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7篇
  免费   1496篇
  国内免费   3625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74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502篇
  2019年   519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1018篇
  2013年   709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1135篇
  2010年   853篇
  2009年   1004篇
  2008年   1210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835篇
  2004年   786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692篇
  2001年   681篇
  2000年   562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58篇
  1996年   403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375篇
  1993年   287篇
  1992年   272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229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可用于固定样品和活细胞样品的成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并以FV10-ASW Viewer4.2软件为例,从扫描速度、分辨率、降噪、光电倍增调节、多参数协同优化、成像质量评估、图像后期处理等多个角度总结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活细胞成像系统的方法优化和推荐参数设置。本文的工作可以为活细胞实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对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5%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心理状态、斑块面积的变化,记录两组毳毛长出时间、毳毛变黑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Treg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均缩小,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毳毛长出时间、毳毛变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火针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骨质疏松症大鼠(n=48)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在建模后1周后三组分别给予双蒸水、0.1 mg/100 g尼尔雌醇与37.5 mg/mL海藻酸钙/枸杞多糖凝胶微球水溶液灌胃治疗,1 次/d,检测大鼠骨骼肌SDF-1含量和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1)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给药第4周与第8周的血清钙离子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磷离子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给药第4周与第8周的骨骼肌SDF-1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海藻酸钙组低于尼尔雌醇组(P<0.05);(3)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给药第4周与第8周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海藻酸钙组低于尼尔雌醇组(P<0.05);(4)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给药第4周与第8周的股骨最大载荷、最大应力高于模型组(P<0.05),海藻酸钙组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5)海藻酸钙组造血细胞数量较多,骨皮质结构较完整,致密均匀粗壮,小梁数目明显增多,骨髓腔变小。结论:海藻酸钙在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应用能抑制骨骼肌SDF-1的释放,有助于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指标,提高血清钙离子含量,降低磷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究IL-33/HMGB-1在胎鼠伤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小鼠伤口愈合模型,并随机分组为注射PBS组、注射重组蛋白IL-33组和重组蛋白HMGB-1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DAB和苏木精复染方法检测IL-33/HMGB-1的表达及定位;结合Axiovision软件计算MOMA-2阳性巨噬细胞、波形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密度;通过Masson''s三色染色评估伤口胶原蛋白的沉积情况和愈合情况。结果:E15和E18胎鼠未损伤皮肤的基底角质形成细胞核均呈阳性染色;与E15胎鼠相比,E18胎鼠皮肤中HMGB-1和IL-3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处理0 h-48 h,E15和E18胎鼠伤口边缘附近角质形成细胞的核染色呈降低,IL-33和HMGB-1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当采取200 ng或400 ng HMGB-1或IL-33处理,E15胎鼠伤口愈合形成疤痕的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疤痕大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创伤后7 d,与PBS组相比,HMGB-1和IL-33处理的E15胎鼠伤口和瘢痕中波形蛋白阳性成纤维细胞、MOMA-2阳性巨噬细胞的数量和PECAM阳性血管密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IL-33/HMGB-1可以促进胎鼠伤口瘢痕的形成,其可能机制包括对成纤维细胞的直接刺激,以及与伤口中血管生成和巨噬细胞募集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在小鼠脑血管发育、稳态维持中的功能,并考察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Prmt5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利用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SP-A-Cre转基因小鼠和Prmt5条件基因打靶小鼠交配,构建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Prmt5敲除小鼠。