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休克组、乳酸林格液(RL)复苏组、羟乙基淀粉(HES)复苏组、自身血液(BL)复苏组,每组8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1h给予对应液体复苏2h。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结果:三组液体复苏组休克时的SBP、DBP、MAP均较休克前低,HR、RR较休克前明显加快(P<0.05)。RL复苏组各时间点SBP、DBP、MAP明显低于休克前(P<0.05)。HES组、BL组复苏各时间点SBP、DBP、MAP与休克前相近(P>0.05),但明显高于RL组。RL组各时间点RR明显快于休克前(P<0.05),HES组、BL组复苏各时间点RR与休克前相近(P>0.05),但明显低于RL组。RL组复苏60min、90min、120min的HR明显快于休克前(P<0.05),HES组、BL组苏各时间点HR同休克前相近(P>0.05),但60min、90min、120min的HR明显低于R...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CAR)对50%TBSA烧伤休克期胃内补液时氧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2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静脉置管和肠造口术,24h后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随机分为2组(n=6):胃内补液组和胃内补液+CAR组。伤后第一个24h从胃内分别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GES)和含CAR的GES液(20μg/kgCAR溶于GES);伤后24h起实施静脉延迟补液,补液量和速率均根据Park-land公式确定。测定动物非麻醉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肠粘膜血流量(IMBF)和血乳酸(LAC)含量,通过血气分析测定动、静脉氧分压和血氧含量、计算氧供量(DO2)、氧耗量(VO2)和氧摄取(Oext),并统计动物72h死亡数。结果:两组犬MAP和IMBF伤后均显著降低,LAC显著升高;伤后72hMAP回升至0h水平,但IMBF和LAC仍低于或高于0h水平。伤后2h胃内补液+CAR组MAP显著高于胃内补液组(P0.01),但之后两组MAP水平无统计学差别。胃内补液/CAR组IMBF伤后高于胃内补液组,伤后8h起LAC也显著低于胃内补液组(P0.05或P0.01)。伤后两组犬DO、VO2和Oext水平较伤前均显著降低(P0.01),伤后72hDO2恢复至0h水平,但VO2和Oext仍显著低于0h。胃内补液/CAR组DO2、VO2和Oext水平伤后8h起始终高于胃内补液组(P0.05或P0.01)。伤后72h胃内补液组死亡数为3/6,胃内补液/CAR为2/6。结论:50%TBSA烧伤胃内补液时加入卡巴胆碱能显著改善氧动力学指标,降低高乳酸血症,提高口服液体复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3.
在液体培养基条件下对中国产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L.)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乌毛蕨的孢子为两面体型,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豆形,周壁具脊状褶皱;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为三叉蕨型,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形。经比较分析,蕨类植物孢子繁殖时采用混合土培养较适宜;液体培养基和混合土在研究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时同样具有可行性。孢子形态和配子体发育的观察结果表明,乌毛蕨是蕨类植物中较进化的种类;乌毛蕨科与鳞毛蕨科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4.
《生命科学》2007,19(1):67-67
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新生神经元的轴突要经历漫长的历程才能到达预定的脑区,然后与靶区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进而形成神经系统复杂的网络系统。因此,发育中轴突的生长和导向是形成正常神经系统功能的前提和保证;相反,轴突发育的异常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智力障碍和癫痫发作等。  相似文献   
65.
玉米水解糖液体培养灵芝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液体培养灵芝的发酵条件,提高多糖产量。方法:采用玉米水解糖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赤芝G22菌株液体培养过程中影响多糖产量的发酵温度、摇床转速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多糖高产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7℃、摇床转速170r/min、培养基初始pH值6.5、发酵时间144 h。结论:通过优化液体发酵条件,可显著提高灵芝多糖的产量。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液体培养G22菌株,灵芝总多糖产量由1.851g/L提高到2.439g/L,提高了31.0%。  相似文献   
66.
金针菇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金针菇菌丝体产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金针菇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筛选和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大米粉3%、酵母粉1%、KH2PO40.1%、MgSO4.7H2O 0.05%。同时利用此配方培养测定了发酵过程pH、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变化很小,培养末期略有上升;还原糖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氨基氮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7.
灵芝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灵芝5760深层培养的营养需求与环境条件对灵芝菌丝体生物量及次生代谢产物发酵液多糖的作用。结果表明,适宜灵芝液体菌种培养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麦麸粉5%,黄豆饼粉3%,KH2PO40.10%,MgSO40.09%;适宜的环境条件为初始pH5.5,装液量32%,生物量最大时为第8~9d;适宜接种的种龄为6d,接种量为10%;发酵周期6d,搅拌转速150r/min,消沫剂添加量可为0.20%。从硒对灵芝5760菌丝体生长及深层发酵生物量的影响,灵芝5760富硒培养适宜浓度为100μg/mL;从加硒时间对生物量的作用,在菌龄适宜时期加入即第1d。  相似文献   
68.
碳源和氮源对彩绒革盖菌液体发酵合成漆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碳源、氮源对彩绒革盖菌液体发酵合成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几种碳、氮源中,麸皮为试验菌株合成漆酶的较好碳源;酵母浸膏、酒石酸铵、蛋白胨均是比较理想的氮源。不同的碳氮比对彩绒革盖菌漆酶的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高碳高氮是其生产漆酶的最佳条件。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菌株能合成高活力的漆酶,其酶活力可达298 U/mL以上,产酶周期为6~7 d。  相似文献   
69.
文心兰原球茎液体增殖培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茎尖诱导形成的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ies,PLBs)为外殖体,采用液体培养方式比较了不同浓度的激素配比、蔗糖浓度和添加不同量的新鲜椰汁对文心兰PLBs增殖的影响,并比较了相同培养基成分时液体培养PLBs增殖、分化成苗和固体培养PLBs增殖和分化成苗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及其配比对文心兰PLBs增殖生长影响较大,6-BA0.5 mg/L Ad 0.05 mg/L NAA0.05 mg/L的激素组合比较适合文心兰PLBs增殖;蔗糖浓度对文心兰PLBs增殖的影响也较大,适合文心兰PLB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增殖的蔗糖浓度为7.5 g/L;添加5%新鲜椰汁不仅对文心兰PLBs增殖有促进作用,而且能改善PLBs的质量;适合文心兰PLBs增殖的培养基为MS 6-BA0.5 mg/L Ad 0.05 mg/L NAA0.05 mg/L 5%椰汁 蔗糖7.5 g/L。文心兰PLBs在5周内的增殖生长曲线呈倒"V"字形,第3周的增殖速度达最高峰,而固体培养基PLBs增殖速度较慢,生长曲线几乎成直线。液体增殖的PLBs分化成苗较固体培养增殖的PLBs差。  相似文献   
70.
卫生财政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处于试点阶段,绩效理念未牢固树立,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指标体系滞后。为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就卫生财政预算项目绩效管理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强调开展财政预算项目绩效管理研究是形成卫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手段,是建立规范透明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完善顶层设计和实施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