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Ivanov)是广泛分布的草原蝗虫之一,但其基因资源缺乏。为了获得大垫尖翅蝗的基因数据,对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方法】利用Illumina公司paired-end转录组的测序技术进行从头组装。【结果】总计获得了63 033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772 bp,N50为1 589 bp。通过BLAST搜索,确定有25 132条(39.87%)unigenes与NCBI数据库已知的蛋白质相匹配,其中有24 841,16 490,11 558和8 013条unigenes成功注释到Nr,Swiss-Prot,GO和COG数据库中。KEGG数据库中,7 218条unigenes形成218条代谢或信息通路。其中,189条unigenes参与外源性物质或药物的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显示,213条unigenes被确认为可能参与外源性物质的解毒作用,29条unigenes被确定为编码杀虫剂的目标蛋白。此外,检测到5 696条简单重复序列。【结论】该转录组测序分析将为进一步研究大垫尖翅蝗的基因功能分析及杀虫剂的抗药性机制分析奠定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对植物血凝素(PHA-P)反应的最适浓度及足垫部位皮肤组织学和血液学的变化,比较了在足垫部位注射1.0、2.5和5.0g/L植物血凝素条件下的PHA-P反应,以及最适注射浓度条件下PHA-P反应高峰值时足垫部位皮肤组织和循环血中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血液中血清杀菌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华蟾蜍对PHA-P的反应无性别差异(P 0.05),最适注射浓度为2.5 g/L,注射后12 h达反应峰值;注射PHA-P或生理盐水的左足与注射生理盐水或不注射任何物质的右足皮肤组织相比,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循环血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升高(P 0.05),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下降(P 0.05),血清杀菌能力无明显变化(P 0.05)。2.5 g/L的注射浓度适用于中华蟾蜍,反应高峰值与足垫部位皮肤组织中各型白细胞的动态无关,但循环血中淋巴细胞被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功能弱化,这可能是导致中华蟾蜍PHA-P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详细研究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锈水沟剖面晚泥盆世松滋亚鳞木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基于该植物大孢子叶球的连续纵切面,对孢子叶、孢子叶-孢子囊复合体进行了三维复原,并结合扫描电镜认识到以下新性状:叶球轴的后生木质部管胞梯纹加厚并具威廉姆逊纹,孢子叶柄的翅与孢子囊等宽或较窄,孢子囊通过亚孢原垫以径向狭长的连接带与叶柄近轴面的凹槽相连,囊壁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每个孢子囊内至少有20个大孢子。另外,依据全锥形的颈锥体,将大孢子归入刺毛瓶形大孢属Lagenicula。这些新特征支持松滋亚鳞木为广义水韭目成员、系统发育位置位于双孢子叶球亚目基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4.
报道了垫刃科线虫1新纪录:居农野外垫刃线虫Aglenchus agricola,样本采自中国北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25.
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病情迁延,久治难愈,本病的物理治疗方法虽多,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有些方法比较复杂,为寻求疗效较好,而且操作技术简便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玄极仪加增效药物垫治疗法,对5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光合细菌H3菌株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3菌株系由盐田微生物垫中分离获得的光合细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0.5-0.7×15-2.5μm,在培养条件改变时呈多形态,其膨大细胞可达4.0-7.0μm.单根极生鞭毛,二均分裂。菌落及液体培养物呈深紫红色。菌体蛋白质含量约50%,各种必需氨基酸齐全,并含有丰富的细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H3菌株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可生长,能利用多种有机和无机碳、氮源,并能固N2.在含0.5-7.0%NaCI培养基中均可生长。但光照、盐浓度、温度、pH和通气等条件对其生长量有明显的影响。作者对其分类地位和应用潜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该文描术了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贺兰山盲蝽科(Miridae)合势盲蝽属Orthotylus Fieber二新种即圆柏合垫盲蝽O.(Pinocapsus) sabinae sp. nov和阿拉善合垫盲蝽O. (P) alash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28.
在泛北极地区迄今已知的脐鳞属地衣共有三种:中国有记录的两种。本文报道了四种,其中之一为新种,另一种为中国新记录。此外,有一改级新组合。  相似文献   
29.
斑膜合垫盲蝽Orthotylus(O.)sophorae Josifov是近年来临夏地区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aeus上严重发生的害虫之一。应用6种分布型指数法分析判定了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型,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呈聚集分布,公共k c值为0.6169,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是由某些环境作用引起的。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的方法确定了斑膜合垫盲蝽若虫的田间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并根据Gerrard的零频率模型建立了估计该种群平均密度的零频率公式:x=1.7457(-lnP0)1.1119。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应用睑袋和面中部联合手术改善面中部老化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睑袋常规切口,从眼轮匝肌及面中部SMAS下分离。使颧脂肪垫复位固定,并将眶肌筋膜韧带牵拉缝合于外眦部骨膜上。结果:本组共69例,其中58例术后1-18个月获得随访,睑袋、加深的鼻唇沟基本消失,面中部松垂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年轻化效果满意,创伤轻,并发症少,是一个临床可以选用的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