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我院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D组)和对照组(control,C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D组于上止血带前15 min,用微量泵给予Dex负荷量0.8μg/g,10 min静脉泵入,之后输注速度设定为0.4 μg· kg-1·h-1,直至止血带放气;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用药方法同D组.记录两组药物给负荷量之前(T0)、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后15 rain(T2)、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3)、止血带充气后45 min(T4)、止血带充气后60 min(T5)及止血带放气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率及所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量.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的MAP、HR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给予负荷量后,T2~T5各时点MAP均较T1显著升高(P<0.05),而T6时MAP下降,与T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4~T6各时点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5),各时点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T6各时点MAP和HR均较T1显著升高(P<0.05),各时点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和T6各时点D组患者的MAP具显著低于C组(P<0.05),T1~T6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C组(P<0.05).D组T1时HR显著低于TO时(P<0.05).C组和D组患者高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C组明显高于D组(P<0.01).两组患者尼卡地平和阿托品的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麻黄碱的用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应用艾司洛尔处理.结论:Dex可减少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高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溃疡病症的致病菌,筛选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无菌解剖组织划线分离法分离致病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菌体和菌落形态观察、API20E系统鉴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及分类地位,并对该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牛蛙体内分离细菌NWG20141026,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API 20E系统鉴定和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认为NWG20141026菌株为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人工感染试验显示,NWG20141026菌株不仅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感染引起蛙体表溃疡溃烂病症,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蛙肠炎病。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恩诺沙星、红霉素等7种药物对普通变形菌具有较好的抑杀菌作用。【结论】引起牛蛙(R.catesbeiana)皮肤溃疡病症的致病菌NWG20141026为普通变形菌(P.vulgaris),所患疾病命名为牛蛙变形菌病。普通变形菌对健康牛蛙具有较强致病性,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等5种药可作为防治牛蛙变形菌病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43.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准确判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能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治疗措施。在重症患者中,患者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均发生巨大改变且三者相互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准确判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临床上,很多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正在使用,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判断。近十年来,血流动力学监测从有创向微创甚至无创的方向发展,由短时监测向长时连续监测的方向发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因其操作简单及无创伤性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回顾分析临床中常用几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介绍它们的作用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试验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眼压效果和视力改变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眼压和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提升,且试验组眼压降低及视力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OA、SPCA及CRA的EDV、PSV均高于对照组,而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异物感、轻度结膜充血、虹膜色素加深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血流感染患者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血流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40株进行比较分析,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鉴定,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标准判断,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流感染标本共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140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分离出88株,占62.86%;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出52株,占37.14%。血流感染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利福平、呋喃妥因、头孢噻吩、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麦迪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分别为81.82%,45.15%;35.23%,15.38%;20.45%,5.77%;47.73%,26.92%;76.14%,51.92%;69.32%,50.00%;64.77%,9.62%;54.55%,28.85%;14.77%,0.00%;10.23%,0.00%;39.77%,3.85%;11.36%,0.00%;54.55%,28.85%;67.05%,5.77%;79.55%,32.69%;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率与耐药率不断上升,耐药率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6.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成像技术(Confoc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Imaging,CRMI)能够对样品微区进行精确无损的拉曼光谱分析和光谱图像扫描,提供生物样品的无损高分辨光学信息。本项研究工作,利用CRMI技术实验获取了正常人体离体皮肤组织的拉曼光谱特征,并结合典型特征峰的扫描图像,探讨了脂类、蛋白质等成分在皮肤真皮层的分布特点。实验发现皮肤组织真皮层内胶原蛋白的拉曼特征峰1 248 cm-1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尤为突出,这一实验结果与组织学中胶原纤维占真皮结缔组织95%的事实相符。实验结果显示,CRMI技术能够全面诠释生物组织内部生化组成与分布信息,在实验描述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
构建由脂肪乳剂和墨水组成的皮肤组织模型,定量研究皮肤组织模型的吸收系数μa和散射系数μs对光敏化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_2)发光特性的影响。利用~1O_2发光检测系统测量含光敏剂四硫磺基酞菁氯化铝的皮肤组织模型分别在中心波长为1 230,1 270和1 310 nm处的时间分辨发光光谱,对扣除背景信号后的时间分辨~1O_2发光光谱进行积分和拟合,获得~1O_2发光积分强度以及激发三重态寿命τ_T和~1O_2寿命τ_D。结果表明在皮肤组织模型中,~1O_2发光积分强度随着μ_a和μ_s的增大而减小,μ_a对τ_T和τ_D没有影响。τ_T随着μs的增加而增加,τ_D随μ_s的增加先骤降而后缓慢上升。当μ_a1.5 mm~(-1)和μ_s32 cm~(-1)时,~1O_2发光积分强度和τ_T、τ_D均趋于稳定,其中τ_T和τ_D分别为3.4±0.6μs和3.3±0.7μs。  相似文献   
48.
姜爱琴 《蛇志》2016,(3):330-331
目的观察新型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皮肤护理方面的有效性。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住院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使用新型水胶体敷料进行皮肤保护,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压伤发生率和外踝擦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无皮肤破损现象,仅有局部压红;对照组发生留置针压伤、CPAP鼻塞压伤及呼吸机管道压伤、脚外踝擦伤等而导致皮肤坏死结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水胶体敷料具有较好的皮肤保护作用,可预防皮肤破损,且对颈部和臀部红疹有一定治疗作用。可明显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9.
为探索母婴皮肤细菌群落特征,本研究对8对母婴7个不同皮肤部位的细菌群落进行焦磷酸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皮肤细菌主要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总体而言,母婴皮肤细菌群落的组成相似,但丰度存在差异。母亲皮肤表面的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丰度显著高于婴儿(P<0.05)。在婴儿皮肤表面,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最丰富;剖宫产出生的婴儿额头表面葡萄球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自然分娩出生的婴儿(P<0.05)。婴儿皮肤表面特有的常驻菌属包括孪生球菌属(Gemell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罗思菌属(Rothia)和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与成人常见的口腔细菌一致,表明母亲的口腔细菌对婴儿早期皮肤微生态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婴儿皮肤表面的细菌种类与自己母亲相近,各细菌的含量则与其他婴儿相近。母亲皮脂溢出部位(额头和背部)的细菌多样性较其他部位低,且皮肤潮湿、干燥、脂溢部位之间细菌群落差异较大;而婴儿背部细菌群落与肘窝相似,额头与手背相似。  相似文献   
50.
摘要: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纤维蛋白,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较好的机械性能,再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降解产物无毒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材料的研究。通过各种化学修饰和负载生长因子等,使丝素蛋白在体内外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拥有诱导创面愈合的功能,同时其可部分降解,具有缓释性能好,柔韧性强,透气以及透水等较好的理化性质不但在皮肤组织工程学中的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敷料领域的研究也显示了其治疗烧烫伤、创伤达到抑制疤痕、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治疗效果。总之,通过改良丝素蛋白材料的加工方法,通过化学修饰、其他物质复合等手段得到适合于皮肤修复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各种材料,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极具临床价值的皮肤修复材料。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及国外学者的各种关于丝素蛋白生物材料治疗皮肤损伤的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