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1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36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揭示热带木本豆科与樟科植物的叶内生细菌群落的物种与代谢功能群组成差异及其驱动因子有助于理解热带森林的植物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本研究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检测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豆科与樟科植物叶内生细菌,并采用FAPROTAX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代谢功能数据库注解内生细菌功能。从豆科植物的长脐红豆(Ormosia balansae)、软荚红豆(O. semicastrata)与樟科植物的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硬壳桂(C. chingii)共4种植物检测到叶内生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taxonomicunits,OTUs)达1,123个,隶属于21门36纲51目92科160属,其中有600个OTUs被鉴定为变形菌门,72个OTUs为酸杆菌门,分别占总细菌序列数的57.17%和15.12%;噬纤维菌目的薄层菌属(Hymenobacter)及根瘤菌目的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的细菌物种最丰富,分别达37和27个OTUs。叶内生细菌物种组成在豆科与樟科植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NOSIM:R=0.5...  相似文献   
152.
该文选取浙江省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2种木本植物,探究气候因素、系统发育关系和功能性状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衰老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变色期在9—12月,落叶期在10—12月。每月落叶物种数与月均温、月均降水量和月均日照时数没有显著相关性,每月叶变色物种数与月均温和月均日照时数呈弱相关;落叶性对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具有显著影响;植物间系统发育关系对叶变色期和落叶期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都会影响常绿阔叶树种的叶衰老,这对于提高秋季物候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3.
范光年  王培 《植物学通报》1993,10(1):57-57,56
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是蒸发植物体内水分的主通道,而小麦叶片气孔则是由两个哑铃状的保卫细胞组成,这种保卫细胞的长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为了摸清保卫细胞长度在小麦旗叶上的分布规律,以便进一步研究小麦旗叶的水分生理,1989年我们采用叶片保卫细胞长度观测法,对14个小麦基因型4200个旗叶保卫细胞进行了长度测量,现将测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4.
维生素E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维生素 E(V_E)存在于细胞膜内。动物组织研究表明:它可与 O_2和 O_2~-反应,防止脂类过氧化作用,使生物膜免受损害。但 V_E 对植物组织衰老的作用,由于研究条件及对象的不同,结果却不尽一致。为此,本文研究了 V_E 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以了解 V_E 在抗衰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中国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和解剖学研究——(Ⅰ)叶表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菊科蒿属2亚属7组30种代表植物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的特征和气孔形状、气孔外拱盖及拱盖内缘、角质膜和蜡质纹饰。其中表皮细胞多角(边)形,大小不等,垂周壁平直、弓形,或者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垂周壁波浪状或波纹状。下表皮均有气孔器,上表皮有或无气孔器,气孔器类型有无规则型。无规则四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十字型、横列型和平列型。大多数种类具多细胞单列毛。多细胞双列毛和腺毛仅发现在腺毛蒿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组间存在着某些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159.
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3800m至5100m处生长的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解剖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表皮单层,气孔不下陷,但叶肉中的栅栏细胞多层,有的叶表面密被表皮毛、角质膜厚,茎叶中普遍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这些特征是高寒地区空气稀薄、气温低、日照辐射强等外界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0.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间隔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已报道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分离株(PLRV-Ch)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经PCR扩增后克隆于pUC19质粒中,进一步用PCR鉴定、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LRV-Ch基因间隔区由197个核苷酸组成,与国外报道的荷兰PLRV-N加拿大PLRV-C,澳大利亚PLRV-A,苏格兰PLRV-S各株系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源率依次为99%、98%、93%、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