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71.
安徽越橘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调查了安徽越橘属(Vaccinium)植物的主要资源和野生资源的分布,并对越橘属野生浆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生产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安徽蓝莓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
本文报道短尾蜉属BrachycercusCrutis (1834)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并对该属一新种小铗短尾蜉Brachycercusparviforcipissp .nov .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昆明市松花坝水库。正模 :♂成虫 ,副模 :3♂成虫 ,采集时间 :VI 2 1996 ,采集人 :周长发和王备新 ,保存在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综合利用小铗短尾蜉雄成虫的下列特征 ,可将它与同属已知的 19种区别开来 :1)触角色浅单一 ,梗节长度是柄节的三倍以上 ;2 )胸部背板棕色 ,前足腿节基部黑色 ,第一、第二、第九、第十节的腹部背板全部及其它每节背板的后缘为棕黑色 ,其他部分为淡黄色 ;3)与同属其它种相比 ,小铗短尾蜉的尾铗短小 ,不超过阳茎长度。  相似文献   
73.
短尾铁线莲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便携式光合气体分析系统(LI-6400)对短尾铁线莲(Clematis brevicaudata)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淬灭分析、荧光光曲线以及荧光ACI曲线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光照时间的增加,短尾铁线莲的荧光参数ETR、qP和NPQ逐渐上升并在28 min左右达到稳定。最大荧光产量Fm′在叶片转入黑暗后逐渐上升,在52 min左右趋于稳定;NPQ则开始下降,在50 min左右达到稳定。PhiPS2和PhiCO2呈线性正相关(P<0.01)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短尾铁线莲对CO2浓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在50~200μmol.mol-1范围内,CO2浓度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其PhiPS2和PhiCO2的值,增加CO2浓度是提高短尾铁线莲光合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4.
米志平 《四川动物》2008,27(1):105-106,F0003
对四川短尾鼩肝脏和胰腺的组织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肝脏分为4叶,它们的肝实质完全分开.肝小叶的分界极不明显,1个肝小叶内的肝细胞大小不一致,靠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体积较小,而肝小叶外围的肝细胞体积较大.胰腺的形态松散,无法区分出胰头、胰体和胰尾.胰腺小叶非常明显,大小不等.胰腺的组织结构包括外分泌部和胰岛两部分.  相似文献   
75.
目前,关于microRNA(miRNA)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有关负鼠miRNA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为了研究灰色短尾负鼠(Monodelphis domestica)的miRNA,以人和小鼠的miRNA为参考序列,分别利用BLAST、比较基因组学两种方法获得可能的短尾负鼠前体序列(pre-miRNA),并各自用机器学习方法分类鉴定,取这两个结果的交集即得到54条新的短尾负鼠pre-miRNA.将这些新发现的pre-miRNA与miRBase19中已经报道的156条pre-miRNA序列合并,设置miRNA基因间距为5 000 bp时,这些miRNA基因可以形成26个基因簇.这些新发现的miRNA均位于编码基因的间区,同时除部分外,新发现的miRNA基因可以归类到31个已知的miRNA家族.最后,计算分析了保守的新发现的39个miRNA基因的靶基因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76.
根据2001至2015年对云南省30个县(市)的现场调查,本文对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体表螨类(革螨和恙螨)的感染状况和相关生态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常规统计短尾鼩体表螨类的构成比(C_r)、感染率(P_M)、平均多度(M_A)和感染度(M_I)。用Jaccard相似性系数(J)比较螨类物种相似度。用Margalef指数(M_f)测定螨类物种丰富度,同时计算螨类科属级物种多样性(D_F、D_G、D_(G-F))。用聚块指数(m*/m)和负二项分布的K参数(k)测定优势螨种的空间分布型。用协调系数(V)测定革螨和恙螨两大类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在所调查的30个县市中,从10个县市累积捕获到348只短尾鼩,采集到螨类15541只,分类鉴定为10科24属103种,恙螨物种丰富度(M_f)高于革螨,但革螨科属物种多样性各指标(D_G=2.80,D_F=2.32,D__(G-F)=0.17)均高于恙螨的相应指标(D_G=1.43,D_F=1.26,D_(G-F)=0.12)。短尾鼩体表螨类感染普遍,总感染率(P_M=80.75%)、总平均多度(M_A=44.66螨/鼩)和总感染度(M_I=55.31螨/鼩)均较高,革螨的这三项指标明显高于恙螨(P_M:χ~2=182.580,P 0.001;M_A:Z=-12.495,P 0.001;M_I:Z=-0.371,P 0.05)。两大螨类之间呈较低程度正协调(V=0.18,P 0.001)。短尾鼩地厉螨(Dipolaelaps anourosorecis)是短尾鼩体表的优势革螨(C_r=92.79%),密点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densipunctatum)是优势恙螨(C_r=23.10%),两种优势螨种在短尾鼩不同个体间呈聚集分布(m*/m 1,k 0)。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短尾鼩体表螨类感染存在差异,螨类更倾向于感染雌性和成年短尾鼩。雌雄短尾鼩体表恙螨种类相似度较低(J=0.31),革螨种类相似度相对较高(J=0.65)。不同年龄短尾鼩体表恙螨种类相似度很低(J=0.17),革螨种类相似度也较低(J=0.28)。结果表明,云南省短尾鼩体表螨类感染普遍,感染程度重,螨类物种多样性很高。密点纤恙螨是优势恙螨,短尾鼩地厉螨是优势革螨,两种优势螨种均呈聚集分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短尾鼩体表螨类感染存在性别偏倚和年龄偏倚。  相似文献   
77.