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激光散斑成像、Sulfo-NHS-Biotin染料灌注等方法评价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Prmt5敲除小鼠脑血管结构、脑血流量、血脑屏障渗透性等;利用实时定量PCR进一步检测补体C1q(complement C1q,C1q)、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β protein,S100β)和补体C3(complement C3,C3)的表达,检测小鼠皮层、丘脑和小脑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结果: 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Prmt5导致血管损伤, C1q、TNF-α和IL-1β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活化星形胶质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脑血管内皮细胞中Prmt5在小鼠脑血管稳态维持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表达系统因具有较高密度培养、高表达和相对完整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系统等特点,成为生产糖蛋白广泛应用的宿主表达细胞之一。目前已产生不同的CHO细胞系和各种功能细胞株以满足对糖蛋白的大量生产和其他实验需求。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调控等技术的发展应用,由CHO细胞生产糖蛋白的产量和糖基化修饰程度取得了突破。然而,随着生物制品市场对于糖蛋白的需求增加,如何获得大量、均质的糖蛋白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综述了不同工程CHO表达系统的研究、应用、糖基化修饰系统,以及影响外源糖蛋白在CHO系统表达和糖基化修饰的理化因素,结合文献总结并预测了未来CHO细胞表达系统研究的四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方向,以期在未来可以改善由CHO细胞表达糖蛋白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97.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给药浓度的灰树花多糖(PGF) (1、10、20、50、100和200 μg/mL)在24、48和72 h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率,并采用Hoechst染色与流式细胞技术观察20、50和100 μg/mL PGF给药24 h后MCF-7的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20、50、100 μg/mL PGF给药24 h后MCF-7细胞中Bax、Bcl-2、Pro-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发现PGF给药24、48和72 h后对MCF-7的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PGF给药浓度增加,MCF-7细胞核裂解增多,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GF 20、50和100 μg/mL给药对MCF-7细胞Bax、Bcl-2、Pro-Caspase-3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可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8.
自噬是细胞内主要的降解途径之一,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动态过程,对于真核细胞的适应、分化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在白念珠菌中影响着菌株的代谢和毒力,可增强菌体的存活能力。自噬调节失衡与多种疾病相关,需在多个水平受到精确调控,以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白念珠菌的毒力致病与自噬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调控密切相关。该文主要概括了自噬的主要阶段及相关机制,并说明自噬过程中主要转录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了解白念珠菌自噬中的转录调控机制,为白念珠菌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烟曲霉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中的重要成分,以进一步明确曲霉致病机制。方法通过离心法分离烟曲霉的囊泡,用电镜观察形态。采用马尔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溶液中EVs的大小分布。通过质谱仪对囊泡内处理后的肽段进行分析。二级质谱数据使用Maxquant(v1.5.2.8)进行检索。检测RNA分布,通过数据库分析烟曲霉EVs中miRNA可能参与的一些通路。结果电镜下烟曲霉的EVs可见明显的双层脂质结构。NTA发现烟曲霉分析的EVs大小主要集中在130 nm左右。EVs蛋白中不稳定蛋白为9种(15%),其余为稳定蛋白,而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7的为6种蛋白。EVs中大部分是胞浆蛋白,其余比较多的是细胞外分泌蛋白,但仍有25%的蛋白不能定位。通过跨膜蛋白预测(transmembrane prediction,TMPred)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预测,有5种蛋白存在于双层脂质膜上的蛋白。检测到RNA中rRNA和tRNA分别占59.7%和29.4%,而miRNA占0.25%,发现EVs-miRNA主要可能影响代谢通路。结论我们证实了烟曲霉也能分泌EVs,其中位直径为130 nm,含有较多种蛋白,以烟曲霉胞浆蛋白为主,RNA以rRNA和tRNA为主,而其中miRNA可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建立原代鸡胚细胞的传代培养工艺,探究传代鸡胚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本研究将原代鸡胚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分别采用原代鸡胚细胞和传代鸡胚细胞培养麻疹病毒沪-191(Shanghai-191,S-191)株毒种,并对病毒收获液进行滴度检测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原代鸡胚细胞可稳定传代培养至第10代,各代次细胞生长趋势相似;第5代鸡胚细胞染色体检查为正常染色体核型;第8代鸡胚细胞成瘤性检查未见成瘤;采用第3、5代鸡胚细胞制备的麻疹病毒滴度水平高于原代鸡胚细胞,但无显著性差异(n=3,P>0.05),编码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和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的基因序列与S-191株完全一致,未发生变异。本研究证实,原代鸡胚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各代次鸡胚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不变,产毒水平无显著差异,可用于培养麻疹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