面综述和分析目前的研究状况,以期为国内研究者在本领域进一步展开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设计参考。总结了与地上、地下相对竞争强度有关的优化分配理论,地上、地下竞争随生产力梯度的变化,资源异质性对地上、地下竞争机制的影响。介绍了地上竞争和地下竞争相互作用类型以及目前提出的两种作用机制。对常用的3种分离地上、地下竞争的方法:盆分隔、间植分隔和目标植分隔法以及表达竞争强度和竞争重要性的指标和公式进行了归纳。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认为在开展此类研究时,应考虑到实验植物的生理学特性、发育状况、立地生产力跨度范围以及竞争持续时间等方面因素,并认为发展地下竞争研究、深入探讨根系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因子和过程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12.
2005年1月到2005年11月对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养分和能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6种元素的含量在不同林龄木麻黄细根中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林龄细根的N含量一般在冬夏季节较高,且死细根的N浓度高于相同林龄的活细根,除12林龄活细根P浓度在7月份有最大值外,其他各林龄活、死细根在一年中呈波动性下降,K含量在冬季较高,而在其他季节变化幅度不大,除5林龄活细根和18林龄死细根在3月份和7月份有两个峰值外,其他林龄细根Ca含量随季节变化较小,Mg含量随季节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11月份上升;各林龄C则呈波浪形变化;(2)随着林龄的增大,细根N、P、Mg含量的变化模式相似,都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K和C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动幅度存在差别,C则呈波浪形变化;(3)随着季节的变化,灰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呈“V”形变动,一年中都存在两个峰值,分别在3月份和7月份或9月份;(4)灰分、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随林龄的增大表现为波浪形增加。由此可见,不同森林类型的细根养分和能量动态具有季节和林龄的特殊性,在进行整个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时,应考虑不同森林类型的特性。  相似文献   
913.
记述采自广西地区短翼蚱科玛蚱属Mazarredia Bolivar 1新种:黑翅玛蚱Mazarredia nigripennis, sp. nov.。该新种近似于短背玛蚱Mazarredia brachynota Zheng,主要区别为:1)颜面隆起纵沟狭于触角基节的宽度;2)在肩部之间具1对短纵隆线;3)背板后突到达后足胫节基部;4)后翅到达后突的顶端;5)中足股节宽于前翅能见部分的宽度。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2♂♂)和河池学院动物标本室(1♂)。  相似文献   
914.
采用毛细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海省短管兔耳草石油醚浸提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42个峰,鉴定出32种不同化合物。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有亚油酸(39.037%)、正三十一烷(10.827%)、正二十九烷(6.683%)、棕榈酸(5.234%)、正十八烷(2.485%)、γ-谷甾醇(2.264%)等。  相似文献   
915.
粗枝软骨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多种层析方法,从粗枝软骨藻全藻95%的乙醇提取物中获得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4-丙酮缩-1,3,4-戊三醇(1)、3β-羟基-胆甾-5-烯(2)、3β-羟基-胆甾-5,22-二烯(3)、豆甾-5-烯-3β,7α-二醇(4)、1,2-二亚麻酸-3-O-β-D-吡喃半乳糖甘油酯(5)、2-亚麻酸甘油酯(6)、1,3-二亚麻酸甘油二酯(7)、1,2,3-三亚麻酸甘油三酯(8)、植醇十六烷酸酯(9)和软脂酸(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种中报道。  相似文献   
916.
报道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对毒光盖伞Psilocybe venenata子实体形成的影响。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弱的干扰竞争作用;人工培养时,毒光盖伞混合菌株产生大型、小型和畸形3种类型的子实体,推测毒光盖伞畸形子实体的形成可能是枝顶孢霉寄生的结果,为毒光盖伞的人工栽培和进一步合理利用、野生蕈菌的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7.
Genes encoding enzymes involved in biosynthesis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during early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Two cDNAs, GhKCR1 and GhKCR2 encoding putative cotton 3-ketoacyl-CoA reductases that catalyze the second step in fatty acid elongation, were isolated from developing cotton fibers. GhKCRI and 2 contain open reading frames of 963 bp and 924 bp encoding proteins of 320 and 307 amino acid residues,respectively. Quantatitive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these genes were highly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during the cotton fiber elongation period with much lower levels recovered from roots, stems and leaves. GhKCR1 and 2 showed 30%-32% identity to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br159p at the deduced amino acid level. These cotton cDNAs were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yeast haploid ybr159wA mutant that was deficient in 3-ketoacyl-CoA reductase activity.Wild-type growth rate was restored in vbr159wA cells that expressed either GhKCRI or 2.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GhKCR1 and 2 were co-sedimented within the membranous pellet fraction after high-speed centrifugation, similar to the yeast endoplasmic reticulum marker ScKar2p. Both GhKCR(s) showed NADPH-dependent 3-ketoacyl-CoA reductase activity in an in vitro assay system using palmitoyl-CoA and malonyl-CoA as substrat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GhKCR1 and 2 are functional orthologues of ScYbr159p.  相似文献   
918.
919.
Begnia biflora Ku, sp. nov. (Sect. Coelocentrum Irmsch. ) Habitu B. brevicauli Ku similis, scapis haud foliatis, foliorum laminis reniformibusvalde inaequilateralibus subtus cum petiolis crispule brunneo-pubescentibus. Herba perennis parva. Rhizoma transversale, terete 1.8~3 cm longum, 2.5~5 mmdiam.,scabrum, nodis densis squamis numerosis membranaceis praeditis et radices nu-merosas graciles edentibus, folia basalia et scapum edens. Folia basalia longe petiolata; lami-  相似文献   
920.
高粱不同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粱的种植,不仅面积大,而且品种众多,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有关高粱核型的分析,部分品和已有报道'-"。为了更多地了解不同品种的核型,从而为研究高粱的进化和遗传育种等提供必要的细胆学依据,作者对4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了G一显带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所用材料,分别由吉林省农科院和河南省农科院提供。种子于25℃萌发,待根长Icm左右时,按宋运淳"'等修改的ASG法制片,核型分析按李极学"'等建议的标准进行。2结果与分析"郑粱2号"、"甜杆G"、"竹叶青"和"忻粱7号"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相与相应的核型见图版1: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