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首次报道中国西藏棘科两物种:符氏直棘Orthonychiurus folsomi(Schffer,1900)和喜马拉雅直棘Orthonychiurus himalayensis(Choudhuri,1958),附详细描述及特征图;编制了中国棘科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82.
《环境昆虫学报》2014,(5):775-782
长角直斑腿蝗是一种鸟类昆虫饲料,具有较高市场经济价值。在广州从化对长角直斑腿蝗进行了初步的人工大量繁殖试验。分别采用了箱养和棚养两种方式,比较了不同饲养条件下长角直斑腿蝗成虫的存活情况,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的变化对成虫存活的影响,以及在棚养条件下各棚成虫死亡的差异。结果显示,虽然棚养的成虫密度(?=29.87±2.51头/m3)远低于箱养成虫(?=2371.26±87.23头/m3),但成虫死亡率(88.02±0.07%)却是箱养成虫(40.71±0.11%)的2.16倍,差异显著。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度差的变化与成虫死亡无显著的相关性(箱养、G棚和I棚)或相关性程度低(F棚:R2=0.1596)。在棚养条件下,F棚成虫的死亡73.94%发生在4月,而G棚和I棚在4月死亡的成虫不及其死亡成虫总数的50%,分别为47.18%和40.80%,各棚之间差异极显著。棚养成虫的死亡可能主要是与成虫交配产卵等相关的生物学因素有关。在棚养条件下,长角直斑腿蝗的卵能正常发育并孵化,若虫能正常蜕皮并发育至3龄,然而3龄若虫在发育初期突然大量死亡,其原因有待探究。解决3龄若虫大量死亡的问题是人工繁殖长角直斑腿蝗的关键技术所在。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止痉散加减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 年10 月~2014年10月我院中医 门诊收治的9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推拿及牵引疗 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止痉散加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的 临床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 70° 的比例(6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痉散加减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究蛾类昆虫新的有效分类特征,本研究对直脉青尺蛾Geometra valida、白雪灯蛾Chionarctia niveus和多斑豹蠹蛾Zeuzera multistrigata雄性内生殖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和形态学比较。结果表明:3种蛾类雄性内生殖系统均由精巢、贮精囊(前贮精囊和后贮精囊)、输精管、复射精管、单射精管(单射精管原节和单射精管表皮节)和附腺组成;种间形态差异表现在贮精囊的形状及连接方式、复射精管的形状及长短、单射精管和附腺的长度等方面,这些鉴别特征可为蛾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形态学借鉴。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丹参非传统药用部位花的制茶工艺,以及不同加工条件下丹参花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 方法:于盛花期采摘紫花丹参花蕾和开放初花,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不同制茶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制得花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总多酚、氨基酸以及总黄酮含量,进一步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花茶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参素的含量,并进行了相应的方法学考察。结果:丹参花茶中含有较高的总多酚,具体成分以迷迭香酸为主,含有少量的游离氨基酸、黄酮、多糖以及微量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结论:采摘丹参花蕾利用微波杀青、微波干燥,可以保留较多活性成分,同时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  相似文献   
86.
苦参总生物碱提取工艺优化及杀蚜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苦参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杀虫生物活性.方法以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考察乙醇冷浸、乙醇渗漉、乙醇回流三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差异,同时用正交设计对乙醇回流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以蚕豆蚜虫为供试靶标,探讨苦参总生物碱的杀虫生物活性.结果乙醇回流提取效果较好,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均有影响,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21,乙醇浓度为60%,提取次数3次;苦参总生物碱对蚕豆蚜虫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氯仿直接提取物对蚜虫杀虫活性最好,随着总生物碱浓度降低,杀虫活性有下降.  相似文献   
87.
报道云南两个新纪录科及有关种———金毛藓科 (Myuriaceae)的脆叶金毛藓 (Oedicla diumfragileCard .)和蒴藓科 (Ptychomniaceae)的直藓 (Glyphotheciumsciuroides (Hook .)Hamp .) ,根据标本对该种提供详细描述、并绘有形态特征图 ,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88.
一株高产胞外壳聚糖酶的优良新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1,000多株细菌和真菌的筛选,获得一株直生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菌株F-480,抗生素诱变后,选育出一株高产胞外壳聚糖酶的优良突变菌株CH-208,通过最适碳源、氮源、诱导物、微量元素,通气量以及培养起始pH的考察,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酶活力比原菌株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89.
中国东北晚侏罗世蝎蛉化石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描述蝎蛉化石1新属4新种。新属Megabittacus2新各,即Megabitacus colosseus sp,nov。,Megabittacus beipiaoensis sp,nov,新种Sibirobittacus atalus sp,nov,属于现生的蚊蝎蛉科,新种Orthophlebia liaoningensissp,nov,属于绝灭的直脉蝎蛉科。化石采于辽宁省北票我侏罗世义县级  相似文献   
90.
郑发科 《昆虫学报》1995,38(3):340-346
This paper reports 6 new species and 1 new record of the genus Othiur:Stephens from China. Key to the known species is given. All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Biology, Sichuan Teachers Colle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