以大兴安岭地区3种主要立地类型的笃斯越橘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由灌丛基部萌生的1~2年生(S1)、3年生(S2)、4年生(S3)、5年生(S4)、趋于衰老的多年生(S5)枝条叶片和茎部,以及衰老枝条(S6)的N、P、K、Ca、Mg、Mn含量分布规律及其与新梢生长的关系,明确矿质元素在笃斯越橘不同年龄基生枝上叶片及茎部的分布特性,探索矿质营养与笃斯越橘树体生长发育及衰老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1)6种元素在不同年龄枝条分布呈现不同的规律,其中,N、P、K随基生枝条年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叶片和茎部分别在S5、S6时期降到最小值;Ca在衰老枝条上含量最高,Mg元素在S1时期叶片上分布较高;Mn在不同年龄基生枝中波动较小,水湿地、山地类型叶片Mn元素随枝龄增加而提高,茎部则先增后减,在S5时期分布最高;N、P、K、Ca、Mg含量表现为叶片明显高于茎部,而塔头草甸类型茎部Mn略高于叶片,且茎部Mn含量高达2 000mg·kg~(-1)。(2)笃斯越橘的新梢生长量与叶片K、Mg以及茎部N、K、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Ca、Mn以及茎部C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笃斯越橘新梢生长量的矿质元素因子因基生枝条年龄而异;S1时期主要与叶片Mg含量有关,S2~S4阶段受茎部K、Ca、Mg影响最大,S5时期主要受叶片Ca含量影响。(4)笃斯越橘的衰老可能与Ca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78.
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mipes)的怀孕期在每年的4、7 、9月,种群数量高峰为6月和10~11月。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可分为种群潜伏期(3-4月)、盛发期(6、8、9月)、始衰期(10-11月)、凋落期(12、1、2月)以及数量间歇期(7月)和繁殖间歇期(5月)。该兽在田间是以个体群为基础的聚集型分布格局,并有高密度时低聚集和低密度时高聚集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9.
赵海鹏  张耀光  冉江波  赵海涛 《四川动物》2005,24(1):65-65,F003
多指(趾)畸形为常见的手足先天性畸形,六指(趾)畸形属多指(趾)畸形中占多数的一种。已有的文献对人类多指(趾)畸形有诸多报道,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但是,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六趾畸形尤其四川短尾鼩(Anourosorcx sguamipes Milne-Edwards)六趾畸形未见报道。笔者于2004年6月10日15点左右在西南师范大学校园大门处采到一食虫目动物。采集时天降小雨,该动物沿着有浅积水的墙边行走,四肢运动频繁但速度缓慢。带回实验室经鉴定为四川短尾鼩(见封3图版,1),照相时发现前脚异常,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雄性尿液中2-庚酮的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去势雄性四川短尾鼩尿液中的挥发性成分,与正常雄性尿液进行对比,选取消失的化学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作为候选信息素;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布验证候选信息素;将候选信息素对不同动情时期的雌性进行行为选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雄性尿液中的132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对比,去势雄性尿液中有21种成分消失,其中,2-庚酮相对含量最高;与去势尿液和蒸馏水比较,在正常尿液和2-庚酮处理条件下,雌性的发情比例更高且时间更长;除潜伏期外的6项行为参数在不同动情时期均有显著/极显著的差异。这表明2-庚酮是四川短尾鼩的一种雄性信息素,对同种雌性具有化学通讯功能。本研究为四川短尾鼩信息素作为引诱剂应用于有害动物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